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习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如: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朱熹《春日》中的:“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3)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之美;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之美。
(4)根据对话,补全句子。
路路说:“仕弘,你知道五行是哪五行吗?”
仕弘说:“____________,对不对?”
路路又说:“你总说自己五音不全,你知道五音又是哪五音吗?”
仕弘说:“这个简单,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__似的微云。(选自《月光曲》)
2、给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_______)士,好(_______)书画,所宝以百数(_______)。
2.斗(______)牛,力在角(_______)。
3、根据拼音写句子。
zhèng zhí shì dào dé zhī bě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写出了诗人孟浩然的“新愁”。
(2)茅檐长扫净(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3)(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
(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半句写的是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写的是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7)从“白雨跳珠乱入船”诗句中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8)《江南春》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所作,诗人抓住“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_______________三个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9)“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用横线画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十种景物。
2.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
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白朴
的《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情绪,“ , ”
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
了烘托人。
D.从此曲题目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念之情。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8、诗歌赏析。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 沙白
1.“扁”是个多音字,在小诗中读______。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眼中,湖波上的红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纷飞的红叶,红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本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问:“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
孩子瞪大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之后 ,孩子哽咽着问母亲:“ 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给孩子擦眼泪。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
(有改动)
【1】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憧憬”的意思是 。用“ ”画出该段中能体现该词语意思的句子。
【2】随着事情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短文,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情的发展 | 花盆里长出小瓜苗 | 母亲拔掉小瓜苗 | 母亲忽略孩子 借画表达的想法 |
孩子的心情 | _____ | _____ | _____ |
【3】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和惋惜。
B.表现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C.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行为的不满。
【4】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对比,从表达感情的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忽略》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忽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材料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的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大学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完成,2007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发展。整个图形像一方圆形印章,中间“北大”两个篆字依形组合布局,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印章的发展历程 | |||
时 间 | 唐代以前 | 唐宋时期 | 元 代 |
印章的发展和用处 | _______ |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闲章,艺术性大增 | _______ |
【2】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1)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____
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甲骨文
(2)印章上所刻诗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三、四,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艺术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且内容丰富,集众多艺术精华于一体。
B.元代,文人用印非常普遍,为后来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手工制作的印章因其复杂的程序,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不受重视。
D.印章虽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是智慧与美的体现,北大的校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阅读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大校徽最初是鲁迅先生设计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爱好者。
B.北大校徽整体像是一方圆形印章,中间的“北大”二字为篆书。
C.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理念:以人为本。
D.由北京大学在2007年对校徽进行调整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最初设计的校徽已经不符合时代特征及其象征意义了。
【5】中国篆刻艺术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请你写一则宣传语,引导大家关注篆刻艺术,关注传统印章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背景资料)《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补,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
【1】资料中“酝酿”的意思是( )
A.造酒发酵的过程。 B.比喻孕育、熏陶。
C.蜜蜂做蜜。 D.喻指事情积渐而成。
【2】上图是欧阳询( )的代表作。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3】下面不属于欧阳询书法特点的是( )
A.行云流水 B.体方笔圆 C.笔力刚劲 D.结构严谨
【4】读资料中的两处画线部分,想一想:欧阳询为什么会成为书法大家?(用一句俗语概括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楷书在田字格里默写古诗《山居秋暝》的前两句。
12、阅读。
①深蓝的天空中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根据课文,在第①段横线上补全句子。
【2】假如第①段描述的是一幅画,我可以给它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①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加点的“日日盼望”“好容易”反映了“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第③段是《故乡》中描写的中年闰土,与①②中的少年闰土形成对比,读③~⑥段,你猜想中年闰土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A.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B.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C.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②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③“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④“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文第______自然段通过对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渔夫当时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请选择你对它们的理解。(填序号)
①表示思考。 ②表示商量。 ③表示决定。
A.嗯:__________ B.嗯:__________ C.哦: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桑娜坐着不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下面的句子中“熬”字的理解。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积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 )她很需要钱用,( )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 )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 )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享受。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这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在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儿,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看到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分别指什么?
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 ) 贫困—( ) 荣耀—( )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噪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照样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所给语境写几句话,使情境更丰满,心情好时,看到盛开的月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19、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21、 习作:
小学六年,你一定经历过许多或美好,或有趣,或伤心,或难过的事,它们将是星辰,永远闪耀在你生命的天空。请你选择两三件事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表达真情。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