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贼易之。 易:容易。
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B.“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C.哥哥的朋友们送了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D.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3、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诺 矮 瞌 擞 B.矮 瞌 擞 诺 C.矮 瞌 诺 擞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这首诗中写“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______,第三_____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__________,不敢以一得自足,如_________,如_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
5、读拼音,写字词。
lù xián
白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弃
jìng xiá yùn
_______________ 风 ___________
yí zhū
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红
6、辨字组词 。
侵( ) 岖( ) 魂( ) 斩( )
浸( ) 躯( ) 瑰( ) 折( )
7、名言补写。
1.兄弟敦和睦,__________。
2. __________,不在于饰貌。
3.爱亲者,__________;敬亲者,__________。
4.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海力布不恋珍宝,只看中了龙王嘴里含的那颗宝石,是因为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的品格。
2.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这句话连用四个“喜欢”来描写织女的人间生活,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喜欢”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冬夜的灯光
我和妻子拋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八千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的农场在15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去他那里。“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羞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天穹。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冬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都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这样大的雪回家不方便,在家里过一夜再走吧!”我婉言谢绝道:“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决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过灯塔一样。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言谢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描写,由此可以看出“我”对工作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我”恐惧和忧虑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荒凉、偏僻的奥克斯小镇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古人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烽火戏诸侯》介绍用 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我们胜利了”》介绍用 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装在瓶子里的信》介绍用 传递一封信。
2.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介绍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依靠驿差 ;近代,有了依靠交通工具的 ;现代,发明了 ;当代,依靠 。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3.海内存知己, 。
4. ,忠言逆耳利于行。
11、阅读理解
鸵鸟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 蜕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 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jìn jìng)风力, 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 一步可以(迈出 跨出)7米远, 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 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jǐng jìng)平贴地面, 钻进沙堆, 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shì zhì)息死亡。有时鸵鸟 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躲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
(1)方法一:
例句:
(2)方法二:
例句:
(3)方法三:
例句:
12、特别的爱
①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一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钱,叫我带水壶。平时不管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还是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②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③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双手发烫,双臂酸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都烫红了一大块。哭声惊动了底楼的王婆婆:不得了!”王婆婆急忙拿出他家的烫伤药,直往我手背上抹。她边抹边说:“你妈妈也真是的,叫这么小的孩子去打饭,今天要不是穿得厚,身上准会起烫起泡。”我哭得更伤心了。妈妈闻讯跑下楼,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点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有点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⑤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的双腿走向食堂……”这是对“我”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
【2】给句中加括号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特别: A.与众不同;不普通 B.格外 C.特地 D.尤其
(1)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_______)
(2)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冷…… (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将第三自然段中“我”的心理活动补写在横线上。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想:原来,妈妈是这样在爱着我!”,这是_______描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无情”地对待“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3、课内回顾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
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赞叹”和“惊诧”表现了穆宗皇帝对柳公权书法的 ,还可以说连连 、连连 。
2.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理解“弦外之音”。
4.柳公权向穆宗说的话弦外之音是什么?
5.柳公权对皇帝的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 );大胆则在于( )。
①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
②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14、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文段把____和__、____、___进行对比,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 的品质
【2】分别用“ ”和“ ” 画出花生与其他果实作对比的词语。
【3】文中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芭 蕉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苗。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qiáo cuì)的芭蕉树。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们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教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吧!”老教师深情地望着学生们,肯定地说:“________”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案前批改作文。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道:“我长大也乐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小的小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请从下面的四句话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句填到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 是啊,老芭蕉太可怜了! B. 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C. 不会,它心里一定很快乐! D. 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无可奈何呀!
【2】这篇短文是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l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1】选文中“为此”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从此”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贝尔要制造出固体炸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由充分,很有气势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画“ ”线的句子说明秦王________________,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
【2】将文中画波浪线换成四字词语,这个词是________。
【3】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一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看这情形”中“这情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描写来表现蔺相如的性格特点的。
A.语言 B.外貌 C.心理 D.动作
18、课内阅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节选)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一袭破衫:________________
奋笔疾书: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完备—( ) 准确—( )
考察—( ) 寻访—( )
【3】(多选题)从谈迁在北京的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 )。
A. 谈迁喜欢旅游 B. 谈迁治学严谨 C. 《国榷》的可信度高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出谈迁编写《国榷》的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在读这两句话时,我们要用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5】“名垂青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谈迁能够名垂青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乐园。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____)平稳——(__________)
假如——(_________)停脚——(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
A. 家乡的搭石很美。 B. 我爱家乡的搭石。 C. 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20、想一想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22、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缩句)
2.小溪干涸了。(扩句)
3.那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4.流水发出声音。(改为拟人句)
5.小明急得走来走去。(改为比喻句)
6.看到眼前的一幕,我们怎能不兴奋、激动呢?(改为陈述句)
23、作文。
题目:读书使我__________
要求与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快乐、成长、进步……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题目中所填内容。3.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