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牡丹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劲:A.趣味;B.力气;C.精神;D.神情、态度。

    ①他的手儿真大。_____

    ②下棋没,不如打电脑。_____

    ③瞧他那股骄傲儿。_____

    (2)缠:A.缠绕;B.纠缠;C.应付。

    ④这人真难,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走。_____

    ⑤这个箩筐了几根铁线后,很牢固。_____

    ⑥半天了,他还着我不放,我只好给他钱,打发他去买火柴。_____

  • 2、关于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B.阅读时重点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其余部分可以快速跳过。

    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D.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 3、《将相和》中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下列四个词语中不够恰当的是(     

    A.顾全大局 B.机智勇敢 C.神机妙算 D.以国为重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艰苦朴素(    )

    持之以恒(    )

    (2)一、三两字重复的:,绘声绘色、                

    (3)由事物联想成语或四字词语。如,人物:田老师谆谆教诲、小恩科西       。如,景物:黄山奇松千姿百态、黄果树瀑布        。如,事情:推敲字斟句酌、黄鹤楼送别        

  •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

    2.巴掌大一块地,什么也种不成。   (    )

    3.假如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

    4.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

  • 6、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__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3)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___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________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____________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__________这幅画可以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图。《白鹭》

    (6)《将相和》一文中,将是____________,相是___________,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7)______的声音,像_______;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__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 )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 )起来:( )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   )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   )

    2.众人喧哗谈笑。   (   )

    3.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4.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竹子的启示(节选)

    那一棵棵竹子虽立根在破岩中,却青翠挺拔。它的叶片没有多大,却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再强的阳光也晒不死它,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再大的雨也淋不坏它。它有着“                     ”的坚韧精神。

    在我家的家谱中有这样一句话:“每户人家要栽竹子一株,要做到有心有节。”有心,对万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节,做人要有气节。要像竹子一样,努力向上,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永不低头。

    【1】在文中的“    ”上补充关于竹子的诗句。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竹子的坚韧精神?用“    ”画出来。

    【3】竹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竹子的精神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严格地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hè hē)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动物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找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老牛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   )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刚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shì   )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lán   lǎn)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揪心: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叙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故事。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的哞叫是在 _______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 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多次写到泪水,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小牛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老牛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

    【5】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6】本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现代文阅读。

    ①盲孩终于上学了,可是家里的人都没有时间送他上学,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学校。

    ②那天,他起得很早,拎着竹竿出了门,心里念着路线:“出门向右拐,过马路……”他向右走去,忽然,竹竿触到了墙。路呢?他着急起来。怎么办呢?他听到皮鞋声。“叔叔,盲校怎么走?”求助的口吻。“不知道。”同情而又无可奈何。他又听到高跟鞋的声音。“阿姨,盲校怎么走?”盲孩问,“你知道吗?”“盲校?没听说过。”声音由近而远。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你知道盲校怎么走吗?”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可是,没有回答。他只觉得竹竿的另一头被抬起来了,并且轻轻地向前走着,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走。“你知道盲校吗?”盲孩兴奋了。没人回答。“你要送我去哪儿?”又是无言。他着急了,忙间:“你要带我去哪儿?”还是没有回音。他突然想起盲孩被骗的故事,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顺着竹竿提了摸,竹竿的另一头低一些。他想: 。竹竿的另一头被放在地下了。他愣了一下,耳边响起了铃声。啊,到学校了。他正想说声谢谢,细碎的脚步声远去了

    ③放学了,他的竹竿又被抬起来,还是轻轻地,另一头低一些。就这样,他们走过清晨,走过 ; 走过春天,走过

    ④有一天,盲孩突然感到那个人的脚步声与平时的不一样,是那么沉重,竹竿的另一头也高了许多,牵引的力量也大了许多。盲孩急了,大声说:“不,你不是,我要跟他!”“他不会来了。他到河里去救人……本来,他那么小,应大人……可他……他喊不出声……”传来的是一个低沉的父亲的声音。

    ⑤沉默良久,盲孩突然失声痛哭起来……

    【1】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题目,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2】下面的声音是由谁发出的?请在横线上写出答案。

    皮鞋声:______________             高跟鞋声:______________

    细碎的脚步声:______________        沉重的脚步声: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上文,把第②自然段中盲孩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第②自然段从盲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以体会出他的心情变化是:( )→失望→( )( )( )

    【4】根据上下文,第③自然段中两个横线上依次应该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不会来了。他到河里去救人。……本来,他那么小,应大人……可他……他喊不出声……”传来的是一个低沉的父亲的声音。

    (1)从这段话里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里的省略号体会出这位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根据第③自然段,展开联想,用几句话描写“带路人”给盲孩带路的感人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 hǎo  hà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 è 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

    (2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   )句,第二个是(   )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 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那样的人指(   )的人。

    (5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是什么关系?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 13、阅读。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阿拉丁和一群孩子正在街角嬉戏玩耍。离他不远的一个神秘人已经kuī他好几天了。这人是一个擅长占星术的魔法师,是来自摩洛哥的摩尔人。经过近距离观察之后,魔法师确信,阿拉丁就是他要找的人。

    魔法师走到阿拉丁身边,问道:“孩子,你的父亲是裁缝师吗?”

