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尽管……还是
(1)( )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 )会得到两份快乐。
(2)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 )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3)( )这只小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那样又跑又跳了,( )小男孩认为它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
(4)( )我看清了世事,我( )愿意用真善的眼光看世界。
(5)信心( )天生的就有,也不是别人给你的,( )要靠自己才能拥有!
2、《示儿》的作者是
A.陆游
B.杜甫
C.杜牧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蜻蜒 瞎闹 照办 寻思
B.萎托 私自 预计 拟定
C.耻笑 讷喊 胸膛 慰问
D.损失 参谋 签字 眷恋
4、拼音写词。
huá jiǎng guī lǜ jiū zhèng mù zhuā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ǎo tǎ huà méi niǎo pāo zài qī piàn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填空。
( )张声( ) 救( )( )伤 天( )地( )
( )心( )胆 铁骨( )( ) 推( )( )人
名( )言( ) 舍( )取( ) 同( )敌( )
披( )斩( ) 临( )不( ) 前( )后( )
(1)写出和画“________”一样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 ) ( )
(2)根据解释,选择正确的成语。
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敌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指“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害怕”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指“人有骨气,刚正”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从上面的成语中选择合适的词放入句子中。
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____________,就能够搞好团结。
坚强者从来不怕____________的对手。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带着五个孩子,整天____________地过日子。
作为一名____________的医生,每天的工作都是充满责任的。
6、名句盘点
1.垂绥饮清露,________。《蝉》
2.默写
_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
3.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7、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按部首查字法,“昼”字应查部首( ),再查( )画,字义是( )。
(2)按音序查字法,“濯”字应查字母( ),音节( ),字义是( )。
(3)按数笔画查字法,“勘”字共有( )画,在“勘察”一词中的字义是( )。
8、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dān wu(______)了大家好长时间,他感到非常xiū kuì(______)。
②对于zhà piàn(______)电话,我们都应该不予lǐ cǎi(______)。
9、读懂综合性阅读。
读书如熬粥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煮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由此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为你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不可思议的新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于孤独,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爱玩儿,只有陈寅恪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终成大师。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赵畅,有删改)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信息,体会读书和熬粥的相通之处。
【2】关于短文内容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②自然段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名言,证明了“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的观点。( )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 )
(3)第④自然段中“定力”指的是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和单调。( )
(4)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是因为粥和书都是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 )
【3】短文②③④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这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对“阅读为你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不可思议的新世界的窗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鲁班造伞
①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啊!
②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③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④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⑤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⑥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⑦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⑧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⑨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⑩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⑪“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1】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时根据大自然中的事物发明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精彩片段回放。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____句,第二个是____句。请将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画“ ”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里。
【3】用“____”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4】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150多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不断地在世界各地疯狂地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了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聚众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居住的商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上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池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毁鸦片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种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光辉一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掠夺——( )企图——( )
阻挠——( )义愤——( )
钦佩——( )疯狂——( )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拍着手叫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的高兴愉快心情。( )
(2)全天下的人都知其名声。形容很有名气。 ( )
【3】不改变意思,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人们无不拍手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示林则徐决心禁烟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3、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节选)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1) 。
②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 (2) 和这 (3) 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将选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对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 )
(2)第①段中作者选取了秋天的黄昏,只抓住了“夕阳斜照”这一时间点进行了描写。( )
(3)第②段中,“铺满白霜”与“熊熊炭火”形成了动静和色彩的对比,画面感强。( )
(4)第②段写出了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的语调应该舒缓一些。(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型移动学习新宠——教育APP
材料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移动学习日渐成为在线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于是,各类教育APP也大批涌现。在教育类APP中,中小学教育APP使用率较高,用户活跃度也较高。其功能主要以题库类和作业类为主。
材料二: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在线作业APP……这些科技范的智慧教育应用,正越来越多在中小学教学场景中现身……用户通过APP等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检查作业,每天都会产生上亿的学习数据。(《南方日报》)
最近,一种“作文APP”软件在学生和家长中受到追捧:只要轻点屏幕,选择好话题、体裁、字数后,大量作文随即筛选而出,选取其中任意段落,即可在短时间内组合“拼装”成一篇“作文”。“作文神器”虽高产,真能妙笔生花吗?(《中新网》)
材料三:观点一:APP这种新的作业模式并不是对传统线下作业模式的替代,而是一种有效补充。软件可以自动批改和汇总成绩,可以让孩子、家长和老师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学习情况。
观点二:教育APP的出现虽然对传统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却也不必视如洪水猛兽。相信随着技术的更新,教育APP将能更好地与传统教育进行融合。
【1】材料一介绍了中小学教育APP的功能主要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主,材料二中具体介绍了两类教育APP,分别是作业APP和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到的“作文APP”,你认为好吗?请模仿材料三,写出你对这种软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教育类APP就是中小学教育APP,它的使用率较高,用户活跃度也高。( )
(2)教育APP的功能各不相同,使用得好的话,能起到好作用。( )
(3)运用好教育APP,就可以取代老师的作用,一样可以学好知识了。( )
15、课外阅读。
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屋子里便传出了快乐的笑声。“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山上,捉一朵白云,给您做衣裳!”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的银白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拿来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躁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的灵巧的手指,把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葚儿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葚儿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旁,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轻轻敲打着, ,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
当许多邻居的小孩子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着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捉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也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一直铺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葚儿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一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划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平地,桑树也被连根拔掉了。秋天,我仍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中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作“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文,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姥姥之间的几件难忘的往事。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桑葚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葚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葚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葚就一个个飘下来
【4】作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留给别人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一级英雄孔庆三
1950年11月,孔庆三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阻(zǔ jū)击任务。
战斗打得正激烈。美军的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八连连长指着美军的火力点对孔庆三说:“敌人的火力是从屋底下向外发射的,很显然,敌人的工事是做在坑下边。我们发起几次冲击都冲不过去,派去爆破的人一到岭岗就……”八连长停了片刻又说:“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个火力点了。”
孔庆三已经明白了八连长的意思。他坚定而又信心十足地表示:“连长,我们一定会摧毁它。”他让战友把炮推过去,可炮的右支架悬空,无法发射。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军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军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将十分严重。就在万分紧急时刻,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战士们看着班长吃力的肩膀,不忍拉火。孔庆三连声喊:“拉火,快拉火啊!”
“轰!”美军火力点被摧毁了,40余名美军士兵被歼(qiān jiān)灭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由于受步炮后坐力撞击,加之腹部中(zhōng zhòng)弹,壮烈牺牲。
【1】用“/”画去短文中画线字的错误读音。
【2】短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
A. 说话断断续续 B. 话没说完
【3】短文中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现了孔庆三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想对英雄孔庆三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图,完成练习。
【1】阅读了以上两幅图,你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学生肥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阳光体育运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类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然而,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 儿子让蛋 爸爸您是大人 您先吃 儿子手一挥做 绅士 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我能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父子( )次吃荷包蛋面条的经过。三次吃面都由“( )——询问吃哪碗面——( )——总结吃面的事”这几部分组成。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父亲借“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蛋。
B.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一心贪便宜。
C.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一点儿小利。
(4)第二次吃面时,父亲针对儿子吃亏上当后的心理,制造假象是进一步考验儿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图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段中,作者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灯塔。
【2】文中画“___”的句子是景物的__________态描写,画“﹏﹏﹏”的句子是景物的__________态描写。
【3】第一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时间场景,与白天的牧场相比,这时的牧场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白蛇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3)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润园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必须说是赏月胜地。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个偶然的发现,都有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得到某种启发。请以“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为题作文。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