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聚餐的时候,总是有浪费饭菜的现象。有人还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没关系!面对这种说法,应该把( )这句名言送给他们,引发思考。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B.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葛洪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人弗能应也(不)
B.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时期)
C.乃呼儿出(于是,就)
D.文人墨客(有文化的人)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坐在主考席的,是一位声名远扬的钢琴大师。
B.蔺相如机智勇敢,诡计多端。
C.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同学们讲了一遍。
D.战争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葛洪
(2)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古人谈读书》
(4)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5)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5、下面有64个字,请你用这些字组成成语。
各 归 没 盛 钧 千 草 国
精 兵 赵 气 一 汹 前 忐
俯 竭 抒 忑 赞 精 完 受
益 凌 发 打 璧 船 兴 涌
后 叹 匠 人 己 采 简 平
政 心 见 不 已 澎 邦 安
运 尽 仰 易 借 不 力 人
近 安 匪 独 全 湃 箭 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慈母情深》是______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我”的母亲在_______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______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________。
(2)《父爱之舟》是______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______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________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母亲对“我”的诗的评价是________,父亲对“我”的诗的评价是______,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作者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深地体会到:这两个________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
7、写近义词。
吩咐一( ) 完整一( )
茂盛一( ) 姿态一( )
赶紧一( ) 尤其一( )
笨拙一( ) 仔细一( )
8、《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请看图,写出其他三个。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课内赏析苑。
黄果树瀑布(片断)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 )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 )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 ),好像一( )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 )织布机的大合奏。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和________。
【3】下列对“飘”字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飘”说明声音很轻,随风就来了。
B. “飘”写出了瀑布声音的自由自在、毫无阻拦。
C. “飘”说明瀑布离“我们”还很远,听到的声音很小。
【4】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
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他从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1】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牛郎对牛的照看,第二自然段则写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牛郎与牛相依为命。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是指___,作者建议我们读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2】第3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6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用“ ”画出来。
【4】文中首尾呼应的两句话是( )。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5】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文段中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
【3】圆明园内的景观主要分为三类:(1) 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段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下面的句子。
动物园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应用( )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
B.沉重、低沉
C.激动、自豪
14、阅读理解。
读书示小妹生日书(节选)
贾平凹
东村的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
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 ( )并不全懂,( )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要回去,书只看了五分之一,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过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的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将这篇短文分为两层,并写出各层层意。(______)(______)
【3】“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说明当时的“我”(_______)
【4】“那时的可怜”指的是 (______)
【5】通过短文可以看出“我”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
15、阅读。
蚂蚁也有闲逛时
①侧重蚂蚁研究的生物学家估计,世界上的蚂蚁种类繁多,共有15000种。自古以来,蚂蚁一直被看成是勤劳的动物,比如《伊索實言》中一则《蚂蚁和蚱蜢》讲到:夏天,蚂蚁也在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到了酷冷的冬天,就不至于挨饿;而盲目乐观的蚱蜢以为天天都是春天,只知道逍遥快活,什么准备工作也不做。
②蚂蚁于是给人一种“不知疲倦”“不需休息”的印象,其实不是这样的。2015年,生物学家们在人造蚁巢中做了实验,他们给每一只蚂蚁做上记号,用摄像机记录蚂蚁的活跃程度,最后在分析录像资料时发现,有五分之二的蚂蚁在“闲逛着”,无所事事。在一个勤劳的群体中,其他蚂蚁怎么会容忍这种“偷懒”行为呢?于是科学家们将实验延续下去,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实验人员从正在忙碌的蚂蚁中撤走了20%的劳动力,一周之内,他们发现,那些空出的岗位已由那些原来在自由散漫地闲逛的蚂蚁顶替了。科学家们顿时醒悟过来,是他们误解了那些“闲逛蚂蚁”,它们没有在偷懒,也不是没有事做或不愿做事,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替班工”。又有人想了个点子,将这些“替班工蚁”也撤走。于是,空出的岗位再也没有蚂蚁来替补了。
③有关上述现象,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做了补充解释:对于蚂蚁王国来讲,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劳动力参加每一次劳务行动,太多的行为反而带来“添堵”风险。通常30%的工蚁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定额”的三分之二。
