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出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
A.得心应手(反应、配合)
B.故为精卫(病故)
C.通情达理(懂得、明白)
D.无缘无故(原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B.《繁星(一五九)》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C.《白鹅》这篇课文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D.转述事情给别人时,可以遗漏某些要点。
3、 在加线字的错误读音上画“×”。
畜生(chù cù) 创造(chuàng cuàng) 弓弦(xuán xián)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2)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吗?答案是肯定的。
(3)学校操场不大,只有巴掌大一块空地。
A.比喻 设问 夸张
B.比喻 反问 夸张
C.拟人 反问 比喻
D.拟人 设问 夸张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空隙 慎重 疆硬 横七竖八
B.奥密 风俗 恐怕 呼风换雨
C.均匀 卧室 翻身 愤愤不平
D.劈开 猛兽 竖定 驾驶员
6、鲍雷伊五年级时写了一篇关于( )的读书心得报告,同学们都很喜欢。
A. 《麋鹿土司面包》 B. 《乞丐熊》 C. 《狗儿快乐秘诀》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技术过硬,是他们车间里挑大梁的排头兵。
B.老师身着一身西装,戴着一副眼镜,显得膀大腰圆。
C.胜败乃兵家常事,待重整旗鼓,来日再战必胜。
D.语文课上,他笨拙的语言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8、比一比,再组词
侧________ 址________ 躯_________ 帅_________
测________ 扯________ 躲_________ 师_________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其中蕴含怎样的哲理?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10、阅读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画鸡蛋
五百多年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达·芬奇画了一个,老师又让画一个,这样画了很长时间。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 这就错了 在一千个鸡蛋当中 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形状也不一样 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1】选出合适的标点符号。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____这就错了____在一千个鸡蛋当中____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____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____形状也不一样____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A.。 B., C.?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____
严厉——____
精确——____
【3】老师让达·芬奇天天画鸡蛋的原因是( )
A.画鸡蛋很容易
B.要训练他的眼力和绘画技巧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用心,学习任何本领都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学起。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写近义词。
窥视——____ 小心——____ 迷人——____
【2】“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B.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了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 )
A.作者因为天黑了,走山路时特别小心。
B.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溪水 ______的鹅卵石
______的小水塘 ______的花瓣
【2】这段话写了“我”和阿妈在哪里走月亮?这里最美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整美观地抄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在溪边做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舞台。
文本一
女娲造人
盘古爷开天辟(bì pì)地后,地上没有人,冷冷清清不成个世道。上天就派伏羲和女娲下来造人。伏羲爷力大,负责挑水和(huó hé)泥;女娲(wō wā)娘娘手巧,负责捏泥巴人儿。捏成啥样哩?就照自己的样子捏,像伏羲的就是男人,像女娲的就是女人。
女娲娘娘不分昼夜地捏呀,捏呀,泥人儿越捏越多。屋里放不下了,就搬到门外场院里晒。这些泥人儿晒干后,过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变活了。谁知天下雨了,他俩忙把泥人儿往屋里搬,搬不及的,就拿扫帚(chu zhou)往一堆扫,结果有些泥人儿眼给扎瞎了,有些泥人儿胳膊腿给碰断了,以后世上才有了瞎瞎瘸瘸的人。
这地面太大,单靠女娲娘娘两只手造人也太慢了。女娲娘娘就想了个法子,教男人和女人配对,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这样人就越来越多了,世上才热闹起来。伏羲、女娲很高兴,就回天上去了。
自从人学会配对生孩子后,人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光添不去,眼看就要憋破世界。这咋办哩?上天就派阎王爷下来,给人限定寿命,让老年人死去,把地方腾给年轻人。人死了,魂灵到了阴间,过个时间再托生为人,回到世上。这样有生有死,轮替换班,人就不稀不稠了。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文本二
夸父逐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荒原中,有一座巍山一成 都载天山,夸父族的居民就生活在这里。他们的首领叫夸父。夸父高大威猛、力大无穷,有着钢铁铸就的体魄和性格。夸父生性率真、富于幻想,并且最喜欢看日出时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焕发生机时的瑰丽景象。可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黑夜难免交错降临,一天中总要有一半的时间笼罩在黑暗与阴冷之中。这使夸父感到非常恼怒,于是他对全族的子民说:“我要把太阳追回来,让光明和温暖与我们同在!让夸父族的天空永远晴朗!”说完,他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飞奔而去。
夸父追啊追,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转眼之间跑出了几千里,来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一禺谷(也叫 “虞渊”)。夸父高兴极了,眼前是一团极大极亮的火球,他的身体被红彤彤的阳光包裹着。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想要拥抱这炫目的太阳。忽然,一阵难忍的干渴与燥热占据了他的身躯,他几乎支撑不住,险些倒下。是啊,这样马不停蹄地跑了大半天,加上被炙热的太阳连续烘烤,怎么能不口渴呢?
于是,夸父俯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的水都喝干了。可那份焦渴的感觉,依旧十分强烈。
夸父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又叫“瀚海”,传说是雁门山北边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里的水。可是,他还没有跑到,便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他随身携带的手杖,化作一片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桃林。人们说,夸父想要把这些留给后世追求理想和光明的勇士,在漫漫长路中为他们遮阳蔽雨、充饥解渴。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1】在文本一《女蜗造人》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仿写词语。
例如: 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对文本一这篇神话所讲述的造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伏羲爷和女娲娘娘造的人。
B.伏羲爷负责挑水和泥,女娲娘娘负责捏泥巴人儿。
C.男人和女人配对繁衍后代。
D.伏羲爷和女娲娘娘一起捏泥人儿。
【4】在下面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 )树林 一( )高山 一( )大河
【5】“远古时代”又称( )
A.上古时代
B.太古时代
C.洪荒时代
【6】文本二中,文章结尾说:“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高山。他随身携带的手杖,化作一片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桃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本二表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____
【8】神话故事所讲述的内容是真的吗?说说你对神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还听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它们的名字吧。(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①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②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qū qǔ)着,将头夹(jiā jiá)在翅膀间,(漂 飘)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更是站在地上睡觉。
③(即 既)然不在巢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的 地 得)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来说,鸟巢不是它们的家,而是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多 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呆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伏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zhú zhuó)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④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⑤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47米的大巢里住了整整36年。
⑥少数鸟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和“育儿室”,而不是家。
【1】给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打“√”。
【2】“堪”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①可以,能,足以。②忍受,能支持。在“破烂不堪”中,应选择第____种意思。“破烂不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的“避风港”“安乐窝”指______,称它为“避风港”是因_______。
【4】课文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______和_______的例子来证明。第⑥自然段在文章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5】用简单的话,概括②、③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写句子。
鼓掌是一种庆祝,庆祝自己取得了进步;鼓掌是一种奖赏,奖赏自己获得了荣誉;鼓掌是一种鼓励,鼓励自己发挥更大的潜能;鼓掌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继续前进,永不懈怠。
微笑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一种___________ _________;微笑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肯定李明这次数学考试可能得满分。
2.清明节那天,到烈士陵园。
17、修改病句。
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纳米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厚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的
要求:1.这次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可以写你的朋友、家人、老师等。
2.把这个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
3.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提示:写人的时候除了写人的外貌以外,还可以抓住关于这个人的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