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词与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A. ①七夕 ②中秋 ③重阳 ④端午
B. ①中秋 ②七夕 ③端午 ④重阳
C. ①中秋 ②七夕 ③重阳 ④端午
D. ①七夕 ②中秋 ③端午 ④重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
D.小事问责制度对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3、下列各项对于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鸣入机织、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鸡鸣、黄昏、人定”分别指的凌晨 1 点到 3 点、19 点到 21 点和 21 点到 23 点。
B.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 别是: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大暑。
C.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节、腊八节等。其中中秋节是全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D.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 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左 除”也指升职。(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4)谪。降 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2017年度文化中国讲坛”上,95岁的叶嘉莹依然一丝不苟地讲了 1小时15 分钟58秒。讲完,全场自动起立,以经久不衰的掌声向叶先生致敬。
②外卖小哥风尘仆仆,见证着对这份工作的珍惜与努力。收到外卖时道一声“辛苦”, 传递给外卖小哥的是善意和温暖。
③《人民文学》主编在“人民文学奖”初评中发现了青年文学创作的诸多弊端,30 岁以下作家的长篇小说几乎不忍卒读。
④当日,安徽省黄山市卢村春花烂漫,绿意盘然,鳞次栉比的徽派古村落包围在色彩斑斓田园之中,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⑤要用越来越少的军队去保护越来越大的领土,显然是绠短汲深。如果继续东扩,北约将会在军事上变得更弱。
⑥俗话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经历过牙疼的人都体会过那种穿云裂石般的痛苦,恨不得赶紧拔牙免除后患。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 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②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 活力和生命力。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 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④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流行语的评选备受关注,“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入选年 度十大流行语。
⑤只听得一声哨响,枕戈待旦的战士们,个个龙腾虎跃地奔向集合地点,只几分钟,数万人就集合完 毕,朝目的地坚定进发。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地做好 每一件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菊英的出嫁
王鲁彦
菊英离开她整整十年了。这十年中她不知道滴了多少眼泪,瘦了多少斤肉了,为了菊英,为了她的心肝儿。
人家的女儿都在自己的娘身边长大,时时刻刻倚傍着自己的娘,“阿姆阿姆”的喊。只有她的菊英,她的心肝儿,不在她的身边长大,不在她的身边倚傍着喊“阿姆阿姆”。
她能知道她的菊英现在的情形吗?菊英的口角露着微笑?菊英的眼边留着泪痕?菊英的世界是光明的?是黑暗的?有神在保佑菊英?有恶鬼在捉弄菊英?菊英胖了?菊英瘦了?或者病了?——这种种,只有天知道!
但是菊英长得高了,发育成熟了,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想要一个老公,她相信是必然的。他会给菊英许多温和的安慰和许多的快乐。菊英灵魂有了依附,便会快活起来,不至于再陷入危险的地方去了。于是菊英的娘把女儿的责任照着向来的风俗放在自己的肩上了。
为这事,她已经耗费了许多心血。五六年前,一听见媒人来说某人要给儿子讨一个老婆,她便要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打听。于今,她心满意足了,她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女婿。因了媒人的说合,她已和他的爹娘订了婚约。他的家里很有钱,聘金的多少是用不着开口的。四百元大洋已做一次送来。她现在正忙着办嫁妆,她的力量能好到什么地步,她便好到什么地步。这样,她才心安,才觉得对得住女儿。
菊英的爹是一个商人,手头已有数千元的积蓄。菊英的娘对于穿吃,非常的俭省。虽然菊英的爹不时一百元二百元的从远处带来给她,但她总是不肯做一件好的衣服,买一点好的小菜。她虽然多病,但总是不肯雇一个女工。她以为自己是不要紧的,不论多病或不寿。她以为要紧的是,赶快给女儿嫁一个老公,而且都要热热闹闹阔阔绰绰的举办,尽她所有的力给菊英预备嫁妆。这是她的责任,又是她十分的心愿。
哈,这样好的嫁妆,菊英还会不喜欢吗?人家还会不称赞吗?你看,哪一种不完备?哪一种不漂亮?哪一种不值钱?大略的说一说:金簪二枚,银簪珠簪各一枚。金银发钗各二枚。金戒指四枚,又钻石的两枚。手镯三对。四季衣服粗穿的三套四套,细穿的各二套。
吉期近了,有许多嫁妆都须在前几天送到男家去,菊英的娘愈加一天比一天忙碌起来。一切的事情都要经过她的考虑。尽管日夜的忙碌,她总是不觉得容易疲倦,她的身体反而比平时强健了数倍。
她心中非常的快活。人家都由“阿姆”而至“丈姆”,由“丈姆”而至“外婆”,她以前看着好不难过,现在她可也轮到了!邻居亲戚们知道罢,菊英的娘不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
“是的呀,喜期近了呢,我的心肝儿!”她暗暗的对菊英说,“你到他的家里去,做‘他的人'去!让你日日夜夜跟着他,守着他!欢欢喜喜的明年就给他生一个儿子!对于公婆要孝顺,要周到。给娘争气,给自己争气,牢牢的记着!……”
音乐热闹的奏着,渐渐由远而近了。住在街上的人家都晓得菊英的轿子出了门。菊英的出嫁比别人要热闹,要阔绰,他们都知道。他们都预先扶老携幼的在街上等候着观看。
最先走过的是两个送嫂。她们的背上各斜披着一幅大红绫子,送嫂约过去有半里远近,队伍就到了。
为首的是两盏红字的大灯笼。灯笼后八面旗子,八个吹手。随后便是各色纸童,纸婢,纸马,纸轿以及许多纸做的器具。后面才是菊英的轿子,轿后十几个人抬着一口小小的棺材,四面结着彩。后面跟送着两个坐轿的,和许多预备在中途折回的,步行的孩子。
看的人都说菊英的娘办得好,称赞她平日能吃苦耐劳。她们又谈到菊英的聪明和新郎生前的漂亮,都说配合得得当。
这时,菊英的娘在家里哭得昏去了。娘的心中是这样的悲苦,娘从此连心肝儿的棺材也要永久看不见了。菊英幼时是何等的好看,何等的聪明,又是何等的听娘话!但是,天呵!为什么不留心肝儿在娘的身边呢?那时虽是娘不小心,但也是为的她苦得太可怜了,所以娘才要她跟着祖母到表兄弟那里去吃喜酒,好趁此热闹热闹,开开心。谁能够晓得反而害了她呢?
去了八日回来,她咳嗽了几声,娘没有留意。谁知过了一天,她咳嗽厉害了,声音有点哑了,娘很担忧,忙去摸她的头,她的头发烧了。娘连忙喊了一只划船,带她到四里远的一个喉科医生那里去。医生的话,骇死了娘,他说这是白喉,这是一个可怕的名字!娘听见许多人说,生这病的人都是一礼拜就死的!
娘虽然不大相信西医,但是眼见得中医医不好,也就不得不去试一试。首善医院是在万邱山那边,娘想顺路去求药,便带了香烛和香灰去。
但是,命运注定了,还有什么用处呢!咳,娘是该要这样可怜的!下半天,她的呼吸渐渐透不转来,就在夜间十一点钟……天呀!
