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梅墨生的书法,筑基于魏碑,吸气于鼎铭,参证于帖牍,力求融化,而能师心自用,相信以其天资学力定能期于大成。
②中国的文化推崇慎言敏行,讲究三缄其口;担心祸从口出,鄙夷夸夸其谈。再加上我们对长幼尊卑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我们在许多场合成了沉默的一群。
③问题广告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炮制者固然可憎,一些贬损自身公信力为虚假违法广告“站台”的平台也难辞其咎。
④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表演里,张艺谋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印象,精彩酷炫的表演引发了场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⑤被誉为“考研神嘴”的张雪峰老师,上学时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天赋,后来他进入了考研辅导界,讲课的风格依然独树一帜。
⑥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的袁隆平,最近又实现了“吨半稻”的心愿,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A. ②④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大王来何操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B. 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休戚相关。
C.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 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4、廉颇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将军?( )
A.齐 B.楚 C.燕 D.赵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
①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②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③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④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6、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小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__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______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______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一项 (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2】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月光如流水一般。
(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作者在这里打了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是指什么?
“酣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什么?意在突出什么?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以两方面来衬托月色的,一是用____________,二是用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从整体上看,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概括本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湖广阔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写湘君凝神远望,对着江水满腹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湘夫人》中感叹美好时光不可多得,应悠闲游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5)《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6)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质疑。
(2)“猿”作为意象,常为文人所用。杜甫和郦道元就分别在《登高》的“____________”及《三峡》的“____________”中运用这一意象来衬托三峡秋季悲凉的特点。
(2)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的“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__”中均有体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师说》中,作者先指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_____________”的观点;再说生在我前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我应该跟从并把他当作老师。
(2)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思念。
(3)《诗经•氓》写氓从求婚到成亲的过程,其间交代占卜的细节,其结果“________”,婚后氓变心,女主人公直接而强烈地告诫天下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蜩与学鸠的飞翔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现者见识的短浅。
(2)《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村中人告别原来的家园到桃花源生活,从此不再外出,与世隔绝的原因。
(3)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就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示与小人无法苟同的处世态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岳阳楼时内心的愉悦和超脱。
(2)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关于老师的名言,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老师和弟子的关系也是相对的。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秦岭的高峻,描写了蜀道疏导开辟之前,秦岭阻塞蜀秦两地交通的情形。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自系狱/三日1诏敕出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 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②古雨终风: 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皇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威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1】下列对诗歌存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 参宿横空,斗宿移动,持续很久的风雨终于停了。“苦雨终风也解睛”与作者《定风波》词句”也无风雨也无睛”一样,都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谈泊。
B. 颔联运用象征手法表明自己的心性如同皓月般皎洁,如同青天碧海般明澈;而政敌的诬陷攻击则如同蔽月的浮云、连绵的风雨,早晚终会消散。
C. 前两联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艺术手法,不仅写景真切,境界空明壮阔,而且情意丰厚,暗示自己积年所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
D. “鲁叟乘桴”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干海”的典故。表明自己经历了一番政治造道后终于洞察了圣人之心,不再对政治抱任何幻想的超然。
E. 颈联第二句表面是说他大概能领略黄帝《威池》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是如何表现的?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①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②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③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④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1】史载: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今年(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试问:“万历甲午”为公元__________年。
【2】第②段“且告以闻”中的“闻”具体指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
【3】分析文中之“客”讲述“捕龟者”一段文字的作用。
【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认为兰花难养,却不料它轻易改变了。
B.我还是担心兰花难养,因此不想很快改变它。
C.我原本认为兰花难养,因此不想轻易改变它。
D.我原本担心兰花难养,却不料它很快改变了。
【5】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奋进,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即将举行,你受邀作为全市学生团员代表参会,发表以“负重前行”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