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析组词
摊(______)绽(______)籍(______)贩(______)脏zāng(______)zàng(______)
滩(______)淀(______)藉(______)版(______)
2、区别字组词
谦( )溜( )悠( )割( )
歉( )榴( )怨( )害( )
3、根据课文内容及平时积累填空。
(1)课文原句:这种境界,___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好像回味着__________。
(2)诗词名句: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过故人庄》)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春日》)
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3)日积月累: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
_____________——隐身的串门儿。——杨绛
(4)课文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5)人物品质:老支书:______桑娜:___________
4、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豁口(huō huò) ___________ 参差不齐 (cēn cān) ______________
裂缝(fèng féng)___________ 攒着观战(zǎn cuán)______________
5、辨字组词。
炕( ) 稍( ) 肆( ) 载( )
坑( ) 梢( ) 律( ) 栽( )
6、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 。
,路转溪桥忽见。
【1】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这首词缺的句子。
【2】读词的上阕,我们可以知道词人辛弃疾伴着清风夜行于黄沙道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和_______,还有人们对_________的谈论。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题目。
B.“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道”是时间,“行”交代了事件。
C.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词的下阕中“见”的意思与“现”相同,应读作xiàn。
【4】读词的下阕,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想象一下,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7、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查字典填空。
“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和shè;字义有:①舍弃 ②施舍
③房屋 ④养家畜的圈 文中的“舍”应取读音________,应取字义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________ 肯定________
【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划线的句子换另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妙计”在文中是指________;从中体现了________。
【5】给文章加上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①【A】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人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
②【B】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开心的压抑不住心跳,给它取名“鹤立鸡群”。第二年,“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什么呢?原来,“鹤立鸡群”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 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事物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稻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观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 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找。
⑥1965年夏天,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
⑦19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株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
⑧1973年,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 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袁隆平及其团队的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快速浏览全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开头 | 发现和研究经历 | 结尾 |
禾下乘凉梦 | A.发现和研究“鹤立鸡群” | 禾下乘凉梦 |
B.__________ | ||
C.__________ |
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中,详写了(1)______。(填序号)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2)_______的作用。
【2】读句子【A】和【B】,说说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A】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人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B】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开心的压抑不住心跳,给它取名“鹤立鸡群”。
【3】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1)_____描写。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2)__________。
【4】2019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文章内容,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填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的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质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第②段介绍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中加粗加点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___________起到了总起的作用。本段的写法是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传真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 、 、与海鸥
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前 、 、 、 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13、课外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2018年的65.12分钟增加了0.93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与2018年的10.70分钟持平;2019年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时长为9.63分钟,较2018年的11.10分钟减少了1.47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
材料二: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
(材料一、材料二来自2019年第十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节选自刘写给女儿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1】我发现以上三则材料都与________有关。要了解我国国民阅读情况就要细读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从两则材料中,我分别获得了以下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相关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19年,未成年人中9~13周岁的人图书阅读率是最高的。( )
(2)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接触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书籍的时间都长。( )
(3)刘墉不希望女儿多读书,他希望女儿快乐就好。( )
【3】读了材料一、二,我想对________(谁)说: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赞同刘墉写给女儿的话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的作用。
【2】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山一天天变丰满。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地一天天地高起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河也一天天地变宽变深。
【4】对“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主要说是万物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受热后他们体积就会增大。
B.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温度增加,世间万物都在加速生长。天气越热,农作物生长得越快,生长得越旺盛。
C.温度越高,生物长得越快。温度低了,生物就不长了。
15、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面表达
习作乐园。(作文纸自备)
题目: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3.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