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句段大通关
(1)地球,这位人类hé ǎi_____________可亲的母亲,向人类kānɡkǎi____________地提供kuànɡchǎn____________资源。
(2)宇宙中还有很多奥秘shànɡ wèi_____________被jiē kāi____________,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3)pénɡpài____________江水从xuán yá____________峭壁上冲下来,映入yǎn lián__________的是漫天的云烟,一片mí ménɡ______________。
2、先补充词语,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不可思( ) 铺( )盖( ) 艰苦( )绝
婀娜多( ) 起( )回( ) 风情万( )
(1)常用来描写少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句子。
(1)甘瓜苦蒂, 。
(2)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孰能无惑?
(4)操千曲而后晓声, 。
5、看拼音,写词语。
yú 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pénɡ 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 j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本诗作者是______(人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这首诗不仅写出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的“排闼”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8、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五位壮士顺利地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壮士________
①强壮; | ②雄壮; | ③加强,使壮大 |
绝路________
①断绝; | ②完全没有了; |
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
【2】概括写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五壮士的________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10、课外阅读。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去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栽种。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我疑惑不解。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移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空谷的兰”和“盆中的兰”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跑来玩赏兰花时,父亲反倒“愠怒”,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野兰的“不俗处”表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①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②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
材料二:①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快递运单约312亿张,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胶带约3.3亿卷,包装箱约86亿个。该报告称我国快递包装年耗材用量十分惊人。
材料三:①消费者对快递垃圾危害性认识调查图
【1】材料一用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二又用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我们快递物品包装耗材用量十分惊人。
【2】从材料三可知,快递垃圾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水土、加重白色污染等,但仍有2.10%的人认为快递垃圾无危害。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
《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1】下列说法,下列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男生是“胖墩”。( )
(2)青少年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的原因是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 )
【2】【材料三】中加点字“近”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高兴 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冒 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 堵)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
【2】上文从哪些方面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春天来了,小区里那棵玉兰开花了。一树纯洁无瑕的花儿像雪一般,在风里摇曳。
②春天本该是热闹的,空旷的天空中却只有一只孤寂的鸟,郁郁地发出嘶哑的叫声。本该装满新书骑在肩上的书包,却塞着寒假作业,落寞地蜷缩在角落。
③那天晚上,爸爸难得在家,笑嘻嘻地拎回两大袋汤圆,煮起来放了些桂花糖,甜滋滋地吃着。妈妈那晚值夜班,没能和我们聚在一起。爸爸得意地拍了照片,配上文字:这次缺的不是我。
④次日早晨。妈妈已回来,帮爸爸收拾着行李。弟弟黏着他们,不离开。爸爸是一名医生,他要去武汉了。就在几天前,那份援鄂抗疫请战书交到了医院,上面署的十几个名字里,有他。
⑤爸爸微笑着,抱着弟弟,指着地球仪上的临海:“你看,你在这儿——”爸爸又点一点武汉:“爸爸这次要去这儿。你看,是不是很近呀?”
⑥“啊——真的很近耶!”弟弟坐在爸爸的腿上,兴奋了。他也许不知道,那短短的不到一厘米的距离,隔着不知多远的漫漫路途;他更不知道,爸爸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⑦“爸爸再见!”说再见时,弟弟很开心,他可能以为爸爸三天就能回来,带着大家一起去吃好吃的。
⑧爸爸简单地说了一句“再见”,就拖着行李,跨过门槛,轻轻把门带上。
⑨武汉那边。爸爸以及无数逆行者奋力抗击疫情。隔离服是一次性的,一穿就是八个小时,中间不能脱下来,不能喝水、吃饭,连厕所也不能上,只能穿尿不湿应急。一层又一层的隔离服很闷,很热,一只又一只的口罩很紧,很勒,脱下时,脸上已经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
⑩爸爸所住的酒店离方舱医院很远,坐大巴车要好几个小时。正规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又十分复杂,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因此,他们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钟出发,在车上颠簸好几个小时才到达医院。乘车回酒店时,已经是深夜了。长时间工作加奔波,使他们无比疲惫。同爸爸一起战斗的一名医生感慨:“我们不曾见过凌晨四点的临海,却已经熟悉凌晨四点的武汉和凌晨四点的长江大桥。”是啊,他们经常在一个个冷清的拂晓穿过这座大桥,对这里比家乡还熟悉了。
⑪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不就是那枝梢上的玉兰吗?他们处在最危险的位置,没有绿叶庇护,随时会被风吹落,但他们依然坚强地与早春的劲风抗争……
⑫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1】作者回忆了爸爸出发前和在武汉的四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图。
出发前 | 出发前 | 在武汉 | 在武汉 |
爸爸和我们吃汤圆。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第②自然段借“鸟”和“书包”,表达了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文中划线句子中“不到一厘米的距离”指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你认为“这个距离”是“近的”还是“远的”?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玉兰花
B.我的爸爸
C.远与近
D.严冬过后是暖春
15、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18、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通过对宋庆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宋庆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你能通过对你敬佩的一个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他的特点,表达你的敬佩之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