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 琴音似水 B. 琴音遐想 C. 琴声悠扬 D. 琴声如风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杨绛先生用最生活化的语言,道破人生的诸多纷扰。人生起落,常有人会迷失其中,先生却看得通透—— 。身处困境,我们总不免忧心忡忡,先生却看得淡然—— 。通透之外,又不乏犀利和深刻。谈世态人情,她说: 。谈人生,她说: 。
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②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③挺过来的,生命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④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B.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C.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说连童话的世界都有阳光抵达不到的地方,那一代又一代听着格林童话长大的孩子,是否心底都暗藏创伤?儿童心理研究者布鲁诺·贝特菜姆的看法并不完全悲观,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产生一种解脱感
②有助于孩子宣泄自己的可怕冲动
③尽管他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幻想中的邪恶愿望
④并且童话中的怪物和犯忌行为从负的方面使儿童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德
⑤那些含有野蛮残酷内容的童话故事
⑥当孩子听到童话中也有这些坏事,会发现他自己不是唯一想干这些坏事的人
A. ⑥①④②⑤③ B. ⑤②④⑥①③
C. ⑤②⑥①④③ D. ③①⑤⑥④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根本上说, , 。 , 。 , ,这就是“大识”。
①到底是“小识”
②而“危然”独立,无知无识
③庄子以不言之美为绝对之美,为美的本体
④心中混茫,葆纯全之志
⑤以知识去解说天下
⑥援此以诊治人溺于知识理解的痼疾
A. ⑤①②⑥④③ B. ③⑥⑤①②④ C. ⑤⑥②①③④ D. ③⑤②①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1】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
【4】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山峰相叠加,一片青绿,“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渔民傍晚回家沿途歌唱。
(2)《滕王阁序》中描写了一幅碧水连天、晚霞映照江渚之上、野鸭时翔时集的宁静致远的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登滕王阁之前,选取秋水、秋山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三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极言跋涉攀登之难,在听到悲鸟、杜鹃的哀鸣之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村风光,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在后面又用金石做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10、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 杜甫的《阁夜》中侧面烘托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气氛的雄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以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民的深重苦难,并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 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寒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5)《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李凭箜篌弓丨》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7) 《處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贵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幕遮》中,最后由梦作结,由实人虚,表达词人思归之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孔子对富贵和道义的态度。
(2)《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①。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②,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③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注]①反侧:不安分,不顺从。②富春秋:岁还多,既年富力强。③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开门见山,交代时代背景,写出了国运的艰难,连年战争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B.“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之心。“万方”写出范围之广,“十载”写出征敛时间之长。
C.“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批判官员的无道他们宰割、剥削百姓,导致民心不安,揭示出百姓疾苦的根源。
D.“贤者贵为德”承上启下,一方面与前文的“庶官务割剥”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为后文诗人抒发情感做铺垫。
【2】诗歌的最后十二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恢字弘达。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度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顾谓长史萧琛曰:“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 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 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 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 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 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所得的俸禄常常用于行善施舍。
D. 萧恢谈古论今,富有政治眼光。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更应当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比起“天才”的头衔,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爱凌看来,学习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偷懒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她对此信心满满:“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