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字词,并完成练习。
陪伴她的,不是春天的wēi_____风,而是冬天lǐn_____冽的寒风;不是晶yíng_____甘甜的雨水,而是来势xiōng xiōng_____的冰雪;不是灿烂明媚的阳光,而是寒冬里的残阳……面对种种kùn nán_____,她并不jǔ sàng_____,而是用不qū_____的信念,抵御肆虐的寒风,用火焰般的花朵,为寒冬zēng_____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即使生在dǒu_____ 峭的xuán yá_____,她依然傲骨铮铮;即使长在最荒凉的季节,她仍旧kāng kǎi_____地gòng xiàn_____出自己所有的美丽与热情。
★选段中的“她”可能是:_____请写出两句有关“她”的诗词:_____,_____。
2、读拼音,写同音字。
[què] 忘_______ 喜_______
的_______ 麻_______
[chán] _______鸣 _______绕
嘴_______ _______联
[dé] 品_______ _______到
_______行 _______分
3、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看到“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
3.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日记体小说是《________》。
4.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5.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
4、理解诗句并填空。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句中的“千”和“万”都不是________的数字而是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的意思是________,“鬼雄”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句既表现了伯牙________,又表明了钟子期是伯牙的________,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我还会仿写: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2.表哥大学刚毕业,常常感叹创业艰难,对前途感到迷茫,外公便用“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鼓励他勇敢去闯。
3.根据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路牌上“穆家湖”的拼音标注应该是“__________”。
4.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一“暖”一“寒”再现了巧夺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卢定桥的惊心动魄。
5.本学期学了很多诗,对《______》这首诗我尤为喜爱,因为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______________”是写实,“___________”是写虚。
【2】解释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东风”即是__________风。
【4】这首诗通过对春之景象的生动描写,表达出丰富的哲理。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7、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②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③是今朝斗草④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9、阅读理解。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觉得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
【2】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样写出“盼”的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说说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先天的智障,方言曾被许多学校拒收,直到她12岁那年,遇到了热心的赵老师,才成为那所乡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方言在班级里年龄最大,却最差,许多很简单的问题,她都不明白,有的学生背地里叫她傻瓜,让本来就自卑的她听了更难过了。一次,赵老师在课堂上领着同学们做造句比赛,大家兴趣盎然,一个个不甘落后地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造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赵老师不住地点头赞许着。忽然,老师微笑的目光停在了一直沉默的方言的脸上,热情地鼓(厉 励)道:“下面请方言同学给大家用“相信”造一个句子,好吗?”方言站起来,吭(kēng)吭哧(chī)哧了好半天,终于小声地说出一个句子——我相信石头会开花。她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立刻笑成一团。这时,赵老师将一根手指竖到嘴边,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走到方言跟前,亲切地抚摸着她的头,大声宣布:“方言造的句子最好。”同学们马上不服气地跟赵老师争论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辩 辨)解,不管什么花,都只能开在泥里、水里、树上等等,只有方言那样的傻瓜,才相信石头会开花。
“可是,我也相信石头会开花。”老师慈爱的目光里透着坚定。
“老师,您也相信?”同学们困惑地望着他们一向敬佩的老师。 “是的,事实会让你们相信方言说的没错。”赵老师走到黑板前,用红色粉笔认真地写下了方言的造句。
一个月后,赵老师把一块满是窟窿眼的石头拿进了课堂,同学们全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那石头上面竟真的开着一朵同学们熟悉的小花,鲜艳得跟窗台花盆中的一模一样。此后,尽管方言的学习成绩依旧不好,但再没有谁说她傻了,她跟同学们愉快地度过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后来,方言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童话作家,写了许多漂亮的童话故事,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
是的,相信石头会开花,就是相信奇迹会诞生。慧心的赵老师深深懂得——在幼小的心灵上,贴上一枚枚诸如自信、向上这样的红色标签,照亮的必然是一个个精彩的人生……
【1】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3】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赞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甘落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困惑 ( ) 敬佩 ( )
反义词:自卑 ( ) 坚定 ( )
【5】请用心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让你读懂了赵老师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赵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11、阅读新天地。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
2.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这段话中写了( )、( )、(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 )。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6、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虽考取了最后一名但是仍然榜上有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1】故事“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
A.人名
B.地名
C.山名
【2】故事中孙山的性格特点是?( )
A.机智幽默
B.和蔼可亲
C.助人为乐
【3】文中划线句子中孙山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您的儿子考上了,但是名次排在一个叫孙山的后面。
B.孙山比你儿子考得好,孙山没有考上,你的儿子也没有考上。
C.孙山是最后一名,你的儿子在他后面,你的儿子没有考上。
13、阅读与理解。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平均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玉米在全球约60%的地区增加收成约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全球约65%的地区损失约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100亿至150亿千克。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千克。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
【1】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全球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
B.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全球各种粮食的产量都会减少
C.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将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4】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为文章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14、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杀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起先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顆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文中加点词和画线句字。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任选一题。
习作一。
即将迎来小学毕业季,你此时有何感受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可以是校长、老师、工人、同学……给他(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毕业感受吧。题目自拟。
习作二。
题目:从“?”到“!”根据题目,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记叙故事、写日记或者说明道理……
要求:(1)语句通顺,格式正确;(2)内容具体,情感真实;(3)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4)不写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得抄袭、套装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