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唐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运用所学的古诗词、格言、名言或其他合适的句子填空。

    (1)就要毕业了,我就要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为感言送给我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为赠言送给我的好友。

    (2)同样是离别,不同的送别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离别之情,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汪伦送李白则载歌载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结合课内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合适的内容。

    1草原风光与众不同。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________,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触景生情,吟诵着《敕勒川》中的名句:“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

    2朋友之情打动人心。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名句传承经典。 

    (1)小明暑假旅游,路过黄河之畔,看见蜿蜒的黄河,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残破的楼台和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车默默地教导着我们:_______________。(填陆游的名句)

    (3)“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王安石的好友湖阴先生住处的环境整洁又美丽。

  • 3、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瓷(     (   )  琅(   )  梧(   )  桐(   )  剔(   )

    姿(   )  (   )  浪(   )  悟(   )  侗(   )  踢(   )

     

  •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3.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

    4.相互依靠、相互跟随   

    5.极度兴奋

    6.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7.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形容战斗激烈  

     

  • 5、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索溪峪因________而得名,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部,主要景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赏析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诗,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半亩方塘比做________,用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4. 源头活水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用同一个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所以我们就要在诗句中最后一个字里找,找到那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5.这首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征”即指长征。

    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

    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莫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

    【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诗中“________”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

    其中“三军”指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毛委员送银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从井冈山浩浩荡荡地挺进到东固山。“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欢声雷动。东固山的群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村村寨寨杀猪宰牛,盛情犒劳红军战士。

    第二天中午,阳光灿烂。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进一家屋内。这农舍十分简陋,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柴棚。这里住着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八岁的妇女,身边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

    毛泽东走进农舍,环视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是东固革命军第七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赖经邦烈士的妻子吧?”妇女望着眼前陌生的客人,点了点头,用手理了理额前凌乱的头发,平静地说:“是呀,我叫傅伏娇,你们是……”警卫员连忙笑着说:“大嫂,我们是昨天从井冈山来的,今天,毛委员特意来看你。”妇女身边的两个小男孩听说是毛委员,喜出望外。毛泽东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问道:“告诉毛伯伯,叫什么名字呀?”两个孩子抢着回答:“我叫赖厚升。”“我叫赖鹏。”毛泽东会心地笑了笑,说:“你们的爸爸是党的好同志哟!”傅伏娇连忙端了一条长条旧木凳请毛泽东坐,她要向毛泽东诉说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她用有点沙哑而又有些颤抖的声音激愤地说:“敌人杀了我的丈夫,还把我的房子也烧光了。多亏组织上照顾,我如今虽然拖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的困难,总算还能克服。”毛泽东听了烈士妻子的诉说,沉默了片刻后,吩咐警卫员拿来了30块银圆,亲手交给傅伏娇,并再三嘱咐:“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不要苦了你和孩子哟!要好好把这两个孩子带大,这是烈士的希望哟!”

    毛泽东离开了农舍,傅伏娇和孩子久久地站在家门口,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

    【1】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群众对毛委员及战士们热烈欢迎和情谊深厚?

    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运用了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

    【3】仔细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毛委员____

    【4】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看,“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傅伏娇和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题目

      忙碌的蜘蛛

      为了觅食,小蚂蚁差不多奔波了一天,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直到傍晚,在一片落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他正想招呼饥饿的小伙伴们来分享这美味,树后走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子吃了,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地望着神气活现的大公鸡,气得说不出话来;心满意足的大公鸡得意洋洋地扇着美丽的翅膀,向远处走去,根本不把小蚂蚁放在眼里。小蚂蚁叹口气,自言自语道: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我已经厌恶劳动了。在大树上住个蜘蛛,她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了,也用不着多劳动。我得去跟她学本领。

      小蚂蚁沿着树干往上爬,在树上,他结识了蜘蛛。

      正像别人说的那样,蜘蛛的生活十分悠闲:也辛苦一次,织一张网就不再愁吃的了。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扒)在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惬(qie)意极了。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蛛网上,没一会工夫,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

      小蚂蚁在旁边看着,看着,真是羡慕极了。他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吐丝和结网的本领都都给我吧!如果我能像你一样,织一张蛛网,往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蜘蛛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呀!蜘蛛想一想,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儿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么生活的,行吗?

      小蚂蚁说:行,我留下来。

      夜(墓、暮)降临了。月光下,蜘蛛网闪着银色的光(芒、茫)。

      小蚂蚁又是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她在蜘蛛网上爬来爬去,把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网被蜘蛛拆了,只剩下几根搭架的蛛丝。

      小蚂蚁睁开朦胧睡眼,疑惑不解地看着眼前的变化。

      蜘蛛把丝吃掉以后,一刻也不停息,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就这样,她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新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织?

      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了的蛛丝吃(进、近)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性,白天就粘不住飞虫,我就得挨饿。

      小蚂蚁问:你每天夜里都要这样做吗?

