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A.( )钉( )铁 ( )身( )骨 ( )天( )地
B.汹涌( )( ) ( )( )肉跳 自( )自( )
(1)读了A组词语,我想到了英勇无畏、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战士们在子弹打完的情况下,带头举起大石头砸向敌人的壮士是_______(填人名)。
(2)读了B组词语,我想到了俄国作家的小说《_______》,想到了故事的主人公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或提示填空。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 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 ,像是见到 的老朋友。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 。
2.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 ,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的乐谱。从这段话我体会到 。
3.动物与人之间也有感情,《老人与海欧》中,这是一只 的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中,这是一头 的战象。
3、填写诗句,完成练习。
A.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
B.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
C.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理解古诗常常会用到三种方法:①借助注释。②想象画面。③联系典故。
以下是小明对诗句的理解,请判断他理解时主要运用的是上面的哪种方法?把序号写到相应的括号里。
(1)B句诗人由眼前景,借助牛郎和织女民间传说故事,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
(2)读着C句,在小明眼前仿佛看到江南处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丰富多彩江南春画卷尽在眼前。( )
(3)A句中“别枝”一词,根据书中注释可知是“横斜的树枝”的意思,由此可推断诗句的意思是说:皎洁的月光从横斜的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 )
4、读拼音,写词语:
yī shang gōu lè dòu fu mǎ tí xiū sè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看词语联想。
例:母鸡——勇敢——慈爱——尽职尽责
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蟋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8、请从下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完成练习。
【1】我识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所识别的诗句与《浪淘沙》(其一)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得出神入化。
【3】我还积累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原野花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 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反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①在“□”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②用“ ” 画出初到草原时,能体现作者感受的词语。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C.“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4】文中画“___”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为是个贪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1】通过文中划线句子可以分析出当时王鲁的心理是?( )
A.忐忑不安
B.欣喜若狂
C.镇定自若
【2】文中的“蛇”指的是?( )
A.王鲁手下的主簿.
B.涂县令王鲁
C.联名写信的人们
【3】以下哪个词语和打草惊蛇词语类型相同?( )
A.天网恢恢
B.瓜田李下
C.敲山震虎
11、阅读课文《盼》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
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在“”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比较句子,注意句子加点的词语,你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A.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B.雨衣上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我欣赏(_____)句,________________。
A.我的雨衣躺在盒子里,盒子躺在衣柜里。
B.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我欣赏(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据选文内容填空。
(1)“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句是_____描写,表现了新雨衣神奇的功能。
(2)朗读“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这句话时,要读出______的语气。
【4】用“~~~~~”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12、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 增添]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gè xíng qí dào(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 美丽]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xīn yǐng( )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shèn tòu( )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德国已于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在文中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跟大家不一样。( )
(2)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4】彩色路面有哪些作用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透水路面为三层,第一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第二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第三层起到 ________ 的作用(以上三空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由于透水路面采用了_____________ 的混合料,因此它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6】概括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在2009年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8】课外请上网查找有关“路面上的新科技”更多的信息,进行摘录,向同学们宣传这些科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画出。
【2】用“||”将文章分段,再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然后才概括出各段段意。
【3】本文所写的______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产生的_________。
【4】用“——”标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5】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_。
【6】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
(1)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_____)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_____)
(3)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中,“它”是指_____,把_____比作______。
14、课外阅读。
虾趣
齐白石虾图之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的古代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没有比得上他的。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七十岁时达到了古人的最高水平,他不懈努力,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虾图,那十来只虾,画得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肩上挑着水桶,一进门,看见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还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活的一样。”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凝神欣赏,这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了。
齐白石深刻观察过虾的生活,所以他虾图里的虾栩栩如生。我曾经养过虾,观察过虾,对齐白石虾图之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的头部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的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钳足逗弄着玩。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收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ráo)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姿多彩!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才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荣誉——( ) (2)旺盛——( )
(3)赞叹——( ) (4)仿佛——(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
(2)出神入化:_______
【3】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自己对虾的了解。
【4】作者写齐白石的画,为什么要写自己对虾的许多了解?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
【5】齐白石画虾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6、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18、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1、微写作。
校刊的“行动成就梦想”一栏需要征集一幅漫画,你推荐了下面这幅。请说明你的推荐理由。写作提示:①说明画面内容及其寓意:②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