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太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反义词。

    漫长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___ 平坦______

  • 2、根据句子意思,选择何时得词语填在括号中。

    依然  虽然  突然  显然

    (1)( )这次是你的错误,老师( )相信你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希望你不要因此背上包袱。努力做吧,不要让大家失望。

    (2)我们正安静的写作业,( )半空里响起一声霹雳。

    (3)大家认真的学习英语,(  )是在为迎接奥运做准备。

     

  • 3、用一个成语替换下列句中画线部分。

    1.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_____________

    2.破课桌,俨然一个声势、威力很大的古战场。_____________

    3.谁知想要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中看不中用。_____________

  • 4、把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

    ②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 )

    ③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

    ④我们的同志在有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 )

  • 5、看拼音,写词语。

    xī miè     lín yǔ     zāo gāo     yōu lǜ

    ( )          ( )             ( )            ( )

    sháo zi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zhòu méi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  )

    A.gōng B. C.chéng D.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 8、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短文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

    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以想象。

    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

    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

    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

    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蚯蚓太可恨,我上了蚯蚓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自己太馋.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蚯蚓钓饵,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老鼠东走西蹿,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哇!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鱼儿不愿遭受油炸之苦,想逃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里疼痛难忍,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根据词义,把加点字换一种说法。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喜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困惑”的意思是(       )。

    A.不知道该怎么办。

    B.感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

    【3】把下面两句话填人甲、乙处,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这不是诱饵。       (2)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到这时”是指(       

    A.老鼠叼起鱼。

    B.老鼠把鱼吃了个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搐,七窍流血。

    【5】老鼠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青蛙和大雁》

    一只大雁和一只青蛙在水平如镜的湖面同住了很久,他们相亲相爱,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后来天旱,湖水干枯没水了,大雁想飞到有水的地方,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怎么办?大雁和青蛙商量着说。 

    青蛙想了想说:用一根小绳子,你衔着两头,我衔在当中,我们一起飞到有水的地方去。大雁同意了。 

    他们在空中飞了起来,飞过几个蒙古包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人们惊讶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心想,这是我想的办法。 

    又飞到了有很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齐声赞美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谁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青蛙更得意了,它差一点喊出来:这是我想的办法呀!

    又往飞到了更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赞不绝口:大雁带青蛙飞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聪明。青蛙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青蛙从空中掉下来,活活地摔死了。有谁知道青蛙摔死的原因了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水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枯——      )聪明——      )赞美——      )同意——      

    3前两次,青蛙听到人们称赞为什么不张口?第三次为什么忍不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

    喃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弥留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说肖邦“疲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说肖邦“忧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       )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段采用第________人称方式写作,这么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是闹着玩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 19、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你选择了信念吗?面对失败、痛苦,你选择了坚强吗?面对诱惑,你选择了拒绝……请以这次,我选择了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