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话比较得体的是( )
A.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如果你们不愿意,后果自己看着办。
B.您不能随便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这样才不会发生交通堵塞。请您要遵守交通规则哦!
C.哎呀爷爷,你不要这么磨磨蹭蹭的好吗?
2、“红孩儿”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3、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色
B.枯竭
C.奈心
D.清晰
4、下列成语与古人读书无关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
B.囊萤夜读
C.凿壁偷光
D.铁杵成针
5、下列词语指的不是同一事物的一组是( )
A.鸟窝——鸟巢
B.牛圈——牛棚
C.马厩——马上
D.花圃——花坛
6、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那______的琴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
A.惟妙惟肖
B.栩栩如生
C.颤颤巍巍
D.宛转悠扬
7、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鲫鱼 幼儿
B.纪念 身躯
C.辩子 发呆
D.搏斗 保护
8、辨字组词。
漫(______) 挥(______) 恨(______) 戒(______) 端(______)
慢(______) 晖(______) 狠(______) 戎(______) 喘(______)
9、课内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是指________。“曈曈”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________的前景。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表现了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叫车胤( yìn),一个叫孙康。他俩都非常好学。
白天他们要下地劳动,晚上才有空读书。可是因为他们家里都太穷,常常买不起灯油。
夏天,车胤看见萤火虫在空中飞,一亮一亮的,心想,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也许能顶得上一盏灯呢。他就找来一块薄纱,缝了个小口袋,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口袋照着。
一个冬天的晚上,刚下过一场大雪。孙康站在门口,觉得雪地里亮堂堂的。他想,雪地这么亮,也许能看清书上的字呢。他拿出 一本书,映着雪一看,果然看得清。于是他顾不得天寒,就蹲在雪地里看起书来。
车胤和孙康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量词。
一____灯 一____薄纱 一____书 一____大雪
【2】车胤和孙康买不起灯油,分别想出了什么办法读书?
车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我们应该向车胤和孙康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未来的桌子
未来的世界令人神往,而未来住宅用品将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的桌子吧:未来的餐桌能按照你的要求升降,以便摆设就餐。桌子的大小能按要求改变,以便增减座位。桌面能按要求加热或冷却端上来的菜,加热或冷却只能在容器底下进行。或者利用磁感应系统,可使餐桌上的菜肴保温,而餐桌本身的温度不会提高。由于地板的结构与餐桌有密切关系,餐桌还能直接给它上面的器皿供水或饮料。
回顾昨天,我们看到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令人欣喜。当然,以后的100年科学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届时人们再回顾现在的今天时,也许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又变得幼稚而有趣了。
【1】阅读短文说说未来的桌子都有哪些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变得幼稚而有趣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欣赏。
(1)“届时人们再回顾现在的今天时,也许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又变得幼稚而有趣了”,这句话中去掉“也许”,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看到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令人欣喜”,“欣喜”能换成“喜悦”吗?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下你生活中的其他用品在未来世界中将会是什么样子。(任写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童年(节选)
曹文轩
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方圆三里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凡出门去的人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①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②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地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大片水。我的脑海里所存的故事,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1】在短文中对画“ ”的句子作批注,一句话对应一处批注。(两处批注要从两个角度来写)
【2】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水?对此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是在水声中长大的,水让“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
B.“我”生活在水乡,每天都干着与水有关的工作,家乡的水养活了“我”。
C.“我”的灵魂,“我”的性格、脾气及人生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家乡的水。
【3】说说作者童年那些“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分别指什么。
(1)老祖母日夜将“我”思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归纳文中人物的特点。
老祖母(______) 母亲(______) 父亲(______)
【5】你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爬虫的道理
①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子上。
②我停下笔,正欲伸手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那小爬虫仰躺在褐红色的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 )每次老以失败告终,( )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è)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正酣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⑦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快地爬开去。
⑧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已。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è)怠(dài)地奋斗着。
【1】请你给短文中画“____”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分别可以换成_______和_______。
【2】“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已的愿望”,这句话中“浑身解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说明小爬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A. 如果…就…… B. 只要……就…
C. 虽然.但是…. D. 因为…所以…
【4】.文中第6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东山再起”指的是( )。
A. 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 B. 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C. 太阳从东边升起
【5】.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_____________道理。
14、“盗”取火种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这是________说的话,他认为自己“盗”取火种是为了___________,没有什么过错,不会归还火种。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句中的加点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傲慢、蔑视
B.理直气壮
C.疑惑不解
D.怒发冲冠
15、按要求答题。
1.我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栽跟头”这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忽然”“一会儿功夫”两个词语描绘“风”这个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到“腾云驾雾”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用错的标点。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7、修改病句。
(1)王二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曲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要可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灯是爱迪生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 ( )。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2)你最喜欢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用“________”画出来,再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请你模仿作者观察细致、善于想象、语言优美的特点,写一小段描写景物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