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果实累(lèi)累 风一更(ɡēnɡ),雪一更
B.默而识(zhì)之 保持平衡(hénɡ)
C.参差(cī)不齐 应(yìnɡ)接不瑕
D.不可计数(shǔ) 悄(qiāo)然无声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iě) 依偎(wēi)
B.礁石(jiāo) 龟裂(ɡuī)
C.书卷(juǎn) 愈发(yù)
D.借鉴(jiàn) 馈赠(kuì)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辞退 挣钱 辛酸 掀开 B. 衣兜 纸屑 启迪 陪嫁
C. 压抑 颓败 陷入 权利 D. 丝绸 寄宿 领略 抽像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认为不懂的要虚心_____,学习要_____,所学知识要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___,第二要有____,第三要有_____。
5、请把下面的字词语补充完整。
此(_____)彼(_____) (_____)有(_____)思
若(_____)若(_____) 不(_____)不(_____)
大义(_____)(_____) (_____)情(_____)志
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处音或形的错误,请你用横线画出,并在括号里改正。(4分)
A.稀罕(xī hǎn) 沮丧 侦察 身先士卒
B.疙瘩(gē da) 蜈蚣 淳朴 弃而不舍
C.涟漪(lián qí) 颓丧 蔚蓝 功亏一篑
D.胳膊(gē bo) 博斗 所谓 俯首帖耳
7、读拼音,写词语。
fù yōng yāo he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lòu xiàn shuāi jiāo chū móu huà c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白雾 ________地放网
________的塑料袋 ________地返回
________的双脚 ________地赶来
________的脚印 ________地寻找
9、阅读理解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体会牧童“大叫”的不同情感。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每次大叫时,牧童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民们闻声赶来,因为担心羊和牧童的安全,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却以此取乐。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此时,牧童的心情是________的。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归途中的沉思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聆(líng) 听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突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jí)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仍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毅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聆听:______
②贫瘠:______
【2】请概括出短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多处描写了詹天佑的神态,从中谈谈詹天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 )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给文中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2】故事中表示“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的原因是( )。
A. 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
B. 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
C. 他自己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无法回答。
【5】学习了这则成语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会怎样卖你的“矛”和“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小豆豆一直在盼望的吃“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的午饭时间终于来到了。这“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个词本是校长想出来的,指中午饭盒里面的各种菜类。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饭盒里的菜时,总是说“请注意培养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说“麻烦您不要让孩子们的营养太单调了”等等,但校长却是一句话“请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校长对孩子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拜托的。
“山”指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吧,就是指蔬菜啦,肉啦什么的(请注意,肉虽然不是山上生产的,但是若按大的分类的话,牛啊,猪啊,鸡啊,这些都是在陆地上长的,所以归入“山里的”这一类)。“海”呢?就是指鱼、贝类、紫菜等海鲜制作的菜肴等等。这就是说,要求中午带的饭盒的菜里,必须有这两大类食品。
……
不过,由于妈妈忙,或是一时腾不出手来,偶尔也有小朋友只带来了山里的东西或者只带来海里的东西。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那位小朋友完全不用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正是逐个查看饭盒的校长先生的身后,跟着扎着白色炊事围裙的校长夫人,她两手各拿一只锅。只要校长在哪个缺一样的孩子面前说了声:“海!”校长夫人就立刻从“海”那只锅里夹出两块烤鱼肉卷放在那孩子的饭盒盖上。如果校长先生叫一声:“山”校长夫人那另一只“山”的锅里就会跑出一块煮芋头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谁也不会说“不喜欢吃烤鱼卷”,也不会在心里捉摸“谁的菜高级,水的菜不带劲”了,反而会高兴自己两样都齐全,彼此又嚷又叫地欢笑起来。
小豆豆这回才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她有点担心,照这个样子,今天早上妈妈急急忙忙给自己做的饭菜能合格吗?然而,当小豆豆把饭盒盖打开时,差一点“哇哈”地叫出声来,她甚至把嘴捂上了,因为这饭盒里装的太棒了! 黄色的炒鸡蛋、青色的豌豆、茶色的鱼肉松、粉色的炒得松蓬蓬的咸雪鱼子,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像花园那么漂亮。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作家名字)的《_____________》。
【2】本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文中划线的句子感受到了 ,我可以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小豆豆看到饭菜时的心情: 、 。
【4】读了本文,我觉得巴学园的校长真是一个 的人,因为:
① ,② 。
13、外婆和鞋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空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寻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了浅灰。鞋底也被磨得一边高一边低。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栋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哩。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了,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yín yíng)中好好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鞋是一双什么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的心情怎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第一自然段中的“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______”一词意思相近。
