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搭石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
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D.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作者写搭石的目的。
2、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C.金碧辉煌的故宫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D.这里繁花似锦,寸草不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诗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__________”。
诗中写明月泉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她写给儿童的指导读书的话是: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乞巧》全诗想象丰富,是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根据始于汉朝的传统文化节日____________的旧俗盛况所写。此诗涉及到家喻户晓的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东晋道教理论家,世称“小仙翁”葛洪的著作《抱朴子·外篇》里的名句。
(3)《题临安邸》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_写在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所以也是一首古代的_______________。北宋灭亡,中原沦陷是诗歌的历史背景。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贪图享受、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4)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_________里,我们知道要“_____________好学,____________下问”。宋代理学家朱嘉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曾国藩提醒我们读书要“三有”:”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1.háng zhōu(______)有许多hóng wěi(______)的古代jiàn zhù(______),jiē(______)由人工建造而成,雕刻品精巧líng lóng(______),是现代jī xiè(______)制品所不能比拟的。
2.jiù jiu(______)经常dīng zhǔ(______)我,在学习上,一定不要lǎn duò(______),现在不是安yì(______)的时候,不然长大了hòu huǐ(______)就来不及了。
7、学习阅读策略。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集中______,尽量_____地读,不要______地读,更不要______。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速度。读得快还要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吃一( ) 狂风( )号 飞( )走( )
千真万( ) 乌云( )布 ( )本本
( )天动地 ( )盆大雨 世世( )
9、阅读短文。
小时候,生活拮据,吃饺子只有挨到年过节。即使不逢年过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妈妈只好混在一块儿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拍拍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校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花边校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转眼间,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这年的大年初二,正好是妈妈的生日,全家又包饺子,为了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包了一个糖馅儿的子,放在盖帘上,对妈妈说:“今儿个您要吃着这个糖馅儿的饺子,一准是有福,大吉大利!”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浪开的锅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
热腾腾的饺子盛进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夹了三个饺子。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已经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1】请给短文添加上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饺子外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写的。小时候,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_____________;长大后,“我”包花边饺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小时候,妈妈教会“我”包花边饺子。
B.“我”这次故意包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的。
C.妈妈不但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也教会了“我”用爱守护家人。
10、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文中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2】文中划“ ”的句子写得很美,你能仿照句子的样子再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的是个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刷子李(节选)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 ),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踩着( ),和着( ),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②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秘方 ②鼓点 ③琴音 ④高招
【2】选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搜索”能换成“观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曹小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文选自___写的《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
【3】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体现了园子里事物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
【4】作者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活动,仿照文中句子写完整。
我愿意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_,若我愿意__________,也没有人管。
13、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大少了。
②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④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⑤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儿,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的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⑥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拾头,那股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⑦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⑧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⑨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吧。
【1】在你眼里,读书还有什么好处?请填到这个方框里。
【2】在文中谈到的读书的众多好处中,哪一点你感触最深?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14、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 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划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填空。(12分)
(1)刘峰去邮局寄家信之前反复查看,生怕遗漏了什么。这种情景可以用《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2)《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桂花雨》一课通篇都是围绕__________来写的,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课的标题出自马致远的元曲《________________》,后来常用此句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久不至。
②悠悠天宇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④明月有情应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
⑥落叶他乡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⑧风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6、课外阅读。
天鹅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态妍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涧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羽毛,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切都让我们感到舒畅。无论它到哪个地方,它都会成为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欢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禽类里排第一的善航者,而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可不是么,它的颈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轴;尾巴是地道的舵;脚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①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尽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的姿态以求成功捕捉,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②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1】短文的作者也是课文《松鼠》的作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鹅》的作者是_______。
【2】短文介绍了天鹅的_________、水上活动特点、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3】文中画“﹏﹏﹏”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任选一句,说说其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先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再读下面的句子,比较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天鹅的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睑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根;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③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二)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文段(一)中的句子①②③分别写了什么?填序号。
句①:
句②:
句③:
A.鸟儿自由自在、姿态万千。
B.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C.鸟多而热闹。
【2】把文段(二)中体现“我”“应接不暇”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段(二)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采用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4】怎样朗读这两个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段的描写由静到动,朗读时要由快到慢。
B.“静寂”读轻一些,“忽然”的声音略高,突出看见鸟儿的惊喜。
C.朗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语调要高低起伏,通过轻快的节奏突出鸟儿的自由和快乐。
D.句子④中,“应接不暇”“这””那”“另”等字词要重读。
18、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 ”。
【3】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4】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①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②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第①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 ;第②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 。
3.下列名言与“‘给’永远比‘拿’愉快”所说明的道理相同的是( )。(多选)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C.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D.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4.高尔基写这封信,是希望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希望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0、英、法联军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运走了。 (改为“被”字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动人的歌声让人们欢呼、鼓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迎候远道而来的中国使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晚会上,小伙子们和姑娘们表现了优美的舞蹈。(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根据词语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成熟(形容植物果实完全长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熟(形容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作文话题里任选一个,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恰当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标点符号占位要准确。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1)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感受到许多来自父母的爱,请选择一件或几件能够体现父母爱的事,完成一篇习作。
(2)这学期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感动的、难过的、紧张的、兴奋……请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