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他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黄继光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诸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B.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C.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2、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
B.《猎人海力布》
C.《田螺姑娘》
D.《女娲补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B.解放军战士保护着祖国的边疆。
C.小伟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
D.他汇报了学习《忆读书》这篇课文。
4、比一比,再组词。
捞( ) 钓( ) 践( ) 皎( ) 沮( )
唠( ) 钩( ) 浅( ) 咬( ) 组( )
5、多音字组词。
背 bēi________ bèi ________ 划 huá________ huà________
藏 cáng________ zàng ________ 缝 féng________ fèng 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
(1)古诗里有家国情怀,它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里有离愁别绪,它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孟郊的“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学习,我知道在古代:榜上的告示叫____________________,店铺的主人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客舍,____________________叫郎中。
(3)根据字谜谜底,参照下面两句内容,再添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逢哥成曲调。开口就有风,_________________。(谜底:欠)
7、根据拼音写词语。
今学期,我通过学习了解到阳光有shā jūn( )的作用,光的速度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松鼠的窝建在树上yǐn bì( )的地方,口朝上还很xiá zhǎi( )。知道了圆明园里有jīn bì huī huáng ( )的殿堂,龙王用宝石chóu xiè( )海力布。认识了在秦王面前毫不dǎn qiè( )的蔺相如,还有在kù shǔ( )炎夏仍然忙碌在缝纫机旁的母亲。
8、写反义词。
隐蔽——(_______)防备——(_______)不计其数——(_______)
怀疑——(_______)自豪——(_______)稀奇——(_______)
9、课内阅读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古老——(_____) 坚韧——(_____)
【2】胡杨,是最美的树,是因为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____就生长在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______大沙漠旁边,成为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3】这段短文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
①打比方 ②列数字 ③分类别
【4】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是因为胡杨的____很长,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地下的_____,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炙热和_____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_____。
【5】这段短文主要讲了胡杨的_____和_____。
10、阅读。
白荷
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置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不再是什么“大盘子”,不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发烧感冒,只要摘下它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绽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了最后两件“宝贝”——莲子和莲藕。莲子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引诱——( ) 偶尔——( ) 爱抚——( ) 朴素——( )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所指的是什么。
“大盘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伞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伞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我是从“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4】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对白荷的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突出了白荷初放时的_______________。
【5】白荷都有哪些功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用哪两句诗来概括?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向“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 平稳——______
假如——_____ 停脚——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 比作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12、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2】人们要“紧走搭石”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从“____”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美;从“___”这个短语中,我体会到了走搭石时的声音美;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我想象到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发型。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锁上了。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上大学的费用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离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建议,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你哭了……(有删改)
【1】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文末“你哭了”是因为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
B.事情发展
【3】文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叙述母亲一生为孩子所做的事情。
A.拟人
B.排比
【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柳树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泛青色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不但是最早的报春使者,而且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放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虽然纤细,但是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做枕芯,也可做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无论塘边河岸,还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纤细(__________) 潮湿(__________) 坚韧(__________)
【2】请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3】请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的作用。
【4】柳树用途范围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写出两句描写柳树的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有个性的猎手
青蛙在池塘、稻田里随处可见,其不扬,和王子没有一点儿关系,倒是丑得“名声在外”。
青蛙最爱吃苍蝇和飞蛾。一只青每天可以吃掉六七十只害虫,一年就能消灭近万只害虫。别看它们每天坐在那儿“吸哪”,其实它们在蹲守的时候,就是在捕猎。只要猎物从它们眼前飞过,它们长长的舌头一卷,然后一缩,害虫就进了它们的肚子。青蛙吃东西很挑剔,它们只吃活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青蛙的眼睛很特别,它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分成5类,一类只对顺色起反应,其余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这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画图拼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像。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着和静止不动的物体都毫无反应。
秃鹫又称坐山雕,是一类以食肉和小动物为生的大型猛。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常能看到它。秃体大,全身棕黑色。它们头部颈部裸出,但有绒毛,这样虽然不美观,但是很实用,既方便它们把头伸进动物尸体内,又免得沾上血。要知道,这个部位它们可没办法自己清洁。
