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地回到任何年代,但是内在一定要有让自己感动、震撼和心痛过的东西。
②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亦然便捷,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③网络小说省略了出版周期,但也取消了批评家、文学史家使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对此,大家莫衷一是。
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她正迈着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⑤古代先贤厚重质朴的著作、佶屈聱牙的词句,让人们难以将其与热烈丰沛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2、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于心。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听说几位朋友要来访) 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 (高三毕业赠言)希望你时刻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诚,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丹尼尔从小就与水晶、玻璃做伴,其父亲经营着一家水晶切割小作坊,耳鬓厮磨下,丹尼尔的宝石打磨功力也逐渐增强。
②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点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③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淸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⑥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卢,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A. ③④⑥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4、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攻讦(jié) 蹿红(cuān) 应用题(yìng) 质疑问难(nàn)
B. 凯觎(jì) 治裁(zhì) 节骨眼(jié) 泥古不化(nì)
C. 斐然(fěi) 侪辈(chái) 文绉绉(zhōu) 教学相长(jiāo)
D. 症候(zhèng) 秸秆(jié) 身份证(fèn) 攻城掠地(1uè)
6、 材料一:
俄罗斯世界杯的精彩程度要远胜于前两届,也更具有话题性,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VAR视频助理裁判,他送出的几粒点球,都给球队带来了起死回生之效。
本届杯赛大放异彩的VAR技术,是由国际足联投票决定的。事实上,VAR视频裁判只是一种极弱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不过是世界杯引入“高科技裁判”的起点。类似技术早就在其他运动中引入了,但正是考虑到足球比赛的丰富性、趣味性才一直没有在世界杯实行。即便是现在的VAR录像也没有完全放开,他们只针对点球判罚、进球的有效性、红黄牌的合理性进行辅助判罚,而且只有主教练有权利开启VAR视频录像。显然,国际足联对于VAR助理裁判还是有所顾虑的。因为这么一来,裁判失去了挑战极限的机会,他们有可能变得漫不经心,跑动会变得懒散——实在不行,咱就去回看录像。同时,比赛中球员、教练、裁判的争执画面也会大大减少。
世界杯应该包罗万象,不应仅止于冷冰冰的进球和数据统计。只有那些插曲或者花边,渗透着对人性的拷问、对极限的挑战,才让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而多元,才能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当然,比赛还是需要公平、公正的。AI(人工智能)裁判除了公正,也可能给球迷们带来更新的乐趣,目前这事谁也说不准。
(摘编自康斯坦丁《人类在学着与AI共存》)
材料二:
随着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聚集更多的数据和人才,由庞大数据所带动的良性循环逐渐成形,这些公司的领先幅度会持续扩大到无法超越的地步,而这些龙头企业将会把全球消费者的财富揽入怀中。与此同时,工厂内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将会大量破坏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优势——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由机器人操作的工厂,可能会搬到更靠近大型市场所在的地点,让日本和新加坡发展高收入、科技导向经济体的路径消失无踪。结果就是全球的贫富不均持续扩大,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消弭这种落差。
就业市场和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背后是更加个体性质的人性危机——个体丧失了人生目的。许多年以来,人类以工作度日,用时间和汗水换得温饱、居有定所,由此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很多人已经习惯从日常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会挑战这些人类价值,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很多人的人生目的,让他们短时间内失去依靠。
(摘编自李开复《AI·未来》)
材料三:
上周,2018中国(广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人工智能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毫无疑问,引入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办事效率,在司法领域辅助办案也开始成为现实。不过,AI在司法辅助办案上可以拥有多大的“权力”?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颖教授介绍,办案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分析,可以辅助检察官进行证据抓取、要素比对,还可以协助法官根据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记录乃至其生活地区的犯罪率等数据,以判断再犯罪的可能性。但这也会带来一个疑虑:人工智能协助判案有没有正当性?刘颖说,如果人工智能具有完全的自主性,能够承担责任,法律就有可能赋予它法律人格。
在刘颖看来,一旦法律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可能会对当前的人格法、刑事责任制度、知识产权、侵犯责任或劳动法律制度,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说人工智能有法律主体资格,那么以后要不要给工厂里进行劳动的机器人制定机器人劳动合同法?人工智能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作为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
“在国外,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文本已有不少,而中国还没有成形的文本。”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蔡雄山说,如何让人工智能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最大化其好处,是构建普惠人工智能和有益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是否拥有独立人格?》,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俄罗斯世界杯上,VAR视频裁判的引入降低了足球赛场上争执的可能性,使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多元和公平公正,也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
B.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解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有优势,短时间内也对人类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冲击,甚至可能摧毁很多人的人生目的。
C. AI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使用给办案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其协助判案的正当性受到质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AI伦理规范的成型文本。
D. 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机器人劳动合同法,因为我们还不能确定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国外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人类多行业、多领域工作提供大量帮助,可以弥补人类工作的欠缺,但它在许多领域的使用是利弊并存的。
B. 视频裁判是体育运动中极弱的产品,人工智能让日本等国发展经济体的路径消失,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堪忧。
C. 目前,人类无法做到对人工智能完全信任和依赖,这与人类通过工作求得温饱、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和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有关系。
D.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使其好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3】关于人工智能,以上三则材料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死得其所”是很多仁人志士的愿望,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保持清白,为正道赴死是真正的死得其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写了秦贪婪地搜刮六国的财物,一旦拥有却“______,_______”,随便丢弃,不知珍惜。
(3)儒家讲究修身养性,居住环境讲究清幽雅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其居所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说自己即使身体被肢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并用反问句“________”来表明对志向的坚守。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3)《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感叹道“其可怪也欤!”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是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蜀道难》中李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 )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 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 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 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 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谔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江左齐、梁,竞骋文华之弊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角,未窥六甲①,先制五言。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以儒素为古拙,以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视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②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之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③闻外州远县,仍钟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②,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
④上以谔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取材于《隋书卷六十六李谔传》)
[注]①六甲:这里指古代儿童入学首先要学习的内容。②典谟:经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良由弃大圣之轨模(____________) (2)择先王之令典(____________)
(3)其学不稽古(____________) (4)具状送台(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谔以属文之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B.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C.行大道于兹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D.结朋党而求誉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谔认为江左齐、梁时期,竞相追逐丽文华章之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B.公文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被有关部门问罪,引起官员极大的震动。
C.边远的州县因为县令、刺史没有推行风俗教化,依然沿袭着不良之风。
D.李谔在职数年,不崇尚严厉威猛,很少有刚强正直的美誉和匡正之功。
【5】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上以谔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
【6】隋朝统治者具体做了哪些改变文风的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