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例:(踢)足球
(______)作业 (______)故事 (______)游戏 (______)电话
(______)音乐 (______)排球 (______)粽子 (______)电视
2、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斩钉______铁 壮烈______迈 坚强不______ 全神______注
昂首______胸 气______山河 热血沸______ 惊天______地
3、看拼音,写词语。
牵着妈妈的衣襟,走进大自然,这里蕴藏着无穷的秘密。这里有lóng lónɡ(_____)的雷声,这里有páo xiào(_____)的流水,这里有陡峭的xuán yá(_____)、危险的shān jiàn(_____),让我们看羞涩的蜜蜂亲吻俏丽的小花,看美丽的cǎi hónɡ(_____),看wēi fēnɡ lǐn lǐn(______)的骏马扬起mǎ tí(______)奔向草原!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知音难觅: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____,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____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
(2)名句欣赏:《七律·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对长征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描写月色,孟浩然用“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的羁旅之思;而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来表现他的喜悦之情;杜牧在《江南春》中这样描写江南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名篇积累:___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少年闰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5、比一比,再组词。
6、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8、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不禁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咂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主要讲了______的事。在这件事上“我”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______—______温暖—疑惑—______
【3】请说说第②自然段中“我”笑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文章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揣靡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是因为什么事开始意识到父亲在“我”心中的重要的?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盼(片段)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①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②“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③“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④“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②
⑤“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⑥“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⑦“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⑧“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⑩“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⑪“真的吗?”妈妈问。
⑫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⑬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③
【1】围绕“盼”,片段具体写了哪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句话写的是“盼”的心理活动,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文中画横线处。
A.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B.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C.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根据课文内容品析词句。
A.第①自然段中“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面对雨,分别描写路人和我有不同反应,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B.第①自然段中“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这句环境描写是为了___。
C.第⑧自然段中“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省略,试着补上省略的内容。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不正确答案( )
A.第②段“‘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表现出作者想和妈妈分享下雨,明天可以穿雨衣的兴奋之情。
B.第⑥段末尾的“啊”字表示“我”在和妈妈商量,在向妈妈请求。
C.第⑥段“我”央求妈妈让“我”外出去买酱油的原因是不想听英语讲座。
D.第⑫段“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是因为我想穿上雨衣出门而向妈妈撒了谎。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邮票上面的福建民居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
材料二: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时好几十年,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材料三:2008年7月,永定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承启楼代表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____)
(2)阅读材料,可以用“环环相连”这个词语来概括承启楼的造型特点。(____)
(3)面具、神话、针织、剪纸、土楼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
【2】你认为下面哪一项能概括承启楼的特点?( )
A.祝振家声,孝悌恭谦成世训;元基创业,光前裕后起鸿图。
B.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C.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D.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3】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面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段落,回答问题。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片段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节选)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稍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有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中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⑦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量力,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难以言表:__________。
(2)惊心动魄:__________。
【2】说说你从加点词语“低头觅食”“矮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3】说说文中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
【4】读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
【5】“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你仰望过吗?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吗?请选择一个,描写这种事物及带给你的感悟。
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奔赴中国空间站,11月8日王亚平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她曾在接受采访时,对年轻人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