    “是的,”阿拉丁望着有些奇怪的陌生人说,“可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我可怜的弟弟哟!”魔法师听到这话,竟捶胸顿足地哭起来。他告诉阿拉丁:“我是你父亲的哥哥,当年我远走他乡时,他还没有成婚……”阿拉丁见他说得声情并茂,便相信了他,领他回了家。

    魔法师进屋后,就趴在阿拉丁父亲生前坐过的椅子上狂吻。他的这些举动让母子俩很感动,也相信了他是阿拉丁的伯父。魔法师临走前留下好些金币,还说第二天会带阿拉丁去做大生意。

    第二天一大早,魔法师便领着阿拉丁来到丛林中的一块空地。他站在那儿,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就听见周围一声巨响,大地竟然裂开了,地上露出一个长方形的云石板。

    魔法师告诉阿拉丁:“抓住上面的铜环,口中念着自己的名字打开它,进入地道,穿过十二级台阶,就会看到一座长满珍珠宝石的花园,千万不要去留恋那些珍宝。你径直走进大厅,会看见大厅天花板中央挂着一盏旧油灯。你顺着旁边的挂梯爬上去,把油灯摘下来,再带回来给我就行了。回来时,你尽可以在花园里拿走你喜欢的宝贝,有了这些,你就能成为人人敬仰的富翁啦!”

    阿拉丁被推入地道,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按伯父说的话去做。回来时,又到花园拿了些珠宝,然后向地道口走去。阿拉丁来到地道口,因为最上面的一级台阶离地面跨度太大,迈不上去,便请求伯父拉他一把。魔法师让阿拉丁先交出油灯,才同意帮他。可油灯压在衣袋的最下面,不容易掏出来。阿拉丁便说上去后再交给他。

    魔法师见拿不到油灯,以为阿拉丁发现了油灯的秘密,便索性把心一横,念动咒语,把地面合上了。阿拉丁这才知道这个家伙只是想利用他得到这盏油灯。阿拉丁解开衣袋把油灯从里面掏出来,看了又看,“没什么特别的嘛,只是脏了些。”说完便用手擦了擦油灯,可这么一擦,奇迹就出现了。一个巨神站在阿拉丁的面前,恭敬地说:“主人,我是灯神,请问你有什么吩咐?”“我……我……我要回到地面上去。”阿拉丁惊得张大了嘴,结结巴巴地说。

    阿拉丁的语音刚落,地面轰然裂开,他一下子就回到了地面,灯神也随之隐去,阿拉丁顺利回到家中。

    经过这件事,阿拉丁不再贪玩,细心地钻研起经商之道来。他虽然拥有了神灯,但他从不轻易使用它,只是靠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

    【1】结合语境,写出“窥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拉丁的父亲是一个裁缝师,他和魔法师是亲兄弟。

    B.阿拉丁发现了神灯的秘密,所以说上去后再把神灯交给魔法师。

    C.魔法师告诉阿拉丁可以随便拿花园里的宝贝。

    【3】魔法师的神力不包括( )

    A.他预测到阿拉丁能帮助他拿到神灯。

    B.他把阿拉丁推入地道。

    C.他念动咒语就能打开宝藏的入口。

    【4】梳理故事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述故事。请你试着梳理这个故事的情节,并借助图示进行复述。

    魔法师找到阿拉丁→_______________→魔法师带阿拉丁去丛林→______________→阿拉丁发现油灯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

    【5】魔法师费尽心机最终并没有得到神灯,阿拉丁根本就不知道神灯的秘密,却阴差阳错地得到了神灯,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 )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机来打我们。我所以( )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 )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在( )里填汉字。

    【3】选文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_______句,第二个是_______句。请将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画“﹏﹏﹏”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里。

    【5】用“ ”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6】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①)的敌人,眼看快要追上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河有十米宽,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的战士立即行动,没有架桥的器材,它们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急流中,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看长“桥”还不稳,说:“还缺桥腿,我们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人桥。有的同志滑到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同志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② )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湍”字是(      )结构,音序是(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

    【3】用“ √ ”给文中标有 ( ①② )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

    ①A 逃跑     B 逃窜    C逃脱

    ②A 浸       B站       C 走

    【4】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5】这是一座什么桥?这座桥是怎样架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术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捣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从四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请概括写一写:

    ①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童年的泥巴

    ①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②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③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④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⑤饿了,累了,我们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伙伴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奭口舒心……

    ⑥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1】先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①②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③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第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列举的是__________,后半部分列举的是__________。发挥想象,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列举几种。

    我们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让你感受到了_________,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平台。

    白鹅(节选)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 )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 )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⑨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了朋友。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

    【1】选词填空,将序号填写在文中括号内。

    A.雄壮

    B.庞大

    【2】“这环境有了生气”中,生气一词指的是( )

    A.活力

    B.不愉快

    【3】“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是怎样的感觉?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失落

    B.思念

    C.放松

    【4】作者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具体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5】读下面的句子,填空。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2)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发现:从称呼的变化中,我体会到作者对白鹅越来越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草房子》节选,回答问题。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

    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也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选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儿童文学家________

    【2】选文【甲】段中“秃鹤在隆冬季节,按夏日的打扮,竟然练出了汗”是用了______的手法表现出了陆鹤认真刻苦。

    【3】请简要归纳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4】结尾“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有什么含义?

    _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直接描写出了陆鹤表演的精彩与成功。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作者小说的写作特色。

    【6】我觉得陆鹤是一个______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句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景色秀丽的大公园。

    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鲜艳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所有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关联词语将下列句子分别合成一句话。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让你念念不忘,也许是你的家人,也许是老 师、同学、邻居……请你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他(她)的特点。

    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300字,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