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父母共处,近十年仅凭一只能看得见东西的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万字的外文翻译。
B.近两年新药入医保的速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要从根本上保障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的问题,就意味着要拓宽区域医保资金筹资的渠道,整合筹资的层级。
C.明星在节目中植入广告有助于营销,但这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是否属于代言的范畴还一直未能明确,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D.中央集权制下的都城由秦朝始,咸阳、长安、洛阳,帝都的名称、地理虽然已发生变化,但相同的现实功能与象征意义又证实了三者在文化空间上的连续与演进。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大观园里的主子们安富尊荣,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米珠薪桂,挥霍无度,王熙凤额日感难以维持了。
③倾盖如故,有些人交朋友就是这么简单,萍水相逢,只需一眼,就可以认定面前之人的精彩,无关身份与年纪,无关一切。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⑤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了这份家业。
⑥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3、以下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隐晦/毫无隐讳题名/金榜提名扶养/抚养子女
B.大义/微言大意窜改/篡改历史处事/为人处世
C.侦查/侦察敌情祈求/乞求施舍反应/反映问题
D.拳术/玩弄权术驱除/祛除鞑虏退化/蜕化变质
4、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②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
③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④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月20日,罗马机场一段即兴“快闪”,不少中国人热泪盈眶:当天,航班延误,人心焦虑之时,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家们拿起乐器演奏了《我的祖国》。
B. 在火车站,你或可看见一名戴墨镜的女警察,当然,她并不是耍酷,她戴的是一种能够进行面部识别的墨镜,用它扫描人群,可以迅速识别出逃犯。
C. 国家从降低企业负担,提高重点群体待遇,减轻个人税负、居住、就医、消费成本,增加民生收入等方面,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D.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出口额,去年超过了480 亿人民币,其他的任何中国文化产业从未达到过这个高度,是整个创意产业的最强的主力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抬头见喜
老 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
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象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注],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
[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
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C.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
D.“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论语》)
(2)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使我怨。(《诗经·氓》)
(3)___________,尘埃也,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一大特色。如《桃花源记》:“土地平旷,①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_________,鸡犬相闻。”再如《兰亭集序》:“此地有③___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④________,映带左右。”又如《苏幕遮》:“⑤__________,芳草无情,⑥__________。”这些景物描写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 , ”。
(2)苏轼《赤壁赋》指出“ , ”,而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妄自尊大、师心自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进行劝诚。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暗示自己囚禁生活又过了一年、彻夜难眠的句是“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天下事
王埜①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②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③归来未?
注释:①王埜(yě),南宋末年诗人。因与宰相不和被罢职闲居。②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柘进《八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③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在外十三年方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本词塑造了一个虽心忧家国,但年老体衰,罢职闲居,心灰意冷的老者形象。
B.“天下事”一句,领起全词,表达了词人无比深沉的忧国之思,读来苍凉悲愤。
C.多少志士仁人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荒草野茔,引发作者深切的哀叹。
D.中片道忆当年秦淮吊古事,在西风中抚剑感伤,听见涛声微荡,不禁心潮起伏。
【2】这首诗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B.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C.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D.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B. 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C. 庙堂:指朝廷。柳宗元《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D. 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仔细描写了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
B. 金玉其外与败絮其内的对比,其根本目的是为展现出卖柑者高超的储村手段。
C.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揭示主旨的段落,借卖柑者的话揭露了社会问题。
D.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稍之流”表现了作者对此种行为乃至社会现象的强烈愤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2)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专家说:“让人们心力交瘁的不仅是病毒本身,更多的是在变化的情境面前如何自处。”病毒的传播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每个具体的人会有不同的影响:有些人一下子结束假期,投入到一线工作;有些人被迫终止外出计划;有些人的工作方式突然发生了变化……同样,对于青年学子而言,在疫情背景之下,情况正在发生着显而易见或无影无形的变化……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受、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