      蜘蛛说: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十活,一天也不敢间断。我的工作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他们真是太不了解我啦。

      小蚂蚁再也没有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

    (1)读下面的词语,用“√”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饿(āái) 结(shì  shi ) 丝(tǔ tù部(fú fù )

    (2)划去短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3分)

    (3)短文中的四字词语很多,请抄写四个,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5)

       

     

    (4)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

     

     

    (5)发挥你的想象,给这篇童话故事续写一个结尾。(2)

     

     

     

  • 11、阅读。

    听诊器古今谈

    一个圆圆的金属探头,连接着一根橡皮管子,然后分叉,分别通过两个金属耳塞一直接入到医生的耳朵里——这就是听诊器。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没改变过这一形象。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雷恩·郎内克想通过听病人脏器所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诊断。于是他动手制作了24节圆纸筒,组装成一个能够帮助他听清病人脏器声音的简易器具——这就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听诊器。20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听诊器都没有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电子诊器。

    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捕捉到脏器发出的一些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生物声,使医生无法及时做出诊断,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电子听诊器配置的电脑芯片,能够使脏器等发出微弱的生物声放大14倍,从而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更加易于判断心肺等器官可能发生的病变。

    以前,在杂乱的事故现场、繁忙的急救室以及cáo       )杂的救护车上,使用传统的听诊器来进行有效的zhěn       )断,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电子听诊器的产生,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áo( )     zhěn( )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文章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传统听诊器与电子听诊器的特点。

    传统听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听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听诊器的“旧貌”“新颜”各指什么?“旧貌换新颜”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这一烦恼”指什么?“成为历史”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一句中“这一不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请仔细看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判断选择。

    清晨,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登 攀爬 攀援)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①几个月前,在我眼中它不过是一株枯朽之树——②就pō wéi zì dé地让我去(见识 见证 见知)它的茂盛了——③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飘着绿裙裾在窗台piān piān qǐ wǔ。在露珠晶莹的叶簇中,一只小蝉用(幼稚 嫩稚 童稚)的嗓门,轻轻地(嘶叫 鸣叫 吟叫)……④这就是清晨,生意盎然的、可爱的清晨!几片(轻云 薄云 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fēng zī chuò yuē……⑤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思索着,清晨像什么? 。是的,它就是   ,它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航道上升起——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那样富有诗意……⑥想到这里,我qíng bú zì jìn地告诉自己,也告诉我 的同龄人,珍爱清晨吧,如同珍爱我们青春年少的日子。

    1下面根据文段中汉语拼音写出的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老藤树就pō wéi zì dé(颇为自得)

    B.飘着绿裙裾在窗台piān piān qǐ wǔ(偏偏起舞)

    C.玫瑰花瓣fēng zī chuò yuē(风姿绰约)

    D.我要qíng bú zì jìn(情不自禁)地告诉自己。

    2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zhāo)阳   lòu)珠 茂chéng)   少(nián

    B.shāo)   三chén)   sǎng)门 然(yàng

    C.)   枝mànnèn)红   沉jìn

    D.xiǔ) 叶chù) 思suó)   究jīng

    3下面从(  )中选出的词语,依次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①顺了石柱   (攀登 攀爬 攀援)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

    ②一只小蝉用了   (幼稚 嫩稚 童稚)的嗓门。

    ③轻轻地   (嘶叫 鸣叫 吟叫)。

    ④几片 (轻云 薄云 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A.①攀登 ②幼稚 ③嘶叫 ④轻云

    B.①攀爬 ②嫩稚 ③鸣叫 ③薄云

    C.①攀援 ②童稚 ③吟叫 ③朝云

    D.①攀援 ②嫩稚 ③嘶叫 ③朝云

    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______

    A.①顺了石柱到三楼上来的老藤树。

    ②人心顺了,做事也容易了。

    B.①这就是生意盎然的清晨。

    ②天一亮,生意就来了。

    C.①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

    ②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很美。

    D.①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

    ②清白做人、踏实做事。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_______

    A.我沉浸于晨光的遐想中,思索着,清晨象什么?

    B.它是那样清白,那样蓬勃,那样富有诗意……

    C.几片云给阳光照的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D.它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航道上升起。

    6为文段中“思索着,清晨像什么?   ”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比喻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像朝阳中闪烁的一道金光

    B.像早霞中升起的一片白帆

    C.像树梢上摇曳的一簇绿意

    D.像花瓣里散发的一缕清香

    7下面对文段中的省略号和破折号解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省略号作用相同,都表示了清晨美景很多,难以言尽的意思。

    B.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破折号作用相同,都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注解,补充。

    C.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省略号作用不同,其中第①处是表示小蝉叫的声音断断续续。

    D.文段中使用的三处破折号不同,其中第②处表示语意的转折。

    8下面对“那几片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的改写,符合原意的一项是____

    A.那几片云对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B.那几片云被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C.那几片云把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D.那几片云向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

    9文段写清晨的可爱表明了自己对年少时光的珍惜,下面的格言名句中最能概括这一意思的是_________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B.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C.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法国)

    D.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0同学,你正在参加成都实外的“小升初”测试。下面是对“小升初”的解释,你认为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项。

