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大观园里的主子们安富尊荣,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米珠薪桂,挥霍无度,王熙凤额日感难以维持了。
③倾盖如故,有些人交朋友就是这么简单,萍水相逢,只需一眼,就可以认定面前之人的精彩,无关身份与年纪,无关一切。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⑤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了这份家业。
⑥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才不该错过。
C.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D.昆仑山上的夜极其黑,但是很不安宁。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为了您的小儿能够顺利考上一所大学,希望您在假期中督促他复习功课。
B. 改日我一定亲自到贵府,当面向您请教,到时还望不吝赐教。
C. 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指导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工作,敬请届时惠顾。
D. 毕业在即,我把这本纪念册惠赠给你,纪念我们三年的同窗之谊。
4、对下列诗句中鹧鸪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日越王勾践还宫时的繁盛和眼前只剩下几只鹧鸪飞来飞去的凄凉进行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B.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在词中以对华美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以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C.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戚,勾起了词人悲愤而忧虑的复杂心情。
D.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作者用鹧鸪的鸣叫烘托女郎们的欢快。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项迟早要推出的公共政策,理性平和的评估与预测,可能比天花乱坠的想象更务实,也更紧迫。
②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这部作品留给读者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③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④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⑤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⑥在国产手机努力强调手机拍照如何强大、芯片如何多核的时候,那些高端手机却殊途同归地玩起了“多彩时尚”,苹果、三星的一款手机都提供了多种颜色选择。
A. ②③④ B. ①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今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了2016年的中国人全民账单。账单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4.5亿实名用户使用了支付宝。通过对上述海量用户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超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中国“千禧一代”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并将影响未来十年的经济格局,比如80后人均支付金额已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更是高达91%。
从人均支付金额来看,上海人均支付金达到14.8万元,是去年的近1.5倍,随后是淅江、北京、福建、江苏,这五个沿海省份或直辖市的人均支付金额均迈入“10万”时代。从移动支付渗透率来看,内陆的西藏以90%的移动支付占比排名第一,随后是青海、甘肃,远远超过沿海省份。
(编自李冰《支付宝发布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
材料二
2009-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多应用于小额、快捷、便民等支付领域,如公共交通、旅游、菜场、便利店、移动互联阿消费等。部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非银行支付机构钱包产品中嵌入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如话费流量、火车、机票、酒店预订、网点门票、医疗、签证、游戏点卡、油卡代充、违章罚款等功能,移动支付生态图正逐步形成。
随着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持续改善,移动支付已逐步成为解决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求的切入点。数至2016年末,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3.73亿户,发生手机支付业务笔数50.86亿笔,金23.40万亿元。
随着海淘市场快发展和国内居民出境旅行大幅増长,我国跨境支付业务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联已在境外160个国家或地区开通了银联卡受理,受理商户近2000万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合作商户也已度盖境外50多个国家或地区。
(编自王观《移动支付,中国引领世界发展》)
材料四
移动支付为什么风生水起?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时,是全球向“无现金”迈进的大势。韩国政府计划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麦也在去年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银行卡支付。
人和,是作为基融设施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其中于机网民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550万人。手机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荡。
最重要的当属“地利”。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经过7年发展,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无现金”社会,优势甚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
首先是用户教育问题。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特别是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无现金”的丹麦,也存在很大问题。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会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们希望政府放慢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
其次是新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确实能解决传统现金支付存在的现金遗失、被抢盗等问题,但又面临两大新挑战,包括技术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
三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全融流通和支付。在灾害发生时,光纤和终端设备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于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从信息技术安全和灾难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支付领域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电子系统,很难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现金。
(摘自齐志明整理理《“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呈现出快速普及的特点。
B. 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并将对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C. 根据材料三可知,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D. 中国移动支付成为全球的领跑者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支付宝发布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显示,4.5亿支付宝实名用户目前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支付笔数的71%,这说明移动支付的普及性越来越高。
B. 西藏、青海、甘肃等省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上海等沿海省市,这说明东部沿海省份的移动支付没有西部省份发达。
C. 2011-2015年,随着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比增长率也在不断攀升。至2015年,二者均创新高。
D. 如今,移动支付已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移动支付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移动支付终将替代传统支付。
E. 虽然移动支付优势明显,但消费者在选择使用时还是要谨慎小心,这是因为移动支付还无法做到绝对的安全。
【3】怎样才能让移动支付更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可采取哪些措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雍也》中说自己要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成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一诗中用细节描写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描写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中,而且打动了天上的皇帝,这一句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未嫁时温柔体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其见不到心上人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为妇多年终日操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和取舍中写尽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剑阁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岳阳楼记》)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4)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7)出入相友,___________,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
(8)__________,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周书》)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今人常用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自勉。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安乐岩夜酌,有怀恒阳家山①
[金]蔡松年
半岭云根,溪光浅、冰轮新浴。谁幻出、故山邱壑,慰予心目?深樾不妨清吹度,野情自与游鱼熟。爱夜泉、徽②外两三声,琅然曲。
人间世,争蛮触③。万事付,金荷醁④。老生涯、犹欠谢公⑤丝竹。好在斜川三尺玉,暮凉白鸟归乔木。向水边、明秀倚高峰,平生足。
[注]①安乐岩,指诗人仕宦汴京时于庭院中所建筑的假山:恒阳,指诗人故乡河北真定府。②徽,指琴弦。③蛮触:典出《庄子》,蜗牛左右角上有触、蛮两个小国,时常“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指“蝇头微利,蜗角虚名”。④金荷:酒杯名。碌(lù):美酒。⑤谢公:东晋谢安。
【1】上阕中“云根”借代山石,“_____”比喻明月;下阕中“_____”借代音乐。
【2】全词是如何通过“虚实结合”表达情感思想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据法不奉诏 据:根据
B.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答应
C.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增加
D.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礼:以礼相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士以此多公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必于法外与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于其身,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B.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C.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D.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B.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对他儿子杖责。
C.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D.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汉·刘向)
②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明·薛碹)
③闻善而慕,知过而惧。(宋·陆九渊)
④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明·吕坤)
⑤青年们尽可以张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恽代英)
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