【2】用“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3】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是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4】“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的_______。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人类只有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状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我们会发现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在(_____)年提出的。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开 国 大 典(节选)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 ),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2) 在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2分)
( )--( ) ( )--( )
(3) 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4) 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 )的语气来读。(2分)
(5)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要你采访参加庆典的观众,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采访者又会如何回答?(4分)
记者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的山溪
①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的山,绿的水,崭新的瓦房,鸡鸣羊叫,清脆的蝉鸣……一下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②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好凉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③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大好肥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④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地。多听话、多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⑤开学前,我不得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_______)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_______)
【2】第③段通过写__________的情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第④段中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家乡的哪处美景呢?请写下来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子智送情报
游击队又打了个大胜仗,小王庄的老百姓个个喜气洋洋。
讲起打这个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三天前,游击队李队长找到儿童团团长虎子,说有一个重要情报要立即送到孙家庄去。虎子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他把情报缝在棉衣里,就出发了。
①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吹得小树弯了腰,吹得虎子脸都麻了。虎子把腰带紧了紧,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虎子来到通向孙家庄的必经之路——一座小桥。突然,他看到桥柱子上写着“不准通行”四个大字,桥上设了一个岗哨,一个鬼子兵正端着刺刀来回走着。怎么过桥呢?虎子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着。
天太冷了,鬼子哨兵站了十来分钟岗就得进屋换人。一个鬼子兵进去了,一会儿,另一个鬼子才出来,但是这段时间很短,谁也跑不过桥去。怎么办?虎子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当第一个鬼子刚转身进屋时,虎子就猛地向桥上冲去,等第二个鬼子刚要出来,虎子猛一回身,假装慢悠悠地向前走。②鬼子见虎子正向小王庄方向走去,就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不准通行,不准通行,往回走!”虎子装作吃惊的样子,回过身来,向孙家庄方向奔去。就这样,虎子胜利地通过了封锁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情报送得及时,游击队打了一个大胜仗,连李队长都夸奖虎子机灵、勇敢。
【1】我读这篇短文用了____分钟,并找出了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下面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句①中将_______比作________;“像发怒的雄狮在吼叫”,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
句②中将______比作______;“如同恶狼似的大声嚷嚷”,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
【3】虎子使用了怎样的计策,通过了鬼子的封锁线,完成了送情报的任务?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泥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旋(xuàn)一旋。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②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kē)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第①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用“ ”画出来。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这里的“精巧生动”具体指什么?在原文中找一找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并填空。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
这句话是对冯兰瑞的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的最后冯兰瑞老人为什么要毁掉这么精巧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冯兰瑞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新句子学习。
(1)做对比。在横线上写出上下句子不同之处。
①太阳光芒四射,亮得很。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发现。句①只说“亮”的特点,句②在“特点”后,写“亮”的______。写得很生动,一是通过人、蚯蚓、______的感受来写;二是用了三个“______”字夸张地写,三是用了“______+表现”的构句写。
(3)学迁移。在“吵”的语境中,我会学着这样说:“___________ 。”
21、姑娘对青年们说:“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为什么它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里面有什么故事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心爱之物吧!注意把你的喜爱之情融入文字里。不要忘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写作方法哦!
要求:1.题目自拟。350字左右。2.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