    A.“小升初”是一个简称,它指代的是学生从小学毕业后,准备升入初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B.“小升初”是小学生从小学毕业,升入高一级初中这一过程的缩写,引号的使用就表明了这是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特殊意义的缩写。

    C.“小升初”的称谓源自于网络,是一个眼下很火的新名词,表示小学生升学进了初中。

    D.“小升初”是小学毕业考试的代名词。表明这是小学生取得小学毕业文凭获得初中录取通知书的唯一途径。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辣椒

    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地区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能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此外,它还有“秦椒”“大椒”“辣茄”的叫法。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奇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科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科维尔。

    ③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三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二是能祛风散寒。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受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吃了辣椒后,大脑会指挥胃液和唾液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欢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因为辣椒是从外国传入的,所以被称为(  )

    A.番椒

    B.秦椒

    C.大椒

    D.辣茄

    【2】长征路上,为顺利过雪山,红军将辣椒熬成辣椒水,装在水壶里,带在身上,这是因为辣椒(  )。

    A.营养丰富

    B.祛风散寒

    C.增进食欲

    D.产生快感

    【3】文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辣椒是从外国传入的。

    B.有些人“无辣不吃饭”。

    C.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D.有些地方吃辣椒很厉害。

    【4】第②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打比方

    B.列数字 作比较

    C.列数字 举例子

    D.作比较 打比方

    【5】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中的“也许”一词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③自然段加点的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卖鱼的女人(20分)

    挤挤挨挨的顾客在遍贴白色瓷砖的浅水池中相中了一条鱼,手一指,卖鱼的女人就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探入,悄悄接近,然后一把攥住那条鱼的颈腹部,狠狠地往水泥地面上砸去。任是多么活蹦乱跳的鱼,也略微摆动一两下尾鳍,就大张着嘴,躺着不动了——昏厥了。她就提拎着那条鱼,过秤、收钱,然后走到案台边,刮鳞、剖腹、剔骨,最后把那些分解好的条块,斩切成寸段。麻利极了,也熟练极了。

    日益火爆的生意,累人,也喜人。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水池有三个。游动在里面的分别有鲤鱼、草鱼和鲢鱼。池中的鱼也就特别地精神抖擞,摆尾摇鳍,游过来游过去,激溅起朵朵水花。水池后面有两个案台。原先有一个是空着的,但后来她雇用了个黄皮寡瘦、老气横秋的帮手,站在那个旁边的案台后面,专门负责刮洗、宰切的事务。

    连日来,在离她卖鱼处不远的一家杂货店旁边,总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那里做作业。那是她放了暑假的儿子,是她相依为命的调皮鬼,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

    那天我去买鱼,见围了一大圈人在看热闹。有人高声叫嚷着。原来,一个买鱼人拿到自己的鱼后,说被调换成了死鱼,不要了。她的黄脸帮手却拖声拖调地说,明明就是自己选定的鱼,现在都宰杀洗切了,怎能说不要就不要?两人就争吵了起来。究竟被调包了没有?看热闹的人走上前,拨弄拨弄放在一个小盆中的鱼块,谁也无法辨别。即使复一下秤,因为已去除鳞鳃肚杂,也很难从重量上来进行判断。

    黄脸帮手把鱼盆送到买鱼人面前,几乎凑到他的鼻尖,您看,怎能不是您亲手挑选的?多鲜活!是呀!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被调换?围观的不是老顾客,就是不愿意被耽搁时间、想尽快买到鱼的人。

    众口一词,连要退换的买鱼人都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了。

    她走过来了,用左手背擦擦额上的汗,伸出右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搛起鱼尾看看,然后又拨拨鱼头,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最后果断地对那顾客说,是被调换了。您另选一条吧。转过头,她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帮工一眼。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包括那位自以为在替女主人赚便宜理应得到她赞许的黄脸帮手。

    她抿抿嘴唇,一字一顿地说,我的鱼,我全认识。这条,刚刚死了。是我捞出来放在池边准备自己吃的。

    人们不由得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个女人,发现她脸庞白净、眉毛细长、眼睛亮、鼻梁直,卷曲的头发往后拢着,束了条花绢。虽然胸前系着一条黑厚的橡胶布围裙,却遮不住里面短衫的鲜丽和长裤的挺括,有着一种面对辛劳生活的美丽矜持。

    那天,她儿子什么功课也没做,只是在作业本上画了一朵大红花,递给走过来查看的母亲。

    卖鱼的女人笑了 。

    ——摘自《新民晚报》

    1)用   画出描写卖鱼的女人勤劳能干的句子。(2分)

    2)为什么所有人都大吃一惊?(4分)

     

    3)从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黄脸帮手是个怎样的人?(4分)

     

    4)在文中的最后,有一小处对卖鱼女人的外貌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5)想一想,课文的最后,卖鱼的女人和她儿子会说些什么呢?(6分)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 16、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9、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大习作: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也读过许多故事,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虚构的,就像第四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一样,这些故事都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影子。我们也可以以生活中的人或事为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来创编故事。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