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完好无缺 完璧归赵
B.战无不胜 风景名胜
C.无价之宝. 默而识之
D.理直气壮 直把杭州作汴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诡计多端。
B.阳春三月,我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游。
C.做事情要畏首畏尾的,这样才能把握好时机。
D.荒漠由于缺水一毛不拔。
3、给下列带点词选择正确解释。
(1)钟山只隔数重山。( )
A、几次 B、几层 C、无数层
(2)行人临发又开封。( )
A、过路人 B、远行的人 C、捎信的人
(3)能书善画( )
A、擅长 B、善良 C、习惯
4、请你比较字形,并组成词语。
拨(______) 豪(______) 浸(______) 衰(______) 悔(______)
拔(______) 毫(______) 侵(______) 蓑(______) 诲(______)
5、______,只争朝夕。
6、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
(2)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观书有感》中还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
2.《将相和》一文中“将”指的是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这篇课文主要由“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构成。
3.“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__________。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近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李四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人名即可)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入句中。
雪中送( ) 艰苦( )绝 风雨( )( ) 杯水车( )
任劳任( ) 扶危( )困 百折不( ) ( )汤蹈火
写出与画线的词结构相同的词语:
9、课外阅读。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jié)据,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馅儿(xianr),一种素菜馅儿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shà)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她自己和爸爸却吃着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③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至少不能让妈妈在吃的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hūn),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但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吃得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有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是梳理记事类文章信息的好方法。本文主要人物是: 和 ;主要事件有两件:一件事是 ;一件事是 。(每件事不超过12字)
【2】结合上下文,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指定内容,联系前后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1)读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这个细节让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场景”让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 )、牧师的( )、法官的( )、老师的( ),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训斥、威严、惩罚、教诲
B.威严、训斥、教诲、惩罚
C.威严、训斥、教诲、惩罚
D.训斥、教诲、威严、惩罚
【2】乔埃如此凶悍,汤姆和哈克却愿意出庭为彼得作证,说明他们是__________的孩子。
【3】关于短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假睡”“骗”说明汤姆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B.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汤姆在锻炼胆量。
C.“阴风吹拂”为斗杀场面渲染了氛围。
D.“杀死”“嫁祸”写出了乔埃的凶残恶劣。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向往( )的生活。
A.做让人敬仰的英雄
B.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C.做快乐的小海盗
D.尝试冒险
11、阅读
《让王爷下轿 》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报告王爷!”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是,我叫巴拉根仓。”巴拉根仓不慌不忙说,“小民没认出是王爷大驾。”
“哈哈……,你就是巴拉根仓?”王爷说,“听说你最能用谎话骗人,是吗?”
“不敢,小人是最爱说实话的人。”巴拉根仓说。
“都说你最有本事,今天你能把我从轿子里骗下来吗?”王爷自以为难住了巴拉根仓,得意地大笑起来。
“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轿。”
“真的吗?”
“凭小人这点智慧来说 ,这点小事并不难办到。”
王爷心里想:我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便答应说:“好,好。”说着从轿里跳下来。
巴拉根仓等王爷两脚一落地,笑着说:“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你骗下轿了吗!”
王爷被巴拉根仓耍得张口结舌,直瞪着那双臃肿的眼睛,一句话没说就又钻进轿子。
“看!聪明的王爷,我不仅让你下了轿,还让你一句话没说又上了轿!”
随从们见王爷气得嘴歪眼斜,都偷偷笑起来。
“真是个骗子!快抬轿走!”王爷大怒说。
轿子刚抬起来,巴拉根仓喊道:“站住!”
王爷以为巴拉根仓又出什么鬼点子,忙叫轿子停下 。巴拉根仓哈哈大笑说:“谢谢王爷按着巴拉根仓的话又把轿停了下来!”巴拉根仓说着催马赶路去了。
【1】本文讲述了巴拉根仓骗王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他_______。
【2】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_______
【3】读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什么?
