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情景写诗句。
1.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写了一首诗,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他渴求良将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______。其中,李白被称为___________,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假想 设想 想象
1.对于这个公园的建设,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 )。
2.看看这个古老的城楼,我们可以( )出当时人们的劳动是多么的艰辛。
3.《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情节虽然是( )的,但却很吸引人。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高山( ) ( )龙点( ) ( )绕梁 巧夺( )
轻( )曼( ) ( )笔生( ) 惟( )惟( ) ( )龙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奇的拼音王国:(看拼音写汉字,你能行!)
Méng lóng kuí wú hé xié zāo gāo páng bó
( ) ( ) ( ) ( ) ( )
Shǔ guāng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huà xiǎn wéi yí
( ) ( ) ( )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九曲:___________ 簸:_______
【2】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的两句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下列诗句中,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写出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
B.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C.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D.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课内古诗词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诗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凿:开凿
B.若:好像
C.等闲:平常
D.浑:浑浊
【2】根据诗句意思,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尽管 尽管 只要 都
B.只有 只有 只有 才
C.不论是 还是 即使 也
D.即使 也 无论 都
【3】对该诗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后两句写石灰的品格。
B.“要留清白地人间”是对全诗的总结,画龙点睛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全诗前两句纯粹写石灰,后两句借石灰的高尚品质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质。
8、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本段文字通过我和伯父交谈,可以看出伯父是怎样的人?
________
【2】文中鲁迅先生说“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________;“碰壁”指什么________;说一说作者当时真的明白了伯父话的意思吗?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留起了胡子。一次,日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满脸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梅兰芳回答道:“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听了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
后来,日本人三番五次地威胁梅兰芳,但梅兰芳仍坚决不演戏。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 )卖房度日,( )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梅兰芳大师非常钟爱自己的事业,但是在日本强盗面前,他宁愿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愿给日本强盗演出,这是一颗多么爱国的心啊!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那天,来看他演出的人很多,大家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短文中的括号里。
无论……都…… 如果……就…… 宁可……也不……
【2】梅兰芳为什么要留起胡须?后来,梅兰芳为什么又剃掉了胡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细细品味加点部分的语句,从梅兰芳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兰芳复出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看他的戏,甚至“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这篇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11、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岔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④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⑤我不禁停下脚步。
⑥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⑦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⑧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⑨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⑪在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⑫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30元。”老人回答。
⑬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钱。”说完,还做出转身欲走的姿势。
⑭“35。”老人重新给了价。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⑮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⑯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⑰“你,怎么砸啦?”我问。“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⑱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1】关于小说第①自然段的作用,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人物,引出下文
B.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C.创设情境,引出事件
【2】对第⑭自然段中“悻悻”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忙忙
B.十分情愿
C.心有不平
【3】关于小说第②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B.交代地点,揭示老人身份
C.与下文老人的生活形成对比
【4】从老人吃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
A.平和知足
B.心不在焉
C.随随便便
【5】小说情节的设置不一般,有这样三处情节,形成了读者的阅读反差。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下面的表格。
A.“一道奇异的风景”仅仅是指老人在门洞下静静地吃饭。
B.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是因为她太心疼那两个茅台酒瓶子。
C.小说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正直、高尚的人格的尊重与赞美。
13、课内拓展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 ;“山涧”的意思是_____ 。
【3】找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 和______ ,表现了壮士们______ 的精神。
【5】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 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 光辉形象。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倾听鸟语
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未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千上万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我仿佛又找到了在乡下那种感觉。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一个遥远的梦。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常怅然。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阴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雨,漫天洒来,直到把全身淋透。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的体态,婉转动听的鸣唱。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不仅如此,鸟类在抑制农林虫害、鼠害,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用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气候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听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1】短文第二段作者写出了自己能听懂的三种“鸟语”,分别是______、______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
【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人静静地躺在地上,可以看到_____,听到_____,人的心情就会变得_____,就像贴近了大山的心灵。
【3】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4】短文题目能否改为“听鸟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乐园。
(1)“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读名著时,我们都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你评价一下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
坐在教室里 上学路上 跑步 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请以“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字迹工整、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