④也许小小蚂蚁的行为和蚂蚁王国的机制尚没有完全被人类认识,非洲有一种个体2厘米长的蚂蚁,人们发现这种蚂蚁喜欢猎食其他等翅目昆虫,由于对方的个头不亚于蚂蚁,且擅长抵抗,所以猎食和反猎食的斗争非常激烈,有时甚至十分残酷。为了对付猎物,往往会有200至600只蚂蚁(由工蚁变形的兵蚁)出动,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被对方强有力的颌钳折断腿或被咬伤。尽管如此,仅存4条腿或5条腿的蚂蚁仍能继续战斗,因为蚂蚁群体中存在一支有效的“救护兵”。
⑤战斗结束后,受伤的蚂蚁用气味向救护蚁发出求救信号,救护蚁便会赶来将它们送回蚁巢,并为受伤的同伴舔伤ロ——一种消毒手段。有时候,救护蚁甚至会利用已死的等翅目昆虫身体上的某些部分为受伤的蚂蚁“施行手术”,手术的成功率颇高。令人惊讶的是,严重受伤的蚂蚁(比如六条腿中已经失去了五条)最后会拒绝接受救护蚁的帮助。当救护蚁去接近它们时,它们会竭尽余力抵制救护,迫使救护蚁将它们放弃。看来,世上有些物种真的还需要好好研究。
【1】蚂蚁给人的印象是( )的。
A.勤劳
B.爱偷懒
C.悠闲
D.乐观
【2】受伤的蚂蚁通过( )向救护蚁发求救信号。
A.嘴巴
B.后腿
C.气味
D.触角
【3】对文中“偷懒”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
A.没有事做
B.不愿做事
C.等待替班
D.自由散漫
【4】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和举例子
B.作比较和列数字
C.打比方和列数字
D.举例子和作比较
【5】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总领全文
【6】“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这里的“左右”能否去掉?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6、 (二)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有长有短
很多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但花期却不一样。有的花期比较长,有的花期比较短。在我们的印象中,昙花的花期最短,一般只在晚上九点左右开,只开两三个小时。因此还有一个成语叫“昙花一现”,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实际上,花期最短的并不是昙花,而是小麦的花,一般情况下,每朵花只开几分钟就凋谢了,除了小麦花、昙花外,花期比较短的还有我们常见的紫茉莉、月见草等,通常一个晚上就凋谢了;而丁香在合适的温度下花期会持续十天左右;铁树的花期可以长达五十多天。
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呢?其实,植物开花时间的长短,是植物长期形成的习性。因为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花期的差别也比较大。
植物开花时间的长短还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植物开花需要低温,有的植物开花需要高温。植物在刚长出花蕾时,是植物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这个时候,很多条件都会影响到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日照时间了。就拿水仙花来说,例如温度在15℃以下,一朵花可以开放十几天,但如果温度过高了,那么花朵反而会过早地凋谢。
植物的花朵需要授粉的。在花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也在间接地帮助花朵授粉呢。假如植物授粉的条件不够,花期也会延长。比如说葡萄花,一般会开五六天,但如果将花上的雄蕊摘去,套上一个纸袋子,因为没有授粉,所以在十天后,你还会看到柱头上有鲜灵的黏液。但假如这个时候将给它授粉的话,用不了几个小时,柱头就会蔫下去了。
【1】下面哪种花的花期最短?( )
A.昙花 B.丁香 C.小麦花 D.月见草
【2】什么时候能观赏到开放的昙花?( )
A.凌晨两点 B.清晨七点 C.傍晚五点 D.晚上十点
【3】哪种做法能使室内的水仙花开得比较久?( )
A.水仙花刚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6℃
B.水仙花尚未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1℃
C.水仙花刚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
D.水仙花尚未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会提到葡萄花?( )
A.为了说明植物授粉需要很长时间
B.为了说明授粉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C.为了说明葡萄花最长能开放十天
D.为了说明蜜蜂和蝴蝶授粉的方式
【5】你认为哪本杂志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 )
A.《科学大众》 B.《科普童话》 C.《动物世界》 D.《民间故事》
【6】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有长有短呢?请结合文中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7】李萌希望花房里的鲜花开花时间更长,她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向日葵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向日葵的茎一从地里钻出来,就全力向上长,一点不弯,一点不斜,越长越粗壮,为的是让头顶上的大花盘朝着阳光结子。
向日葵的叶碧绿、肥大,像是扇子一样,伸展开来,不停的吸收阳光,制造养料,输送给大花盘。秋风一吹,叶子干枯落下来,又化作肥料,为下一代的成长做好准备。
向日葵的花盘很大,金黄的花瓣围着一个大圆盘。从早晨到傍晚,它都迎着太阳,吸收阳光,孕育着花子。花盘越长越大,花子越长越饱满,到了菊花盛开的时候,它便向人们献上丰硕的果实。
【1】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几方面写向日葵的。
【2】向日葵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向日葵的花盘长得大,子长的饱满靠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文)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挑刺儿;
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
“吃一堑,长一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
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苦恼——( ) 尊重——( )
2.短文中形容“人多口杂”意思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在这里指的是同学们因东东 而 ,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 。
3.同学们觉得东东不应该指出老师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4.“吃一堑,长一智”的意思是( )
A.吃到了这些东西,就长得快一些
B.受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5.画出描写东东苦恼的句子。他为什么这么苦恼呢?
19、课文精彩回放。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穿着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讲述了母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惨遭遇。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纤弱:
另眼相看:
2.恩科西是如何同病魔作斗争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恩科西的话为什么能够震撼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下列选项中对此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恩科西虽然身患重病,随时可能死去。但是他坚强乐观地去面对,还同情和关心和自己一样深受艾滋病折磨的儿童,并为他们大声疾呼。
B.恩科西渴望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
C.恩科西给各国代表宣传了艾滋病知识。
4.读了这两段话,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0、读句子,想象画面,把句子写具体,每个句子至少两处。
句子1:天空飘起了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空中的云千变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新鲜:(清新洁净,没有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罕:(少见的;稀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4分)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23、勤习作,展个性。
题目:二十年后回故乡
要求:大胆想象,合理安排材料;语句通顺连贯,内容生动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