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称王)
B.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黄河以北)
C. 而听细说(细说:详细的解说)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鱼和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6日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
B. 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C. 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 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先生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B. 遍布卖场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厂家直销”等活动让我市本次家电促销氛围意兴阑珊,让广大市民尽享各种优惠。
C. 美韩双方最终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举动无疑是以邻为壑,使本就动荡不安的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
D. 不同社会总有不同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E. 中国男篮核心易建联在微博中确认了自己的弄璋之喜,小儿子的到来,让易建联的幸福溢于言表。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座的不是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但是他已经很用心地帮助我们了,所以我们应该感激他。
C. 昨天,您惠赐的大作已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我定当珍存。
D. 老王啊,你真是心想事成,想生个儿子就生个儿子,我减挚地恭贺你弄瓦之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灯笼
吴伯箫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①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①霍骠姚,指汉朝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大破匈奴;裴公,指唐朝裴行俭,曾率军打败突厥;雪夜入蔡,指唐朝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
文本二:
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
(选自吴伯箫《无花果──我和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也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B.暗夜归途中的灯笼,见证了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深夜院子里亮着的灯笼,营造出家人相聚时祥和宁静的氛围。
C.相比有“尚书府”“某某县正堂”字样的纱灯,“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
D.文章语言凝练而典雅,例如“如沸的繁星”以“沸”字表现繁星灼亮,“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等语句则有古典诗文的韵味。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字划线语句含义的理解。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3】吴伯箫的《灯笼》将小说的题材、诗的感情、散文的结构融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此次宴会的盛况。
(3)《阿房宫赋》中极写阿房宫建筑群占地面积之广,海拔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窦娥冤》“刑场”一折中,窦娥指天斥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氓》)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5)泊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7)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篇》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宫殿像蜂房一样曲折、像水涡一样回旋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难以计数;写宫车远去声音渺茫后,接着用“________”突出宫殿规模宏大。
(2)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雨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西村,还清楚记件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冷清。
D. “环壁苔侵醉墨痕”意渭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普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请结合诗句,比较《西村》这首诗和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在内容上的异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肖胄,字似夫,相州安阳人。曾祖、祖父两代任宰相,父韩治、以萌补承务郎,历开封府司录。与府尹同对殿中,徽宗问其家世,赐同上舍出身,除卫尉少卿,赐三品服。
寻假给事中、充贺辽国生辰使。既还,时治守相州,请祠。肖胄因乞补外侍疾,诏除直秘阁、知相州,代其父任。陛辞,帝曰:“先帝诏韩氏世官于相。卿父子相代,荣事也。”在相四年,王师传燕,肖胄策幽蓟且有变,宜阴为守备。已而金骑入境,野无所掠而去。
绍兴二年,诏百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肖胄之言,时多所采纳。迁吏部侍郎时条例散失吏因为奸肖胄立重赏俾各省记编为条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三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通问使,以胡松年副之,肖胄慨然受命。时金酋粘罕专执政,方恃兵强,持和战离合之策,行人皆危之。
肖胄至金国,金人知其家世,甚重之,往返才半年。自帝即位,使者凡六七年未尝报聘,至是始遣人偕来。肖胄先北使入对,与朱胜非议不合,力求去,以旧职知温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五年,诏问前宰执战守方略,肖胄言:“江之南岸,旷土甚多,沿江大将各分地而屯,军士旧为农者十之五六,择其非甚精锐者,使之力耕,农隙则试所习之技艺,秋成则均以所种之禾麦,或募江北流徒及江南无业愿迁之人分给之,创为营屯。止则固守,出则攻讨。”起知常州,召赴行在,提举万寿观,寻除签书枢密院事。
和议已定,复命肖胄为报谢使。接伴者逆于境,谓当称谢恩使。肖胄论难三四反,遂语塞。既至,金遣人就馆议事,肖胄随问随答,众皆耸听。其还,给毡车及顿递宴设,自肖胄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寻奉祠,与其弟膺胄寓居于越几十年。事母以孝闻,弟不至不食,所得恩泽,皆先给宗族。卒,年七十六,谥元穆。
(选自《宋史·韩肖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吏部侍郎时/条例散失/吏因为奸/肖胄立重赏/俾各省记编/为条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B. 迁吏部侍郎时/条例散失/吏因为奸/肖胄立重赏/俾各省记/编为条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C. 迁吏部侍郎/时条例散失/吏因为奸/肖胄立重赏/俾各省记/编为条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D. 迁吏部侍郎/时条例散失/吏因为奸/肖胄立重赏/俾各省记编/为条目/以次行之/舞文之弊始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的权利。文中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B. 诏:皇帝的命令或文书。古人有时称皇帝的命令或文书为敕、诰、疏。
C. 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也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也称作“行在所”。
D. 奉祠:指五品以上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担任无职事、只领俸禄的闲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肖胄家世显赫,受到器重。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代担任宰相,徽宗知道他的家世后,授予官职;金人知道他的家世后,也非常看重他。
B. 韩肖胄孝顺父母,尽心侍奉。他曾为了便于侍奉生病的父亲请求补授地方官,与弟弟寓居在南越几十年,侍奉母亲十分孝顺。
C. 韩肖胄不惧危险,出使金国。他担任通问使时,局势艰险,他慷慨受命,出使金国,返回时,金国送给他毡车并且设宴款待。
D. 韩肖胄积极建言,加强守备。他提出让以前务农的部分军士耕作,或者招募江北流民及江南无业愿意迁徙的人授给田地,创立屯田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相四年,王师传燕,肖胄策幽蓟且有变,宜阴为守备。
(2)接伴者逆于境,谓当称谢恩使,肖胄论难三四反,遂语塞。
1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