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巧 洪伟 理直气状 难以置信 B.讯期 床铺 完壁归赵 不可估量
C.懒惰 典礼 民不聊生 得意望形 D.俯冲 后悔 国泰民安 路不拾遗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B.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C.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D.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3、下面画线成语在语句中使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把它选出来。( )
A.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不知道!”
B.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C.在学校诗词大会决赛中,我们班获得团体冠军,同学们得意忘形地欢呼着、跳跃着。
D.正是因为廉颇勇于负荆请罪、蔺相如顾全大局,史上才有了“将相和”的佳话。
4、看拼音,写汉字。
(1)无论是以hóng( )伟大气的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huáng( )家园林,还是以guī( )丽精致的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我都喜欢。
(2)夫子miào( )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就像háng( )州的西湖、北京的天安门一样。
(3)这几件sòng( )代的玉器玲lóng( )tī( )透,精巧雅致,颇具生活情趣。
5、完成下列表格。
查带点的字 | 音节 | 部首 | 选择加点字在词语中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
万马齐喑 |
|
| ①嗓子哑,不能出声。 ②沉默,不做声。 |
不拘一格 |
|
| ①限制。 ②逮捕或扣押。 ③固执,不变通。 |
地履其黄 |
|
| ①脚步。 ②鞋。 ③踩,踏。 ④履行。 |
窃窃私语 |
|
| ①自私。 ②暗地里,私下。 ③秘密而不合法的。 |
6、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1256789( )
1+2+3( )333555( )
3.5( )510( )
9寸+1寸=1尺( )
7、读诗句,写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读拼音,写词语。
jiù fù________经常给我讲一些yīng xióng________豪杰的故事,虽然我对其中的内容yì zhī bàn jiě___________的,miǎn miǎn qiǎng qiǎng_____________能听懂,但里面的精彩片段,还是记忆深刻的。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
①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两句带“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③请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子中“大、小、花、黑”写出鸟的_____多,三个“有的”写出鸟儿的_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说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特定的称谓。
(2)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之情。
11、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⑤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选文第①②自然段我们知道,这是作者第___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这次去的时间是__________。
【2】读选文的第③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属于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加点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_______。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解释“应接不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句子中的第一个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①表示引用的部分;②表示着重强调的对象;③表示特定的称谓)。
【5】读文中面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巫峡赏雾
巫峡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栋栋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是织女抛梭织出来的吗?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解释下列词语。
欣赏:__________
雾絮:__________
璀璨夺目:__________
【2】短文采用的抒情方式是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什么特点?请写下来。
山帽子雾:__________
轻纱雾:__________
【4】理清文章思路。(用先写…然后写…这样的句子表达)。
__________
【5】请“__________”在首尾段画出一处互相呼应的句子。
【6】文中画“﹏﹏”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由此想到哪些古诗句?
__________
13、基础阅读《白鹭》节选
①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啄,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疑短,素之一忽则疑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净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第①句运用______修辞,从______、______、______和脚等四个方面赞美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嗜好”是特殊爱好,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③④句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三幅画各取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 )的巴尔扎克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 )写了一个通宵,可他还没有停笔的念头,快到中午时,巴尔扎克累得实在( )不住了。碰巧,有位朋友拜访他,巴尔扎克对他说:“我睡一会儿,请你过一小时后叫醒我。记住啊,就1小时。”朋友点头答应。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吧。”于是,这位朋友没有( )把巴尔扎克叫醒。一会儿,巴尔扎克自己醒了,他一看手表,呀!自己竟然睡了近两个小时。他马上生气了。对着朋友吼起来:“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 )了多少时间吗?”巴尔扎克没等朋友解释,径直走到书桌前,头也不抬地飞快地写起来。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
【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勤奋(________) 拜访(_________)
【3】文中的四个括号里,你认为分别填入哪一组词语最合适,请把最合适的一组选出来,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
A.继续 支持 耐心 延误 B.持续 坚持 忍心 耽误
C.持续 支持 信心 耽误 D.继续 坚持 忍心 延误
【4】读了巴尔扎克爱惜时间勤奋写作的故事,我想起本学期学习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午
①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②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了。
③母条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 ),轻轻地( )那一尺高的门槛,( )开着荷花的院子,( )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④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
⑤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⑥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
