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 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 等兔子到来的时候有一株花会开。
C. 对于意外的收获不要心存侥幸。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长途跋涉 山青水秀 亨誉世界 疲惫不湛
B.秦然自若 苦思冥想 扶老携幼 忘思负义
C.莫逆之交 勃然变色 饱经风霜 声色倶厉
D.座无虚席 星罗棋布 目不转睛 专心至志
3、塔克第一次与柴斯特见面,一起分享的食物是( )
A.一块腊肠 B.一块巧克力 C.一块饼干 D.一片面包
4、“纪昌最后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长期刻苦练习的结果,真可谓是 。”填入句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5、取之信然——“之”是指( )
A.之间
B.它,指李子。
C.的。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句中“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冷得发抖
B.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C.江水波光粼粼
7、含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8、辨字组词。
绕_______ 竟_______ 辨_______ 绣_______ 坑_______
饶_______ 竞_______ 辫_______ 锈_______ 炕_______
浇_______ 镜_______ 辩_______ 秀_______ 杭_______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苔①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苔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苔花的______进行细致观察的。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
【4】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蜻蜓飞行的奥秘
蜻蜓出色飞行的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蜻蜓的翅膀结构特殊,很像四只风筝,(宽敞 宽大)透明、轻盈健壮。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各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的“翼眼”。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阻止 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不会荡来荡去或坠落下去。同时,不会让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下列图示中,蜻蜓翅膀上“翼眼”的位置标画正确的是( )
A.
B.
C.
【3】小小的“翼眼”有什么作用?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
【4】短文开头画线部分的句子,特点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11、阅读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①……
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②……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按短文内容填空。
“我”在 那天,把学校发的三个馒头 ,母亲用事先 应付了二丫娘,使“我” 。
【2】文中两个省略号,①表示( ),②表示( )。
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C. 语意未尽 D. 行文省略
【3】“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从这“一星”,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明明没有拿回馒头,为什么娘对二丫娘说“我”拿回了馒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智能机器真的可能超越人类吗?
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总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李世石(九段),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 “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赛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制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制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器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1】读第2、3自然段可以知道,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的两个加点的“最”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你觉得智能机器能超越人类吗?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关注了“人机大战”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毙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俟,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画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 ”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这里把 比作 。
【3】第三自然段作者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标出表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的动词。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写得细致是因为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做题。
爱学习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不但抓紧时间学习,而且学习特别认真。
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读中理解词语。
写出“酷爱”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主要人物和事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补充相关内容。
【3】从毛泽东的学习中,你学到哪些阅读做批注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提问”的阅读策略。请你填空。
①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可以试着从不同的_______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还要进行筛选,选出最________的问题。
②读了短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_)
2.小企鹅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热情欢迎我们。 (______)
3.广场上锣鼓喧天,大地好像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______)
4.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______)
16、修改病句。
(1)梅兰芳先生是京剧闻名世界的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
(2)我们成了水火不容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中的三处错误。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欢迎不小沙这样的顾客,所以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不喜欢的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哭了
要求:选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字数3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