(选自《柚子》,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母亲为已去世的女儿办了一场冥婚的故事,体现了当时乡村文化的愚昧、落后,也看出了作者对冥婚这一陋习的抨击。
B.作者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文章第三段通过十个问句,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美好生活的期许及现实生活的无奈。
C.菊英娘看到中西医对菊英的喉病都没有效果,于是就带香烛香灰去庙里求“药”,这体现了封建迷信对当时民众影响之深。
D.小说中“菊英离开她整整十年”“轿后十几个人抬着一口小小的棺材”暗示了菊英的婚姻是一场冥婚,显示出作者构思的匠心。
【2】结合菊英出嫁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菊英娘的形象特点。
【3】小说在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3)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6)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描写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中,而且打动了天上的皇帝,这一句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有时被老师批评的那一句是 “___________ ”,他的态度是“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 。”
(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面对国君昏庸,奸侫当道,小人竞相取悦于人的社会现实以这一句“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
10、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①《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渔人回答完桃花源人关于当今何世等问题之后,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氓》中强烈地抒发一腔怨愤,诉说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概括老师职能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 。
(3)欧阳修《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 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
(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田少府贬苍梧①
高适
沉吟对迁客,绸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睽②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美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③。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注】①苍梧:地名,位于广西梧州市。②睽(kuí):分别,离散。③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前两句照应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沉吟”“惆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B. 诗的五、六句和柳永《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类似,都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C. 诗的七、八句借远树和行人推想别后之情,远树之“怜”、行人之“羡”实际上暗指被贬的田少府渴望重回长安。
D. 诗的九、十句语言慷慨激昂。作者认为田少府不会长久的不走运,将来必将重返朝廷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
E. 最后两句勾勒出了田少府失意落寞的形象。“杨柳青青”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田少府内心的悲伤。
【2】作者对友人被贬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负:蒙受
B. 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C. 亡其母也 亡:丢失
D. 赍物具千数谢之 谢: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设以攻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遂失其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安能飞而不集乎 箕踞而坐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③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④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A. ③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①②③
【4】对下列句子及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句中的“偃”字与“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是相同的。
B.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句子的意思是:说他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句中的“鸢”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鸢”字意思是相同的。
C.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句子的意思是:如果木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句中的“集”字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集”字意思是相同的。
D.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
②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6】无论是“儒书”还是《酉阳杂俎》,都将鲁班塑造为具有特异功能的神人,将人塑造为神是一种文化现象,又如我们称李白为“诗仙”,余秋雨在《都江堰》中写道“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但《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曾教育弟子“务民(人)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他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请结合你对《论语》的理解,并围绕一个例子,谈谈你对“造神”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
15、有人说,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对于“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问题解决者”这一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