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到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做个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 )
A.应声虫
B.变色龙
C.百灵鸟
D.哈巴狗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弯曲 曲线
B.躯干 干活
C.关系 系列
D.宁可 安宁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一路的见闻和感受。
B.《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C.《“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文章刻画的是哈尔威船长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D.《猫》一文主要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们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下面汉字音序不同的一组是( )。
A. 裁 栽 B. 撞 逐 C. 燥 暂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平时不努力,考试时脑袋里空空如也,无从下笔。
B.小明第一次到校长室,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C.运动会上,他一路飞奔,扬长而去,最终获得了金牌。
D.射击运动员从容不迫地瞄准靶心,只听“嗖”的一声,箭射了出去。
6、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好问则裕——不问则少
7、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鸡笼(lóng) 倘(tǎng)若 慰藉(jí)
B.挣扎(zhá) 头颅(lú) 病灶(zào)
C.宛(wǎn)如 浏(liú)览 江畔(bàn)
D.绽(dìng)开 韩愈(yù) 解闷(mēn)
8、日积月累。
1.大海啊!哪一颗星________?哪一朵花_________?哪一次__________?
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叉在一起。
3.《墨梅》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做人要高风亮节。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笑对一切困难与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行健,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应效法天地,不断前进;无论国家还是个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正如《孟子》中所说“____________。
6.学习了《铁棒成针》这则文言文故事,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课外你一定还读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写出来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
,只缘身在此山中。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题目中的“题”的意思_____,题目告诉我们,诗是写在_______上的。
【3】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用俗语概括就是“当局者迷,__________。”
【5】请你再写出一联描写山的诗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课内精彩阅读。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这段话介绍了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和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选一选。
(1)叶柄是连接______的部分。
a.茎和根 b.叶片和茎 c.叶片和花
(2)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
a.枝条 b.根须 c.茎上的卷须
【3】作者把____比作________,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非常_________。
【4】仿照选文,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介绍一种植物的某个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67岁高龄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一天下班以后,研究人员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的卡尔•施密特先生还在实验室里。他仔细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施密特仔细地观察着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他抓住蛇头把蛇拿出来,用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趁施密特不注意,一口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连忙抓起身旁的电话,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摸到一卷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分每秒的感觉都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记录着:“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出血来。他艰难地握着笔,一笔一画,像是用刀子在花岗石上雕刻那样费力地在纸上写道:“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计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脑部开始充血了……”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他用生命做出的这份记录,成了研究被毒蛇咬伤后,人体对蛇毒反应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殷红 A.yān B.yīn
(2)皱纹 A.zòu B.zhòu
2.在卡尔•施密特的这份实验报告里有许多的省略号,作用是()。
A.重复词语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引文的省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的事。
B.文章歌颂老科学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对人类的贡献,是在通过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超常的表现让人们自己悟出的。
C.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题目。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巧妙地反应老科学家执着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老科学家的敬佩、赞叹与纪念。
4.读完文章,你知道为什么将这份实验报告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鸣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摘下老虎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后来呢?后来我发誓,今后决不再扮演老虎。可是每回上动物园,我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1】同学老师们哄堂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中“我”对演出过程什么都记不得,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对“我”心理描写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我” 的心情。
【4】下列对最后一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直觉得自己当时演砸了,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仍然很不开心。
B.作者认为在童年能够有这样的经历感到十分羞耻。
C.作者认为自己演的老虎很窝囊,照应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标题,回忆了排练和演出时“窝囊”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我”的求真精神。
D.作者小时候扮演老虎没有成功,他一辈子都在寻找失败根源。
【5】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你会如何安慰不会豁虎跳的“我”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愚公移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90岁的老头子,名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高耸入云,一眼看不到顶。愚公一家出去种地还要绕好远,实在太辛苦了,于是愚公决定把大山移到渤海去。
愚公把全家组织起来,开始了艰巨的移山工作。从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几万里,挑着泥土和石头去渤海的人,来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时间。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人,看见愚公,摇头叹息说:“我说老头子啊,你已经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自不量力呢?”
愚公信心十足地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有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们的人会不断增加,可是这山却再也不会长高了,如此下去,这山肯定会被我们移走的。”
智叟听了愚公的话,哑口无言。愚公又埋头继续挖山去了。
愚公的话被山神听到了,于是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执着感动,就派了两个大力士神仙,替他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愚公一家种地就方便多了。
【1】愚公移的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他移山的原因是______
【2】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移山工作的“艰巨”?(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
【3】认真读短文后,我能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______
【4】读了划横线的句子,我做的批注是_____
【5】愚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
14、水中红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的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chéng liáng(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fán mèn(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花已经谢了,白蜂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晚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pái huái( )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大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jǐn mì( )的雨点,打得左右歌(qī)斜。在无遮掩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倒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挡天空下的荫蔽?
【1】看拼音,把词语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语音的中断或延长
(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____)
(2)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____)
【3】仔细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倒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作者采用了__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荷叶______的特点。
(3)文中的“红莲”指的是_______,“荷叶”指的是_______,“心中的雨点”指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表面上写雨中的_______,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______的赞美之情。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他爱读书。他爱做读书笔记。(用关联词语将其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蟋蟀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老师病好后,又陆续做我们的班主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别字,三处病句)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听到老师的指令马上立刻开始表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8、修改病句。
(1)我由于今天起得早,所以上课迟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联欢会我们听到了一阵阵悦耳的歌声和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小练笔场。
“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