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洛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作者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介绍松鼠,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松鼠的外形特征是漂亮。从松鼠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等来描述的。

    B.松鼠的性格特征是驯良。松鼠的活动范围是树上而不是住宅区,说明它们不侵犯人类;它们的活动时间是晚上而不是白天,说明它们不骚扰人类

    C.松鼠一胎生一个,过了冬就换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D.松鼠的行为特征是乖巧。

  • 2、《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 3、假如有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需建议他去道歉,下面几种说法中,最容易被他接受的一种是(       

    A.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向人说清楚。

    B.这件事你错了,你必须去赔礼道歉!

    C.这件事你也有责任,如果你不去认错,你考虑到后果了吗?

    D.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你还不赶快去赔礼道歉?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 )( )     一声( )( )       寸草( )( )

    ( )( )成竹       ( )( )       ( )( )

    (1)ABAC式的:半信半疑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写生活安定、幸福的:太平盛世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5、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小丽在读“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时,她不认识“嫌”这个字,就去查字典。她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知道了读音是xián,在上面这句话中“嫌”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嫌:A嫌疑,可疑之点:避~。 B厌恶,不满意:讨人~。 C怨恨:前~|夙无仇~|挟~报复。

  • 6、课堂大放送。(6)

    (1)《鲸》这篇课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松鼠》一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新型玻璃》一文介绍了___________、夹丝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假如没有灰尘》一文通过介绍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_______________。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

    2、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

    4、家在梦中何日到,_____________。

  • 8、课文内容回顾。

    1.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慈母情深》中的母亲那么____________,还舍得拿钱给“我”买书,真难得!《父爱之舟》中的父子之间充满____________,真令人感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评价“我”的作品的态度虽然不同,但是这都源于对“我”的______

    2.我要把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读给同学听,教育同学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____________。”这是诸葛亮的名言。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拓展阅读。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几岁,正是撒欢儿尥蹶子的年龄。用脚踢门,用脚关门,早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管理者为此伤透了脑筋,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疼”,诸如此类。可是,无济于事。

      大厅门被踢破的那一天,巡视教师找到校长,建议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下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定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了。

      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后,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穿越这透明锃亮的玻璃门的时刻,少年们的心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脆——______   坚固——______   居然——______

    3校长没有换成大铁门,是因为(   )

    A. 学校暂时没有铁门。   B. 铁门太贵。

    C. 校长将爱化作信任,想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和呵护。

    4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定做了最坚固的门。’”这是一道怎样的门?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节选)

    然而(shā chà)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yān yàn)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qiáng jiàng)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词语。

    (1)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   )

    (2)(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

    3.这篇短文中的哪些词语突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4.由文中写的不折不挠的树,你想到了什么?

     

  • 11、访 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植。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兰草好呢,还是家里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有删改)

    1.解释词语的意思。

    愠怒: 

    2.  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3.“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原因是(  )

    A.山中兰草静处幽静的山谷里,吸自然天地之精华,沐浴阳光雨露,有灵气,有风骨。

    B.庭院里的兰草经过人的侍弄,花更繁大了,样子更美了。

    4.“欣赏兰草前后有什么变化?

  •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古时候,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达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做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崩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1】祝英台为什么去杭州访师求学?她是怎么说服其父同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如何一步步加深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用“  ”画出来。

    【4】文中的祝英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我家的西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绿油油一片。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像士兵一样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一枝枝粉红色的小喇叭,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饱满的颗粒,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丑陋( )                 近义词:赞美( )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   

    形容白雪披在整个小园上,到处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

    【4】用“ ”划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我”看到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想说什么呢?请把我想说的话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① )能拿得动的东西,( ②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③ )运不走的,就( ④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当年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后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3】“大火连烧三天”,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

    【4】对侵略者这一罪恶行径,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已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已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面对猝然而至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文段中,详细描写了船长和船员的对话,有何用意?

    3.读画线句子,你如何理解船长的行为?

     

  • 16、课外阅读

    ㅤㅤ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ㅤㅤ②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ㅤㅤ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ㅤㅤ④勤出聪慧。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的时候,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懈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ㅤㅤ⑤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英国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1】请给这篇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

    一勤天下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先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再说说这句话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A. 愚蠢至极     B.聪明伶俐     C. 勤能补拙  D.坚持不懈

    【4】我国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勤奋”和“聪明”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类文阅读。

    纸上谈兵的赵括(节选)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吧。”

    【1】请用“______”画出全文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2】从赵括对赵王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3】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劝说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赵王却听不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王是个(   )的人。

    A.刚愎自用

    B.有主见

    C.善于用人

    D.有大局意识

  • 18、开心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一个“缠”字写出了作者“我”______的心情,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你读出了______

    【3】说说你对划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话说到了这年的三月,大麦地的春天无与伦比。五颜六色的野花,一朵,一丛,一两株,点缀在田间地头,河畔池边,到处是油汪汪的绿。喜鹄、灰喜鹊以及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鸟,整天在田野上、村子里飞来飞去,鸣叫不息,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河,行船多了起来,不时地,滑过白色的或棕色的帆。号子声、狗叫声以及采桑女孩的欢笑声,不时地响起,使三月变得十分热闹。大地流淌着浓浓的生机。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三月里会发生什么。

    只有青铜家的牛,这些天一直显得有点儿焦躁不安。到处是鲜嫩的青草,它却有一搭无一搭地啃几口,然后就将脑袋冲着天空——白天冲着太阳,夜晚冲着月亮,不时地会哞地长叫一声,震得树叶沙沙作响。

    【1】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用直线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2)作者描写春天时,抓住了“野花点缀田间、鸟儿               ”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大麦地的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的描写好在哪里?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句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 21、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便宜(不应得的利益):我们不要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那是容易吃大亏的。

    B.便宜(东西价钱低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除了放风筝之外,你的童年一定还有很多难忘的经历。请你选取其中一件事情,以“___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注意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