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填空。
(1)“捉”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频”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语文中的地理。
________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_______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______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_________”。因为泉多而奇特,所以山东的省会________被称为“_______”。
3、名著阅读
(1)《童年》的作者是____,他是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2)本学期同学们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请写出一个你身边的或是从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英雄”人物:____
(3)《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____,理由是____
4、补充短语。
灿烂的笑容 前进的方向
灿烂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方向
灿烂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方向
5、指出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________)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________)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________)
6、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默写该词。
【2】这首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通过对明月惊鹊、_________、稻花飘香、_________等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说说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5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小学将在国庆节开展毛泽东诗词赏析会,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首诗词,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七律·长征 | 菩萨蛮·大柏地 |
, | 赤橙黄绿青蓝紫, |
。 | 谁持彩练当空舞?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雨后复斜阳,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关山阵阵苍。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当年鏖战急 |
, | 弹洞前村壁。 |
。 | 装点此关山 |
| 今朝更好看。 |
【1】请将《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彩练”指______________,“斜阳”指______________。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个事件?
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七律·长征》是律诗,《菩萨蛮·大柏地》是词。( )
(2)“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了红军很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
(3)两首诗词都表达了革命者英勇顽强、乐观豪迈的情怀。( )
(4)两首诗词都描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历程。( )
【5】从以上两首诗词中,任选一句用“ ”画出来,从文字内容想开去,把从这句诗中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从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
9、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文中“少年”画像——就这段话来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写少年闰土给“我”讲述的几件事;开头却写记忆中的“闰土”,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讨分数的人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到——你的办公室去——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啊,原来是来讨分数的。这是期中考试,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是麻雀最传神绝妙之处,你却画歪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当年的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记不清是否说过。即便记得,我又如何会想到,他会因为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呢?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略有删改)
【1】结合文章中的具体情境理解词语意思。
期期艾艾:_______点睛之笔:_______
【2】文中说“月台上,我俩相互把当年的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句1: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
赏析:“句1”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动作,和“_______”这一描写神态的词语,表现出了他向“我”讨分数时的_______。
句2: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仿照对“句1”的赏析,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2”:______
【4】文章的结尾很有特色,试着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
11、请认真阅读“影视文化馆”的欢迎词,按要求完成有关题目。
欢迎来到影视文化馆,让我陪你一起回顾让人 rè xuè fèi téng(①)的《开国大典》,重温激动人心的开国宣告;在纪录片中领略yī wàng wú jì(②)的草原,经厉一次蒙汉情深的喜悦;在《鲁迅》中走进一个个“昏沉的夜”,了解受人ài dài(③)的鲁迅;跟随神舟十三号飞船,记录梦想的shùn jiān(④)……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2】文中加点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宣告
B.经厉
C.昏沉
D.记录
【3】关于影视文化作品,你一定有很多心得体会,下面哪一项的表述不恰当?( )
A.《小兵张嘎》中的小演员们高山流水般的演技,让观众纷纷点赞。
B.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汉奸军阀粉墨登场,中国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C.在看完《我和我的祖国》后,同学们内心汹涌澎湃,爱国热潮久久不能退去。
D.科班出身的梅兰芳,一开口便是一段技巧高超的唱段,柔婉的嗓音诉说着凄美的爱情。
【4】小瓯在影视文学馆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后,不禁感慨:“五位壮士_________________,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填入横线最恰当的是( )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夏洛的网(节选)
一只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成为朋友。小猪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这让威尔伯心惊胆寒。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来帮你。”于是,就发生了奇迹。
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哒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
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连对美不太感兴趣的勒维来给小猪送早饭时,也不由得注意到这张网:多么大,多么精细。他再看一眼时,不觉放下桶子。在网中央,整整齐齐地织着几个大字:王牌猪。
“我看到了什么啦?”勒维用手擦擦眼睛,喃喃地说。接着忘了威尔伯的早饭,快步跑回屋里去叫朱克曼先生。
朱克曼先生跟着雇工走到威尔伯的猪栏。朱克曼先生看着网上的字,接着他读出来“王牌猪”,接着他看勒维,接着他们两个开始发抖。夏洛干了一个通宵,瞌睡沉沉,看到这番情景微笑起来。威尔伯走过去,就站在网下。
“王牌猪!”勒维低声嘟囔说。
“王牌猪!”朱克曼先生悄悄地说。他们把威尔伯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了半天,接着他们看夏洛。
“不会是那蜘蛛……”朱克曼先生摇摇头。他庄重地回屋里去对他太太说了。“伊迪丝,”他拼命保持着平静,说,“我想,你必须得说,我们有一只极不寻常的小猪。”
朱克曼太太脸上露出完全困惑不解的神情:“霍默·朱克曼,天啊,你到底在说什么啊?”
“这个嘛,我还没真正弄明白,”朱克曼先生说,“不过已得到一个信号——这农场已经出现了一个奇迹。谷仓底的门口有个大蜘蛛网,就在猪圈上面,因为有雾,你也知道,在雾里蜘蛛网是很醒目的。就在网的正当中有三个大字:‘王牌猪’。这几个字是织在网上的,一点也错不了。一个奇迹已经出现,一个信号已经降落人间,就降落在这里,就降落在我们的农场,我们有一只非比寻常的猪。”
“得了,”朱克曼太太说,“看来你有点不正常。我觉得我们这只小猪平平常常。反正我一定得去看看那只蜘蛛。”
他们站起来,一起到威尔伯的猪栏去。“你看到了吗,伊迪丝?它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灰色蜘蛛。”
威尔伯很高兴得到那么多关注。勒维还站在那里,加上朱克曼先生和太太,他们三个站在那里近一个小时了,翻来覆去读网上的字,看威尔伯。
夏洛很高兴它的把戏奏效。它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听这几个人说话。
(节选自《夏洛的网》第11章《奇迹》)
【1】关于故事中出现的人和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勒维和伊迪丝是夫妻。
B.威尔伯是夏洛养的一只猪。
C.勒维是朱克曼先生的雇工。
【2】选文中“奇迹”的创造者是( )
A.威尔伯
B.夏洛
C.朱克曼先生
D.维勒
【3】“接着他看勒维,接着他们两个开始发抖。”他们发抖的原因是( )
A.为有这样神奇的事而震惊甚至恐惧。
B.天气太冷了。
C.看到“王牌猪”三个字感觉很可笑。
D.以为有人来捣乱而害怕。
【4】“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哒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这是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从文中的描写中我猜威尔伯的命运可能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不服输的老人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逮(děi dǎi)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chā chà),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起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qīn qǐn)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侵蚀( ) 憔悴( )
反义词:消瘦( ) 古老( )
3.你从这两段话中,体会到这位老人是怎样的人?
4.你知道这位老人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吗?
14、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 )一曲弹完( )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 )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④赵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纯熟”和“深”这两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
【4】读文中画“ ”的句子,并根据标注,用小标题概括出兄妹俩所想象的几幅画面和朗读的语气。
① 月亮升起 (平静) ②__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____)
【5】“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句话中加点的部分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①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20、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比如:畅快、感动、难过、忐忑不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从中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篇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2.运用学到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将情感融入到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之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