①秃鹫很少捕健康的食物,它们爱好腐尸,所以经常会飞上天空观察哪儿有倒下的动物。②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在附近一直等候观察,有时候一等就是两天。③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们就慢慢飞近。④倘若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⑤它们十分谨镇,行走时,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⑥再三确认没有危险后,它们就立即用自己尖利的嘴巴撕开猎物的尸体,大吃一顿。
秃鹫看到别的动物抓捕到猎物后,也会在低空小心翼翼地观察。只要情况允许,远远近近的就一拥而上,淮备分一杯羹,它们常常为食物争得“面红耳赤”。当然,如果争不过,它们的脸又会变白,然后灰溜溜地走到一边。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看到文章的题目后,我产生了以下问题:________________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捕捉有用信息。(至少写两个)
【2】文章介绍的有个性的猎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个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秃鹫“头部颈部裸出”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赏析文中画“_____”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的眼睛为什么很特别?( )
①它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分成5类,功能不同
②只对颜色起反应
③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
④在迅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能立即识别出苍蝇和飞城,对其他物体毫无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它们会近距离查看对方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眼是否在转动”是第五自然段中的句话,它应该在( )之间。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举办“四大名著赏读”宣讲活动的通知 全体市民: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众对我国古典名著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人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推动全民阅读,登封市图书馆并在暑期开设“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赏读”宣讲活动。期间会邀请“古典名著”讲师团成员进行两次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届时在对两部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会穿插播放同名电视剧片段,欢迎各位市民安排好时间前来参加。 登封市图书馆 2021年6月25日 |
【1】下列不属于讲座内容的选项是( )
A.《水浒传》中的好汉形象。
B.《西游记》同名电视剧片段。
C.《水浒传》电视剧段
D.《三国演义)经典故事赏析。
【2】王超是五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四大名著”,以下是他的暑期安排,他可以去______(哪里)听第__期的讲座。
7月份 周一至周五:上午游泳训练 下午自由安排 双休日:周日上午参加自愿者活动 其余时间自由安排 | 8月份 8月1日—15日:去青海甘肃参加研学活动 8月16日—8月31日:自主学习、做好新学期准备 |
【3】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参加这次活动,请你写一段话帮忙宣传推介,要求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还有第三期讲座,你希望听到关于哪本名著的介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卢沟桥
①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②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③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⑤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
A.时间推移顺序
B.空间转换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事物的不同方面
【2】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卢沟桥是一座石拱桥。(_______)
(2)“有的像在倾听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这是比喻句。(_______)
(3)“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_______)
(4)马克·波罗写过一本书,叫《马克·波罗游记》。(_______)
【3】“观”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看法。“奇观”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观潮”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讽刺或否定;③表示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柱子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5】概括《卢沟桥》一文的主要内容,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B.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
C.卢沟桥在永定河上,它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早在13世纪就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D.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6】我们曾学过《赵州桥》,读了本文,你认为卢沟桥与赵州桥有什么共同点(请写出一点)____________。在对桥的长度等进行描写时,两篇文章都有详实的数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天地
唐太宗与魏征
唐太宗当政期间,社会逐渐发展,出现了升平景象。太宗本人也逐渐滋长了一些奢侈作风。在众多大臣的歌功颂德之下,太宗决定到泰山顶上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这时,魏征又站出来反对,让太宗很不高兴。魏征从容地解释道:“陛下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何况封禅耗费极大,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唐太宗心中不悦,却不知如何反驳,只好将封禅一事搁置不提。
几次三番,魏征的进谏令太宗感到尴尬又愤恨,想杀掉魏征。长孙皇后听了,却连忙入内室换上朝服,向太宗道喜:“臣子敢直言,是因为陛下圣明。明君拥有直臣应该欣喜,怎么能开杀戒呢?”太宗猛然醒悟,对魏征更加敬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圣明——( ) 反对——( )
2.从短文中可知“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是指( )
A.祭祀 B.封禅大典 C.祭祖
3.唐太宗决定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社会原因是 ,个人原因是 。
4.魏征提出反对唐太宗封禅的理由有( )(多选)
A.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
B.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
C.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
D.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
E.百姓都会反对封禅
5.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改写成肯定句)
6.长孙皇后是怎样劝说唐太宗的?
19、阅读理解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事物呢?”
“你别看它可以(继续 连续 陆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cì sì)机(捕捉 捕获)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捉 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chà shà)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用“√”标出选文中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色龙靠________来判断昆虫的位置,用________来获取食物。
【4】“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
【5】下列关于变色龙的舌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
【6】变色龙的眼睛有哪两个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3)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不能忘记。(改为反问句)
跟我学: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注意两点:①把句子改为相反的意思,即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②要把最后的“。”改为“?”,并加上“难道……吗”“怎么……呢”等表示反问的词语。
2.理解句子,并仿写。
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这句话把“ ”比作“ ”。
(2)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22、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拎不动。
23、百字练笔
作者在描写鸟时,先写群鸟纷飞的壮观场面,接着重点写一只画眉,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请你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场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