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黑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如果…………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有…………

    1)( )有全国的老百姓的支持,( )我们的胜利就有保证。

    2)毛主席(   )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3)你(   )能够刻苦用功,成绩( )会很快提高。

    4)(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中国(   )有美好的明天。

     

  • 2、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 因为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B.(只要)我们俩闹不和,( 就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C.蔺相如(所以)避着廉将军, (不是)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D.蔺相如(因为)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所以)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

  • 3、狮驼岭三魔中的老二的真身是(        

    A.青狮

    B.黑鹏

    C.白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 ,穿尽红丝几万条。

    2.看到学生有时贪玩不学习,老师经常用宋朝岳飞的名句——_________来教育大家。

    3.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

    4.少年智则国智,___则国富,____则国强,___则国独立,___则国自由,____则国进步,_____则国胜于欧洲,_____则国雄于地球。

    5.落花生这篇文章用了_______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_____,不要做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前半学期学了民间故事《____》,《___》,课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____》。

  • 5、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相(   )以(   )   杞(   )忧(   ) 塞(   )失(   )

    画(   )添(   )   铁(   )磨(   ) 刻(   )求(   )

    亡(   )补(   ) 守(   )待(   )   郑(   )买(   )

     

     

     

  • 6、填空。

    1.《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_的作品,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本文重要写作者________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_____,没有看见_____;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_____,这次看到了_________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____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_____。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_____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_____。这两句话写出了榕树叶子的________,富有_____,写出了榕树的____美。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临安邸》中,诗人一语双关,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亥杂诗》中,表达诗人渴求天降人才、振兴国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感叹道:“美哉,我___________,与天不老!壮哉,我___________,与国无疆!”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

  • 8、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填空。(6分)

    斩钉( )铁 急中生(   七(  八舌   老( )巨猾 

    翻来( )去 名正言( 一劳永(   )丝不动

    (1) 根据意思填成语。

    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形容人老于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2) 我躺在床上(   ),一个晚上都睡不着。

    (3) 在鬼子就要开枪时,雨来( ),迅速跳到河里去了。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只兔子不可追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附近。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的乖张行为,我们大惑不解。

    后来,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楚王打猎的故事。在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于是他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转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楚王最终选择了苍鹰,待要瞄准时,苍鹰已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遁而去。待到楚王回头来找其他的猎物时,前面的目标早已无迹可寻。楚王拿着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自此姐弟三人心无旁鹜,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要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废的一生;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荣的一生:中年时代,社会上灯红酒绿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堕落的一生。

    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从而偏离了前进的方向,记着自己是赶路,唯一要干的是:看脚下,看前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乖张:_____________   心无旁鹜:_____________

    2“三只兔子不可追”,第一只是_____________、第二只是_____________、第三只是_____________。(每空不得超过8个字)

    3“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父亲这句话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这句话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选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

    B.抒发感情

    C.承上启下

    D.托物言志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 11、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①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   )。

    ②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③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④“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

    ⑤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⑥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⑦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⑧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⑨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用“√”标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画。

    【3】读短文,填空。

    通过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知道了“受宠若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这个男青年靠着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信任是一盏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 12、阅读题。

    《水浒传》节选(必读)

    进入庙内,掩上门,把旁边的一块大石头搬过来靠住。进到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转了一圈,周围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又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才把那早有五分湿的白布衫脱了下来,和毡笠一起放供桌上。扯过被子,盖了半截下身,而后将酒提来,就着怀中的牛肉下酒。

    正吃着时,只听得外面噼里啪啦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缝里往外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烧得正旺。

    1这段话出自《水浒传》中的哪个章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料场为什么突然起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空。

    林冲   过被子,   了半截下身,而后将酒 来,就着怀中的牛肉下酒。

    4进入庙,掩上门,把旁边的一块大石头搬过来靠住。看出林冲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冲逼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府___________怒杀王伦

  • 13、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1】结合选文,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几个人的特点。

    (1)诸葛亮——( )          (2)鲁肃——( )          (3)曹操——( )

    【2】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语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1)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_______

    (2)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________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想象一下,当曹操发现上当后,他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侠义行为

    就在今天下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因为有事,我进教室稍晚了一点,不过老师还没有来。几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个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粟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的脸上移到另一个人的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突然,一脸坏相的费兰提跳上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个卖菜的母亲。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个墨水瓶,用尽全身力气向那坏蛋砸去。

    费兰提一闪,避开了,墨水瓶刚巧砸在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

    天呐!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道:“谁干的?”没有人回答。

    老师提高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加伦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

    顿了顿,老师又说:“这一次我不会惩罚那个犯错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着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

    “坐下吧。”老师说,“欺辱他的人,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着脑袋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学,竟然去挖苦嘲弄一个本来就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这是卑鄙的行为!懦夫!”

    说完,他走到加伦的面前,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在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写出同学们的表情和心理。(要求不少于15字)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当时老师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读着短文的第2自然段,哪个词句让你特别有感触?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把你找到的词句和你的阅读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伦并没有说出真相,为什么老师却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chú)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集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匱(guì)”。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圈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图书馆,最早出现于______,先后沿用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直到________(时间)江南图书馆的出现,我国才有了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我国民间私人图书馆最早出现于(   )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3短文中引用韩愈诗句“插轴三万卷”,目的是说明(   )

    A.韩愈读书多 B.邺侯藏书多

    C.唐代私人藏书多 D.唐代盛行私人藏书,而且藏书量极大

    4短文介绍我国古代私人藏书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5“江南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1自然段引用《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 )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字。

    【2】给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罢免____回乡 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与世长辞____ 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到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1)竹笋 (2)竹子   (3)竹子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_______。“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_______

    【3】用“____”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4】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5】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_______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_______,因为

    _______

  • 18、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作答。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   )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给加点字注音。

    【2】本文的叠词增加了语言的韵味,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叠词抄写下来。

    ABAB__________                    AABC__________            AABB __________

    【3】选择题。

    (1)“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归鸦急急匆匆要回窠里喂孩子。

    B.这句话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景物的美。

    C.常人眼里的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为美好的象征。因为作者描写的“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了感情,“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

    D.这句话写出了秋天的动人之处。

    (2)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作者描写的景物有( )

    A.鱼肚色的天空、彩云   虫鸣

    B.鱼肚色的天空、彩云、红晕

    C.鱼肚色的天空、彩云

    D.鱼肚、天空、彩云

    【4】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季之美》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这里的静态描写表现出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的微妙瞬间。( )

    (3)《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

  • 19、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 (自 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自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序号。

    ①田园风光     ②诗情画意     ③玲珑剔透     ④金碧辉煌

    (2)选出第②段中括号里正确的用字。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由这一句可知第①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第②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第①段中所说的“_______”这个景点就是以此为意境而建造的。

    (5)以下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或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再从每句话中分别找出两个传递这种意思或情感的词语,画上横线。

    残暴     贪婪     痛惜

    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③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6)除了圆明园,中国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它们很多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_____……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仿照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来介绍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1)表示仪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仿照例句,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词语“勉强”的不同含义分别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请你以书信的形式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父母,并把你对教育孩子的看法也写进去。

    要求:1.注意书信的格式。

    2.注意练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