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这句话描写的具体情景是下列( )这个词的意思。
A.喋喋不休
B.悠然自得
C.左右为难
D.奋不顾身
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下列( )做法不是“父母爱子”的表现。
A.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B.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C.爱其(自己的)子,择师而教之。
D.父利(有利可图)其然也,日扳(拉着)仲永环谒(拜访)于邑(同县)人,不使学。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话中,“行人”的意思是( )
A.旅行的人 B.邮差 C.老朋友 D.捎信的人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
(2)一粥一饭,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朱用纯
(3)《论语》中关于读书的言论,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句是__________。
(4)《长相思》中最能表现作者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的句子是:山一程,水一程,___,___。
5、填一填。
了解到战乱会导致生灵_____,_____聊生,我们就特别庆幸自己生活在国泰_____、_____足食的太平盛世,人们能安居_____,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 )箬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4)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5)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6)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老鹰说□□我看还是抢吧□谁抢到手就归谁□□
2.□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3.这画很大很大□太阳□月亮□云彩□飞鸟和四季都描摹在上边了□
4.□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他四下扫视了一眼□问警卫员□
5.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8、读拼音,写字词。
我小时候和lǎo lao( )住在一起,她每天fǎng shā( )卖钱,有时候她会给我买suān tián( )可口的pú tao( )吃。她虽然爱我,但我做错了事也会受到她的惩罚。有一次我把lā jī( )倒在了gé bì( )人家门口,回家后还说了huǎng( ),她知道后严厉批评了我。
9、必读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
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这段文字主要是写
,从中可以看出 的我和 的祖父。
(2)《呼兰河传》中还写到我和祖父之间其他的故事,请写出3个: 、
、 。
(3)请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我笑的语句,并试着将下面句子写具体。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大笑起来, ;父亲也笑了起来,他 ;母亲也跟着笑起来,她
。
(4)《呼兰河传》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类型很多,照样子,写词语:
红通通
金 黄
(5)作者记忆中和祖父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可以肆意地大笑,记忆中的园子里总是那么明艳。请简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段)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 国榷 共104卷 428万4千字 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 精彩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逸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垂青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的最后空缺处加上标点。
【3】文中的“104卷,428万4千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谈迁写史书的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的老师(节选)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1、文中回忆了“我“和蔡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 )
A、假装发怒 B、教我们跳舞 C、带我们观察蜜蜂 D、看老师写字
E、打骂我们 F、教我们读诗 G、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2.通过仔细阅读,作者对蔡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理解正确的是( ) (多选)
A、有一点喜欢蔡老师 B、对蔡老师充满尊敬
C、怀念蔡老师 D、觉得蔡老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所以非常难忘
3 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你认为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的这一次蔡老师也没真的打到“我”。
B、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的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C、矛盾。作者用词不够准确,可能忽略了这个前后不一致的细节了。
4.“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你认为下面哪个理解是符合文中情境的?( )
A.蔡老师为自己打不到我的头上而生气地发笑了。
B.蔡老师发现我在她的教鞭要落下来时,调皮地用石板去遮挡的模样而发笑。
C.蔡老师为自己打不到我的头上而高兴地发笑了。
5.下面的哪些词可以概括“我”眼中的蔡老师? ( ) (可多选)
A、温柔可亲 B、关爱学生 C、体罚学生 D、才华出众
E、富有童心 F、不像老师 G、教学有方
12、阅读与鉴赏。
人们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充满美好的向往,而事实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又是什么样的呢?
材料一: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生活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chéng chěng)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niù ào)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材料二:宇宙深处有白蒙蒙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如果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顺着东南方向,的确能在秋天的晚上,找到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那就是“牛郎星”,因为只有这颗星星的亮度能够与“织女星”匹配。但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同时,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注释]光年:光一年所走的路程长短(大约9.46万亿千米)
【1】在材料一“□”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内用“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诗句,下列和他们的故事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4】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请你写出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面两则材料,填写表格,一同去发现“牛郎”“织女”的秘密吧!(注意语言简洁,表达清楚。)
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 科学化的精准表达 |
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生活在一块儿了。 | _____________ |
【6】这学期我们阅读了许多像牛郎织女这样神奇的民间故事,班级要举办“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交流会。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课外阅读中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内容吧。(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 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离开这儿 。” 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家 。
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
【1】下列四组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赞美 赞扬 称赞 赞歌 夸奖
B.灵便 灵活 便利 方便 灵巧
C.愉快 高兴 快乐 快活 开心
D.温柔 温暖 温和 暖和 温度
【2】给下面打引号注音。
陡“峭”( ) “嫩”( )草 “抚”养( ) 毫无目 “的” ( )
【3】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这句格言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迎客松________,枝干遒劲,虽然________,却仍然郁郁苍苍,________。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把片段补充完整。
【2】与“如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3】选文第三句写的是迎客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黄山的迎客松成为黄山的代表,乃至黄山的象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惫_________误会_________擅长_________
【2】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
方法一:____________,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方法二:__________,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什么?(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出三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勿则嫌白,黛之一勿则嫌黑。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选段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落花生》选段
【1】文中哪句话最能解释白鹭的“适宜”?用波浪线画出来。
【2】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都用了____________ 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分别写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和花生的__________。
【3】《白鹭》全文用___________的结构,首尾呼应,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落花生》文段重点写_______花生,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_____________之情。
17、阅读故事选段,回答问题。
奥克拉敏回到自个儿村里。朋友们问他:
“你在这儿干啥呀?我们还以为你在岳父家大吃大喝哩!”
奥克拉敏回答说:
“我到过那儿,但无法久留。昨夜我起床,吃掉了所有的肉。我吃掉了老岳父为我猎来的羚羊肉。我感到惭愧!我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帮我治愈盗窃病的烈药。”
于是,大家给他出主意:
“你去找阿丹科吧。他有治疗这种病的药。”
奥克拉敏找到了拉丹科,说:
“帮帮我的忙吧,阿丹科!我是一个小偷。我只要看见了肉,就怎么也忍耐不住要把它偷走。有人告诉我说,似乎你有药。请你治好我的病吧。药,不管值多少钱,我都给你付清!”
阿丹科说:
“我能够治好你的盗窃病。不过,为了制药,我需要野猪肉!”
奥克拉敏出去打猎,打死一头野猪,交给了阿丹科。阿丹科切下正好制药需要的那么多的肉来,用大葱擦了擦,加上作料,香草,撒上胡椒,就放到火上去烤。
奥克拉敏坐在肉边看守。他听到肉在火上的嗞嗞声,闻到肉的香味。
……
【1】选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主人公奥克拉敏是_______,阿丹科是_______。
【2】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样的?请你讲一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两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_________的心理。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_______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_______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A.这句话中刘备把自己比作鱼儿,把诸葛亮比作水,突出自己请到诸葛亮后的喜悦之情。_______
B.这句话中把刘备比作水,把诸葛亮比作鱼儿,说明诸葛亮与刘备关系的密切。_______
C.这句话强调了鱼儿必须生活在水中,也就更加强调了诸葛亮出山对刘备实现统一大业的重要性。_______
【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阅读。
梅花魂(节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
【1】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抓住外祖父的神态、______和______描写,是为了突出外祖父_____。
【2】选段中梅花的“秉性”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句中“最有名”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来形容。我还能写两句描写梅花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B.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C.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照样子,把画面写具体)
月亮慢慢升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当你读着自己喜爱的书时,一定是非常快乐的吧!请你以“读书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从读书中获得的快乐写出来。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