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   根据拼音和词语写汉字。

    1.mo____  ___________写   ________

    2.cai ______缝  ____想   _____富  理________

    3.ban ___________级 出________ ______

    4.zao    干______  暴_____   洗______ ______

  • 2、我是小小裁判员判断对错最在行

    1课文写的是“我”的回忆(   )

    2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

    3窜”的音序都是“C(   )

    4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中“仿佛”的意思是好像(   )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

     

  • 3、看拼音写词语。

    qín  miǎn ēn  cì méng  lóng   kuí  wú     

    _____ ___   _____   ____

    shēn  ào mái  zàng tuán jù   níng zhòng

    _____   ____   _____   _____

  • 4、课文直通车。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开国大典中_________的气氛;欣赏了__________的草原和_________的故宫博物院;认识了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的桑娜。

    2.《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中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诸葛亮)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采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并和王维《鸟鸣涧》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会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真诚,恳切。( )  (2)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

    (3)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 )(4)灰心失望。  ( ) 

    (5)思想活动极为频繁。( )(6)惆怅地看望。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在诗中“____”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1在选文第二自然段的“□”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这是一个________的小岛,鲁滨逊上岛之后,他________……自力更生,生活了28年,他是一个多么的人!

  • 10、周恩来改村名

    1911 年暑假期间,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堂读书的周恩来,应同学郭宝真的邀请,来到奉天城郊西南 70 里的天赐堡(今苏家屯区永乐乡永乐村)

    一天傍晚,周恩来与郭宝真等同学从郭家走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信步来到村中的古庙处。只见庙前挂有一口大铜钟,上边铸有天赐堡字样。周恩来便问这村名的来历。在古庙前歇息的一位老者言道:‚那还是清顺治八年(1651 )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周恩来听后,环顾古庙左右,但见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轻风徐来,碧波荡漾。原来, 在这庙近处有一荷塘,时当盛夏,塘水清可见底,微风过处,荷香阵阵,景色十分宜人。

    周恩来见景色如此秀丽,不由得心旷神怡,心情颇为振奋,联想到刚才说起的村名,便对同学们说:‚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他提议把这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同学们皆拍手称好。接着,周恩来便同几位同学向村长建议, 也得到了村长的赞许。随后便向县里申报请求,经当时承德县(即沈阳县)核准,将天赐堡改成了甜水堡。

    (选自《生活在民族友爱的大家庭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2)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从文中找出天赐堡村名的来历,用   画出来。

    4周恩来为什么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扬州个园

    ①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②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③“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④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⑤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第③段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 D.表示否定

    2第一段中写到的“东坡”是指宋代诗人_____(人名),请再写出一句他的诗句_____

    3第二段“即个园春景”中的“此”具体指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可见作者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

    5个园中的“冬山”具体是什么作者没有直接点出,请问它是指什么景物?(请摘引原文中的语句帮助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此文,你觉得扬州的个园之所以取名为“个园”的缘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

    材料二

    ①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可能是发生了近视。眼睛视物

    ②近视主要通过视力检查和验光进行诊断。模糊、干涩、疲劳

    ③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缺乏日

    注意力不集中间户外活动、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④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矫正方法主要是佩戴眼镜。近视会导致头晕

    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资料来源:央视网、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删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

    (2)从6岁儿童到高中生,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长。( )

    (3)近视除了会导致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对人不会有其他影响。( )

    【2】要给同学们提出预防近视的建议,你觉得应该重点阅读哪份材料?说明理由。请你写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我逐渐地振作起来了,曾经一度成天灰心丧气的现象再也没有了。我尽量自勉自慰,给自己打气。我很清楚。如果陷入消沉而不能自拔,我就会如同被风刮断的树枝一样,枯萎腐朽。

    我开始做一件事,就是把面临的祸福好坏一一加以比较。这样可以让理智说服自己,知足安命。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我把幸运与不幸,好处和坏处一一罗列出来。

    比如我遭遇的不幸有:流落荒岛,孤苦伶仃,与世隔绝,没有衣服穿,生活困苦,时刻有可能遭受人类或野兽的袭击。

    而我的幸运也不少:船上同伴都葬身海底,只有我还活着;小岛虽荒凉,但我还有粮食和羊肉吃,不至于饿死;地处热带。即使没有衣服穿也不怕;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些猛兽,不用整天担惊受怕;尤其是上帝神奇地把那艘失事的船送到海岸边,使我可以从船上取下许多有用的东西。

    所以总的来看。在遭受不幸的同时,上帝对我也非常眷顾,让我能够生存下来,还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常常对着海面望眼欲穿, 盼望有什么船只经过,我甚至对自己的处境颇感宽慰,而且把种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丢在一边,一心谋划着怎样把日子过好。

    1这篇短文节选自英国作家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全书的其他内容,主人公在荒岛上为了生存还做了其他事情,选择你知道的两件事情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主人公所列的账单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阅读吧。 

    灰椋鸟

    徐秀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惊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文章脉络清晰,先写了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

    2灰鸟是怎样归林的?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眼中,灰惊鸟一开始是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从“我”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我”对灰惊鸟的________之情。

    5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来写树,请你写出两处写树的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写灰鸟,为什么还要大篇幅地写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 20、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发挥想象,续写结尾。

    小说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这一情形,会说些什么?桑娜又会怎么说?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续写一则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