_______
12、课外短文
生命的价值
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②院长总.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
(3)人物:( )(4)事情的起因:( )
(5)经过:( )(6)结果:( )
【2】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拍一拍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A.趴,脸朝下,体前屈;B.低下去;
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①解放军战士潜伏在树丛里。( )
②三伏天里温度最高。( )
③我伏案写作。( )
④河里的波浪时起时伏。( )
【2】“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写下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母亲的目光》,完成习题。
母亲的目光
①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上学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拗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异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眼中含着泪光,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②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③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傲。但我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怕是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母亲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子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母亲那忧虑的目光把我上下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充满期盼。
④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一吹,线就狠狠地扯一下,无法安宁。
⑤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1】系上下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打量( ) ②若无其事( )
A.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B.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C.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D.仔细地察看。
【2】读画横线的句子,母亲的“期盼”是什么?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期盼“我”好好读书,为她长脸。
B.期盼“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C.期盼“我”有一个好成绩,免得别人嘲笑。
D.期盼“我”好好读书,以后走出大山。
【3】下列对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讲“我”走出大山,母亲为我感到骄傲。
B.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母亲很开心。
C.“我”住在城里,母亲紧张给我送大米。
D.讲“我”在城里,母亲经常送东西给“我”,爱没有改变。
【4】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 )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D.母亲诗歌固执的人,用目光把孩子留在了大山。
【5】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什么场景让你印象深刻呢?这样的场景让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感恩父亲》,按要求作答。
感恩父亲
邮票志号:2015-12
发行时间:2015-06-13
邮票规格:33mm×33mm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 版式二 8枚
整张规格:版式一 184×162mm 版式二 184×160mm
版 别: 胶印(加局部全息烫印工艺)
设 计 者: 张安朴、张乐陆
责任编辑: 王静
印 制 厂: 北京邮票厂
注:此套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的刮出祝福邮票,刮开邮票内粉色气球的覆盖层,可显出感恩父亲的祝福语。祝福语共四条,分别为“爸爸,我爱您”、“父爱如山”、“祝爸爸平安幸福”、“爸爸,您辛苦了”。每枚邮票印制一条祝福语,每条祝福语在邮票“版式一”中各出现4次,在邮票“版式二”中各出现2次。
【1】从该文本信息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 )(单选)
A.设计者
B.邮票志号
C.邮票价格
D.防伪标识
【2】根据文本信息,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从文中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断邮票的设计者是一对父子。____
(2)邮票的齿孔度数为13.5×13度,规格大小是3.3cm*3.3cm。____
(3)每枚邮票印制一条祝福语,每条祝福语在邮票中各出现4次。____
(4)此套邮票是北京邮票厂发行的祝福邮票,其主要是凸显出感恩父亲的主题。____
【3】观察邮票的主题图案,说一说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那一份浓浓的乡情(节选)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选文中“稚气”用近义词解释就是 的意思。
2.因为 ,所以“我”住在奶奶家。
3.选文通过( )的事例表现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多选)
A.乡亲亲切温柔的呼唤。 B.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
C.乡亲们送“我”东西。 D.邻家大婶给“我”红薯吃。
4.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朗读时,要饱含深情地读出对故乡的 之情。
17、阅读《新型玻璃》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起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huà huá)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jiā jiá)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 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 既)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nián zhān)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需 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用“﹨”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字。
2.给短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 ) 企图( )
反义词:坚硬( ) 安全( )
4.这两段主要讲 和 两种新型玻璃的
5.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 和 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6.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憾,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吧。
答:
18、阅读理解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子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体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向活,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娇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地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盐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视——(_______) 自卑——(_______) 繁杂——(_______) 不值一提——(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虚荣:_______
(2)矫情:_______
【3】“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父亲寄钱的情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放弃了更加方便的寄钱方式,而选择了比较麻烦的“每月给父亲寄钱”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餐桌上的“老规矩”(节选)》,完成练习。
老规矩,既是教养,亦是礼仪。那么,餐桌上的“老规矩”是什么呢?比如:
①入座时,注意长幼有序,先请长辈上座。
②吃饭时,邀请长辈或客人先夹菜。
③吃饭时,减少闲聊和高声喧哗,讲究“食不言,餐不语”。
④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不发出吧唧吧唧、吸溜吸溜声。
⑤吃饭时,如果忍不住打喷嚏或者咳嗽,要捂住嘴或者背过身。
⑥吃饭时,切忌挑食、剩饭。……
【1】根据上述信息,观察下面的漫画,判断哪些孩子的行为遵守了“老规矩”。遵守的打“√”,没遵守的打“×”。
( ) ( ) ( )
【2】珍惜粮食,心怀感恩。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 )老先生。
20、把下列“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8分)
(1)狗独自留下,把院子里到处都是的樱桃核捡到一起。
(2)树顶着炙热的太阳把阴凉送给别人。
(3)上任老师被这些淘气鬼给气坏了。
(4)被这种革命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我迸出了幸福骄傲的泪花。
21、按要求写句子。
22、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万芳园。(25分)
题目:秋天的
提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请你以“秋天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努力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不少于400个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