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改写句子。(2分)
(1) 小女孩叫起来,说:“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 ”(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并去掉把字。)
(2)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豆荚的无与伦比的清香。(缩写句子)
2、毛泽东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填一填吧。
1.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
3.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
4.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
3、拼写小高手。
huáng kǒng( ) mí yǔ( ) zāo gāo( )
huǐ miè( ) fén mù( ) chù lì( )
tiáo zhou( ) xiōng pú( )
4、看拼音写词语。10%
5、看拼音,写字词。
1.他刚把自己méng fā( )的念头说出来,便遭到了大家的fǎn bó( )。
2.中方愿参与阿根tíng( )和拉美地区的jī chǔ( )设施建设。
3.我挑着shuǐ tǒng( )在田埂上行走,mài suì( )弄得我腿上直yǎng(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给下列字注音。
(1)苔(______) (2)闼(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1)长:______ (2)净:______
(3)手:______ (4)排闼:______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快乐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尚②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⑤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1】这是一首绝句,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
【2】品读上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文综合实践。
暑假期间,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生来孟津参加研学活动。为此,作为一名志愿者,你拟下了这段文字:
欢迎你们来到孟津!孟津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我特意准备了一些精彩的孟津故事与你们分享,并陪伴你们参观各种景观。孟津的夏天很热,请大家做好防暑准备。除此之外,我还要介绍一些孟津美食,如:横水不翻儿、白鹤羊肉汤、黄河大组鱼等。老师专门嘱咐我:“小伙伴们来了,你要做好接待工作,不要辜负我和同学们的一片期望。”请大家相信,我一定竭尽全力,陪你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
【1】“孟津的夏天很热”,热到何种程度?为了使外地的同学有充分的感受,请你在原文后加上一至两句话,具体写写孟津的热。
孟津的夏天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大家做好防暑准备。
【2】老师专门嘱咐我:“小伙伴们来了,要做好接待工作,不要辜负我和同学们的一片期望。”(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研学的同学大都喜欢孟津的美食,请你介绍一种给大家,要介绍清楚它味道及吸引人的原因。(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农架
神农架的风光美极了。车一进入山区,就忽上忽下,沿巍巍峻岭(湍 喘)气而行。那山前后无边,左右无际,像大海中涌起的无数巨浪(满 漫)无边际。人在这儿显得渺小多了。处处是原始森林,处处是山花野草,空气清新,云雾洁白。山顶上忽而睛空万里,忽而细雨蒙蒙。待睛空万里时,千山分外壮丽。待细雨蒙蒙时,又刹那间流云过目,或成细雨或成团绢,无论近远的云都像水洗过一样洁净。这儿的山涧到处都是瀑布,车一旦通过峡谷处,两边山上的流瀑,好像千万条银练一样,挂在车窗两旁。山谷间,清溪潺潺流动,或遇山石泛起白色浪花,或(映 应)成碧玉色。无怪乎人们称神农架处处都是画廊。那流瀑、那桂松、那溪水、那怪石、那野花、那流云,哪一处不是画家笔不之美景,哪一处不是人间的自然之绝图。
(1)用“\”划去括号不确切的字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并体会原句的好处。
(3)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写出了神农架的风光的美丽。
11、课外阅读
偶 遇
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叫得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偶遇,不特意,不约定,却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当地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极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 不断有人加入进去, 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团篱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 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 ,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 ( ) 熟悉( ) 文雅( ) 灵巧( )
【2】“如花似玉”是什么意思?老妇人“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品析词句。
(1)下面句子中的“牵”字的有何妙处?
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4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可以看出矮个子男人的_________,从第5自然段划线句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第六自然段“花常开不败”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自然段有句话说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6】文章以“偶遇”为题,给人启发,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两条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jùn)① 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miǎo)②_ _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到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他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在这段文字①②处拼音后的根线上填上合适的字,然后解释。
①jùn工:( )
②miǎo视:( )
【2】文中的“这条铁路”指的是从 到 的一段铁路,简称 铁路,这是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3】“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个有力的回击。”句中的“这件事”指什么?“有力的回击”指什么?
“这件事”指: 。
“有力的回击”指 。
【4】简答: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3、课外阅读。
丰碑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有人冻死了……”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⑦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的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音。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⑨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⑪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他就是军需处长……”
⑫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⑬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第①段和第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___和___。
A.突出行军的艰难 B.衬托战斗的残酷
C.渲染气氛的悲壮 D.暗示结局的悲惨
【2】第⑥段中“将军愣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_;第⑫段中“将军愣住了”的原因是_____。
【3】第⑦段对军需处长的____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军需处长衣着单薄是因为____。
【4】将军得知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内容我了解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鸟儿天生是属于自然( )精灵,那么把它们放回自然,让它们重新获( )自由,就是最好( )爱鸟行为了。当看到笼中( )鸟儿一只只扇动翅膀自由( )飞向蓝天,放开歌喉开始无比欢愉( )歌唱,一定会在心中默默为它们祈祷:鸟儿啊!飞( )更高更远,唱( )更响更甜吧!
15、 根据要求改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5)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改为被动句)
16、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21、妙笔生花。
围绕暑假生活,将你所做的事或在游览风景名胜时从中得到的收获与体会写成一篇习作,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