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古代对船的美称。

    B.顷之,持一象至   笏:古时大臣上朝所执的手板。

    C.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

    D.、末、红同上 旦:元杂剧男角色,分为正旦、副旦、小旦、老旦等。

  • 2、下列对《论语》中有关文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②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③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相传是舜时的乐曲名。《武》:相传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A.乐要以仁为基础

    B.乐和礼能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

    C.乐和礼是相辅相成的

    D.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宜春市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527.59亿元,增速11.9%。在江西省2015年各地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前三甲”中,宜春市忝列门墙

    ②当看到大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张鹏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③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到,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

    ④种族和平和文化多元化的观念远没有成为基本的价值观,所以很多人对种族主义习焉不察,言者自然,听者也不觉得刺耳。

    ⑤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人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⑥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情况下,电器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至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大流派都对道德修养有大量精致的论述。儒家伦理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流与正统,在教人如何进德达善、修身自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孔子极为重视道德修养方法的探究,提出了学、思、行三种主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提出了“存心”“养气”“寡欲”和“反躬内求”等修养方法。荀子提出了“以心知道”“善假于物”和“锲而不舍”的修养方法。《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养路径。宋明理学家则创立了“居敬穷理”“自存本心”和“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总之,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甚多,计有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志、力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省、自讼、格心、自治、反身求诚、见贤思齐、闻过即改、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等。这些方法大致有两方面内涵:涵养善端与修正错误。前者指自己在有向善的内在禀质的前提下培养善的品质,后者指要同经常困扰自己的邪恶念头做斗争并努力修正不良品性。修正错误与涵养善端是道德修养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相对而言,道德修养应先从纠邪改过上下手,筑造一道坚固的道德堤坝,防范贪欲之水的泛滥,而后才好涵养善端。

    道家的修养方法强调的是对外忘物,对内忘己,对世忘人,消解心知的枷锁、情感的执着与人世的系缚,根除伤生伤性的“四六”之害。“四六”之害为庄子所提,“四”是指“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这四大害。“六”是指四大害中的每个又包含六小害。庄子说:“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即要从贪欲、意欲、情欲、知欲中解脱出来,养精修性,虚静淡泊。因此,“修道”的方法,一为“心斋”,二为“坐忘”。心斋是净心法,坐忘是禅定法。使心不动不染,如虚空之无,离形去知,内外双忘,最后达到天人统一的“同天”境界。

    佛家的修身方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定慧双修、止观双运。前者是指通过修炼能够进入静定状态,再通过静定有所觉悟,发生智慧。后者是指心持续专注一境而寂然不动和用如实的智慧观析真实。

    在中国传统修养方法中,儒家走的是入世的道路,道家、佛教是超世、出世的套路。尽管有此分殊,但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都将道德论与认识论融为一体,突出了主体内心的理性自觉,特别是躬行践履、习成而性成的思想,闪烁着实践哲学的光辉。  

    (作者:韩东屏。摘自《中州学刊》2015年第l0期)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大流派对道德修养的大量精致论述,是教人进德达善、修身自律伦理文化的主流与正统,是传统文化中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B. 宋明理学家创立的“居敬穷理”“自存本心”和“省察克治”的进德达善、修身自律修养方法,也是儒家富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C. 道家强调的对外忘物,对内忘己,对世忘人,消解心知的枷锁、情感的执着与人世的系缚,以致达到天人统一的“同天”境界的修养方法,是不切实际的虚幻主张。

    D. 尽管儒家、道家、佛教在入世与超世、出世的主张上是不同的,但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还是共同一致的,他们都强调主体内心的理性自觉和躬行践履、习成而性成,闪烁着实践哲学的光辉。

    2从内容角度考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 道德修养方法   B.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方法的共同特征

    C. 儒、道、释的道德修养方法   D. 道德修养的实践哲学方法论

    3根据选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道德修养中的两点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指出自己不重视学习却重视子女教育的人,选择老师教育孩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刘义隆的故事揭示当朝好大喜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当朝准备不足导致失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陋室帘外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飞来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在具体列举了种种凭借外物获得益处的现象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了总结。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山村中热闹的景象和淳朴的民风。

    (3)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________”,第三次引用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鹏的脊背时,则是“__________”,这些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大致相近,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国爱民就不会被灭,然后说“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就以警告唐朝统治者切勿“哀之而不鉴之”收束了全文。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刘寄奴曾经居住的地方的景色,有物是人非之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   年

    陆   游

    残年光景易駸駸①,屏迹江村不厌深。

    新麦熟时蚕上簇,晚莺啼处柳成阴。

    短檠②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

    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

    (注)①駸駸:原意指马跑得很快。②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这首诗中刻画了一位拄着拐杖、故作轻松、空怀报国之心的老者形象。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江村云山之景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C.诗人隐居江村而不厌其深,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更是对江村美景的热爱。

    D.尾联下句诗人寻幽却无人作伴,表达了作者既无知音,也无圣主赏识的无奈。

    2本诗题目为“残年”,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残”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舍之。

    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噇chuá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

    B.众乡人尚书 谒:拜见

    C.因诉名 身:自己的

    D.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接境诸县令随 尚书切责

    B.都督舍之   发怒曰

    C.非碌碌人成事   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   执事早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客无卒主人

    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

    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

    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

    D.卿知所自乎?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

    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

    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

    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

    6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把弓箭射远,必先向后拉紧弓弦;跳高运动员要向上腾空冲击新高度,总先要有一段看似无关的水平距离的助跑;烟花要绽放绚丽,必须在腔体内有一段猛烈地燃烧,而这一过程是人们看不见的。

    对这类相似生活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个人发展和当今中国的变化,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标点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