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谁的名言?( )
A.梅贻琦 B.陶行知 C.蔡元培 D.冯友兰
2、下列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的一项是( )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一般分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下阕。
C.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4、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 )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6、 我每次看到《红楼梦》晴雯之死的时候就感慨颇多。晴雯冤枉地死了,这是令人非常难过的事情。宝玉悼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这《芙蓉女儿诔》里面,有的地方很愤激,有的地方很悲哀,然后宝玉自己朗诵来送别晴雯。这时黛玉来了,就提出来他哪几个字用得不妥,建议这个地方应该这么改一下,那个地方应该那么改一下。这样就把对晴雯的悲悼适当地间离了,它进入了一个讨论语言讨论文字的境况,等于是黛玉和宝玉共同做一个语文练习题了。这也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当然这个无害化的处理也有它另一面,有时候让你感觉非常残酷。晴雯死了,贾宝玉事实上也做不了什么,他无法抗议,也无法改变自己这个家庭,他能做的就是写一篇文章。这段描写至少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能够使我们的一种经验、一种遭遇、一种情感审美化,审美以后也就使不能承受的东西变得比较能够承受。
然后我还要说,语言和文字还有一种功能——有一种信仰的功能,有一种神学的功能,就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语言文字可以神圣到变成一种信仰,它可以变成神。各个民族都在寻找一种奇怪的、独特的、秘密的,甚至是诡秘的语言和文字,认为找到了这种语言和文字以后就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坚强。比如我们都知道“芝麻开门”,你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使密室的石门洞开,而所有的金银财宝、各种财富就会属于你。人们使某一些语言、某一些概念、某一些词语凌驾于人的生活之上,使你对它有所崇拜、有所敬仰,而这些东西除了在语言中存在以外,你很难在现实中、实际生活中把它抓住。比如说“神圣”,比如说“终极”。谁看得见“终极”?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里,都有类似于“终极”这样的词。总会有一些非常神圣、非常伟大、非常崇高的词,这些词不但可以表意,不但可以审美,不但可以做记录,而且它本身可以膨胀起来,可以升高起来,成为一种价值,成为一种标准,成为一种理想,甚至于成为上帝,成为神。
——选自王蒙《语言的功能》
【1】选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因果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用论证
D.类比论证
【2】作者用《红楼梦》中黛玉建议宝玉修改《芙蓉女儿诔》想证明的观点是( )
A.语言有一种信仰的功能。
B.语言有一种心理的功能。
C.语言有一种审美的功能。
D.语言有一种修辞的功能。
【3】下列关于“这也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指“我每次看到《红楼梦》晴雯之死的时候就感慨颇多”。
B.“无害化的处理”指可用美好的意象把悲哀、消极、颓废的东西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C.黛玉和宝玉通过讨论语言文字的表达,适当间离了宝玉对晴雯的悲悼,进行了情感的“无害化的处理”。
D.语言和文字能对负面的感情进行“无害化的处理”,使不能承受的东西变得比较能承受。
【4】下列关于选文第二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信仰和崇拜的角度论述了某些语言具有超出现实的功能的观点。
B.所有语言不能离开生活,但又具有超出现实的功能。
C.各个民族认为找到了“芝麻开门”这种语言和文字就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和坚强。
D.总会有一些非常神圣、伟大、崇高的词,可以审美,可以升高,甚至上升为一种信仰。
【5】结合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或引述理论,或谈主观感受,或述说体会,都通过主观感受、切身体会来证明。
B.本文论据真实可信,符合学术研究的方法,又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点。
C.作者书面化的表达,体现了语言深入浅出、简洁谨严的风格。
D.本文作为演讲词,其内容既有充足的学术含量,又不过于专业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为反例,指出其虽“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极言梳洗宫女之多。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________”突出周瑜以火攻取得胜利;抚今追昔,苏轼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自己只能“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却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3)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
(5)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郁乎苍苍。
(7)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所而众星共之。
(8)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①,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王问太公①曰:“何如而可为天下?”
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臣,邪曲胜直;吾观其吏,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②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选自《六韬》,有删改)
【注】①太公:姜子牙,名尚。②大明:旭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见其阴 阴:暗地里的活动
B. 同好相趋 趋:追求
C. 大谋不谋 谋:显现出谋略
D. 此亡国之征也 征:征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 王其修德以下贤 其皆出于此乎
C. 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 大明发而万物皆照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B.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C.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D.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公认为,器量、诚信、仁爱、恩惠、权势等条件分别对“容天下”“约天下”“怀天下”“不失天下”“保天下”具有重要作用。
B. 太公认为,国君要修养德行,谦逊地对待士人,施恩惠于百姓,不可随意兴兵;倡导和谋划用兵时,需要考虑天道和人道。
C. 太公认为,国君要与百姓同疾苦,同情感,同憎恶,同爱好;国君要为百姓谋利益,不要掠夺民众和别国的利益。
D. “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中的“国”在这里指诸侯国,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国”意义相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2)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臣,邪曲胜直;吾观其吏,败法乱刑,上下不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彩云之南,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在全世界的热情“围观”中,野生象群北移南归,“逛”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风景……
(2)藏在深山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火”了,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的特色旅游村……
(3)“双减”政策出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减负助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上新”,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
(4)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长津湖》夺得我国影史票房冠军。“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烈士的豪言壮语,振聋发聩、气壮山河。
(5)冬奥会吉祥物人气爆棚,线上线下“一墩难求”。当奥运梦想升腾于世界东方,中国梦又开始新的书写。我们与世界携手,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光与热,给人类带来希望与カ量……
过往,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将来之事的影子。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历史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面向未来,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铭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唱响“一起向未来”!
请结合材料,以“回顾过往,共享精彩,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