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文章的体裁都是________。
2、草原印象
作者初见草原,草原给他留下的整体印象是:_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__。
3、区别字组词。
抡(_______)仗(_______)胯(_______)倘(_______)
伦(_______)杖(_______)挎(_______)淌(_______)
4、积累与运用。
(1)诗中自有山河秀丽,有四野茫茫,江水悠悠,天地月明之景: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也有绿树环抱,青山相伴,幽静旷远之景: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2)《书湖阴先生壁》中的“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将一水两山写的颇有情趣。
(3)从古至今,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的一句“位卑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李刚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gē da diāo kè gān zào jǔ sà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chōu ti pí juàn dǐ yù pāi sh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九曲:___________ 簸:_______
【2】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的两句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下列诗句中,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写出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
B.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C.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D.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和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表现了石灰的___。
【3】此诗使用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低头族
材料1:当代“低头族”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现象。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躺在床上刷手机,走路刷手机,等公交刷手机,甚至上班开会也刷手机。微博、微信、抖音等APP无情地吞噬着我们。大众不断发声,呼吁“低头一族”回归正常生活,可收效甚微。
材料2:
材料3:网络流行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1】下列不属于“低头族”的行为的一项是( )
A.躺在床上刷手机
B.走路刷手机
C.等公交刷手机
D.用手机拍照
【2】下列不属于做“低头族”带来的危害的一项是( )
A.颈椎变形
B.导致聋哑
C.影响外貌
D.影响视力
【3】对材料3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玩手机容易引发意外事故。
B.玩手机影响了人的健康。
C.玩手机影响了人与人的交往。
D.玩手机影响了人的生死。
【4】请你给“低头族”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明星” 上的“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的《堆素数论》这本书,觉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能予以改正。
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提得对,真是太好了!”。他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把它的作者一位普通的中学教题——陈景润请来参加会议。
华罗庚就是这样,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文中的“明星”指__________。 “微尘” 指__________。
【2】简要回答陈景润给华罗庚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三小段段意。
____________
【4】判断中心,在正确的后面画“√”。
(1)赞扬华罗庚重视别人的发言。( )
(2)赞扬陈景润敢于提意见。( )
(3)赞扬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
11、说明文阅读。
故宫为何不积水
2016年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迎来了一场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这一场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降雨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汇入暗沟。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石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 故宫的前三殿 B. 故宫的地下沟渠 C. 故宫的排水系统
【2】故宫不积水的原因不包括( )
A. 建造之初,宫殿柱子上都雕琢着精美的龙头,龙是皇帝的化身。
B. 建造之初,对整个庞大的人工排水网络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统筹规划。
C. 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3】本文第四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主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还具有排水功能。
B. 每当下雨时北京故宫都会呈现蔚为壮观的“千龙出水”景象。
C. 为了宣传故宫的雄伟壮观,各媒体争相传播“千龙出水”的雨景照片。
【5】你认为本文的标题起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匆匆(节选)
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燕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文中画“ ”部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的词写出了一天时间很快从身边消逝,这部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者想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 )没有枯萎,( )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姣 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 拨)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份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 )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为什么小男孩看到兄妹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就希望自己栽的小树快点死去?( )
A.他本身就不会栽树,也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
B.他很自卑,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父亲的礼物
【4】看到父亲悄悄地为自己种的小树施肥,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5】“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小白杨,太棒了
天,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笼在头顶,给人以沉闷、压抑乃至窒息的感觉。
我呆呆地坐在小河边,暗自垂泪,愤懑、凄苦、悲凉,多种伤感时时袭拢着我的心。我流泪幽泣,时而愤怒地抓起地上的石子向远处撇去……
想想考试的不理想,喉间又涌上了几丝痛楚的哽咽。
小河静静地流,毫不懈怠。条条河流归大海,可我的归宿在哪里?
愣愣地望着小河,忽然有一株树的倒影映入眼帘。抬头看,那株小白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不是茅老先生笔下的“英勇斗士”的形象吗?
风拂杨叶,哗哗作响。白杨,你是在可怜我?你是在安慰我?还是在鼓励我?
夜间,暴雨骤至,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次日清晨,许多人跑向村北小河。我也走过去,见那株白杨昨夜被狂风吹折,倒在小河中。
有个青年走到树旁,看了看说:“扶起它,兴许还能活。”于是七手八脚地把它扶起。我摸着断痕,那儿有几点粘液。白杨啊,这可是你的泪?
过了几天,我再去小河边,那株白杨叶片已经微黄,有几片已飘落下来。多可怜的白杨树!
从此,我不再去河边——我不愿,也不忍看到白杨死去的惨景。
开学之期将至,家中决定让我复读。我背起行李,走在村边小路上。将近小河,忍不住内心某些微妙感觉的驱使,我抬起头,把目光移向那株白杨。那白杨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依然是笔直的干和枝,依然是那么挺拔耸立。那初抽的新叶,似乎比以前更绿更亮。树干上还带着伤痕,然而正是这伤痕,明白地显示它不屈不挠的气质!
我紧紧地盯着它,细细地打量它,深深地体会它。白杨啊,你莫不是想送我一份生活的启迪?你莫不是想告诉我顽强奋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你莫不是在鼓励我要努力奋斗下去?
擦干了眼泪,眼前一片光明。今后的路,我要好好地走下去……
在我心中有一株非常非常棒的白杨,一株紧韧、挺拔、不屈不挠的白杨!
摘自《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1】本文主人公是( )
A.小河
B.我
C.狂风
D.小白杨
【2】“英勇斗士”在文中指( )
A.茅老先生
B.一棵树的倒影
C.河边那棵小白杨
D.那棵死去的小白杨
【3】“那种伤感时时袭拢着我的心”的原因是( )
A.“我”考试不理想。
B.小白杨被风吹折了。
C.“我”往河里撇石子没扔准。
D.天,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笼在头顶。
【4】文中写道:“我不愿,也不忍看到白杨死去的惨景。”在“我”眼中,白杨的死象征着( )
A.“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B.“我”的前途彻底灰暗
C.自然界的风雨极其残酷
D.“我”可能要离开家乡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道:“那白杨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依然是笔直的干和枝,依然是那么挺拔耸立。”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文章第1自然段与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要地写出你的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15、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18、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鸟是幸福的,它把歌献给林莽,献给旷野;花是幸福的,它把蜜献给鸟雀,献给蜂蝶……”相信你一定曾经给予过别人帮助,并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和幸福。请以“我奉献,我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叙事清楚,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