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汹涌澎湃 微波粼粼 水平如镜 微风鼓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 贝多芬 杜牧 老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城街道 福建 新罗 龙岩 北门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填成语。
别出( )( ) 心( )肉( ) ( )( )于事 ( )( )欲试
头( )目( ) ( )( )不绝 一视( )( ) ( )( )非福
3、拼一拼,写一写。
那一年,在柳xù(______)飞扬的季节,妈妈放下工作,精心地服shù(______)tān huàn(______)在床的奶奶。她每天给奶奶chuí(______)腿,为奶奶擦拭身体。她的孝心得到了街坊邻居的称赞。
4、读古文《唐雎说信陵君》,比较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的不同。
(1)臣愿君之忘之也。(______) (2)辍耕之垄上。 (_______)
(3)怅恨久之。 (______)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________)
5、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________的回信编译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________。
6、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①,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②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 、 、 、 、 和 。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①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②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春 日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胜日”的意思是(____),“东风面”的意思是(____)
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
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
【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A. “万紫千红” B. “泗水滨”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穷人》片段,完成练习。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宁可……也…… 与其……不如……
(1)渔夫和妻子(_____)自己多受些苦,(_____)要把西蒙的孩子抚养长大。
(2)桑娜觉得(____)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____)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2】画“ ”的句子是对渔夫___、___、___的描写,渔夫“严肃、忧虑”是因为___。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___的人。
【3】从加点的“熬”字我们可以体会到( )。(多选)
A.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
B.渔夫已经准备好了付出更多的辛劳。
C.渔夫为了处理死人的后事,准备全力以赴。
【4】反复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能用___、___两个词语来表达桑娜此时的心情。
10、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文中的“她”指___________。
【2】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也不知怎的”可以换成一个四字词语: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描写了鄂温克姑娘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结合选文写出蒙古族同胞招待客人的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告别南极,不带走滴水片石
近了,近了,已经看到南美洲的大陆了,我们十天的的考察就要结束了,值得自(豪 毫)的是,告别南极,我们没有带回一块石头或一滴海水。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之前都反复讲:“不要拾石头!”“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工作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岛上走路都是悄悄的。
记者无限感(慨 概):只有在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寻找(篮 蓝)鲸,因为下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记者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架 驾)驶小艇的卡迪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飘 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共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话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迪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追捞塑料袋,她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南极的人不带走滴水片石,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5】记者为什么说“只有在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片断阅读赏析。
社戏(节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逐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1自然段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 嗅觉 B. 视觉 C. 听觉 D. 味觉
【2】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那声音”指的是(____),“他”指的是(____)。
A.渔火 B.歌吹 C.那声音
【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去赵庄看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 去赵庄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去赵庄看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 去赵庄看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4、课外新视野。
温暖的扑克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许多想趁机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借机兜售一些望远镜、文化衫、歌星的海报……
她就那样站在人群里,脚下放的是一摞摞本次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细语:“买扑克不?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歌星的众多照品制成一张张扑克牌。
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10元两副。”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树白玉兰。我正要掏钱,朋友先我一步跟她讲起了价格:“6元两副行不?”
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真的不好意思,其意我也是替别人代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
我和朋友林阴道向入口处走去,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他满脸堆笑地说:“孩子,我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朋友几乎被吓了一跳,旋即拉这我就要躲。
“孩子,你们别怕,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这孩子喜欢唱歌,一定要来看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兜售扑克牌。”
老伯急切地说。
“那您要我们怎么帮助你您呢?”朋友问。
“很简单,我这里有100块钱,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我和朋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扑克有问题吗?”
我慌忙解释:“没有,我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女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朋友看马上要露出马脚,灵机一动说:“是这样,我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我正愁着入场后果卖不掉了呢?”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到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老实说,这场巡回演唱会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躲在灌木丛中后欣慰、窃喜欢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甜美心愿。
【1】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如果把“蹿”改成“走”,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曲线的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我” 的心理活动。请你试着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中为什么说扑克是“温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①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17、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画眉鸟的叫声更好听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地球不可爱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相信你一定参加过很多精彩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活动。打开你记忆的闸门,用你手中的笔,把你校园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要求:以《那次活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