⑦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⑧祖母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满是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⑨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⑩“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⑪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⑫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⑬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⑭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⑮现在,在这炎热的小岛上,我仍旧喜爱夏日的中午,我仍旧逃避午睡,因为那一大片绿色的稻田。风从海上缓缓地吹来,吹过院中大叶子的树木,发出湖水一般的声音。只有在炎热的夏日中午,才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⑯我坐在房前的躺椅上。
⑰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日中午的阳光里。
⑱我逃避午睡,因为我爱这世界。
(选自台湾作家罗兰的《罗兰小语》)
【1】“逃避午睡”是短文的线索,这个词在短文中出现______次。作者小时候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年以后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⑤⑥⑬段分别写了三幅有趣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给图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图。
【3】从短文的第⑤、⑥、⑬段,读者可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做题。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1)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晚霞 ________的沙滩 ________的启明星
(2)选字填空。
印 映 应
________照 ________象 呼________
失 逝
________败 消________ ________世
(3)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章找出来。
1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选填“梁晓声”或“吴冠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2】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的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手法进行描写,突出了我对小渔船的______。
【4】作者在文中写到“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永难磨灭”的原因是( )
A.背影中包含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让我很难忘。
B.背影说明父亲很节俭、很勤劳,让我难忘。
【5】“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流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①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印象派油画,再绕过一道山梁又是一幅印象派油画。色彩从四而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②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
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丫毕露,依然昂首向天。③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驶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
【1】北京城最值得流连的秋色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①②③句各自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动态描写 E.静态描写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为什么第二自然段还要重点写公路两旁的白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内容分析,下面正确的两项是(_____)
A.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
B.第二自然段写白杨树,作者将它们人格化,表达了对杨树顽强生命的赞美。
C.第三自然段点明北京的秋天的特征是蓝天、白云、白杨。
D.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19、阅读
大别山上的邓政委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到大别山,在夺取了南渡黄河鲁西南战役和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后,部队的战略意图作了调整,我们时常昼夜行军与敌人周旋。这期间,部队开到安徽省太湖县太平乡进行短期整顿。有一次,在全军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时,李达参谋长突然过来喊我,说是邓政委感冒了,快去给他打针。
我背上药箱走到邓政委身边,说:“二号,打针了。”(那时为了保密,把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分别叫“一号”和“二号”。)邓政委站起来走下会场,坐在主席台旁边的椅子上准备打针。我说,这里风大不安全。可邓政委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挽起袖子把手臂放在了桌子上。我不敢说什么了,给他打了针。刚拔掉针头,他连衣袖都没放,转身又去开会了。
1947年7月中旬,野战军司令部设在山东郓(yùn)城赵楼村。一天,我在湾子(那时的村子叫湾子)里碰见一个戴墨镜的人被担架抬着,一看见我穿着军装,就高声嚷着要见刘伯承、邓小平。当时我很惊讶,这个人怎么敢直呼首长的姓名啊?可心里想了想。这也证明了刘司令与邓政委的平易近人。
后来才听说,这个人是蒋管区(未解放区)某大城市搞地下工作的同志,来送关于挺进大别山的地图的。他因长途跋涉,患上了急性结膜炎,眼睛红肿疼痛,睁开都困难。邓政委就派我专门为他治疗、护理。我每天用硼酸水给他的眼睛冲洗三次,用蛋白铝、眼药水滴眼三次,让他吃些猪肝来补身子。邓政委在指挥战斗的极度繁忙中,还经常抽出时间来看望他。
大别山中条件十分艰苦,药品十分缺乏。当时部队有“三多”:由于部队北方人多,水土不服,拉肚子的多;整天行军打仗,官兵们几个月洗不上澡,生疮的多;还有打摆子(疟疾)的多。可是,部队又没有足够的药品为官兵们治疗。邓政委知道后,就鼓励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想办法来改善战士们的医疗条件。
正是受到邓政委的启发,我们自己动手对医疗条件进行了改善。部队没有蒸馏水,我们就用开水经过过滤、消毒来代替;部队缺乏盐酸奎宁口服药品,我们就自己配制。就是这样,部队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刘邓首长生活艰苦,从不搞特殊化,睡觉都是铺稻草打地铺。大别山的日子苦,没有鞋穿,冬天没有棉衣,邓政委发动大家自己动手打草鞋、做棉衣。我经常看见邓政委和警卫员一起打草鞋、做棉衣。哪怕是下大雪,邓政委始终穿着他那双和战士们一样的旧布鞋。
有一次我们冒雨行军,晚上李达参谋长叫宋医生和我去给邓政委看病,说他感冒了。可走进寝室时,却看见邓政委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我们叫醒他后,给他打了一针,并给他拿了三包阿司匹林粉剂。
过了两天,我们又去给邓政委检查身体。他拿出了两包药,说是服了一包,感冒就好了,让我们把其余两包药拿回去给其他病人用。宋医生忙说:“那怎么行,药的剂量不服够病怎么好得了?”邓政委却坚持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战士们更需要,把药拿走!”没办法,我们只好拿了药出来。
(选自2004年8月20日《南充日报》,谭友良口述,任岗、杨波整理,选用时略有改动)
【1】这篇文章中多次说到的邓政委就是____________,文章主要反映了他______、______等思想品质。
【2】从文章的有关内容看,口述人当时在部队里从事什么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到大别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时常昼夜行军与敌人周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画线的段落,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改为陈述句:哪里还会有这样美妙的夏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妈妈说:“今天我去菜市场买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小溪清脆的歌声在狭长的山谷里悠悠地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小白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李阿姨激动地对小莉说:“你是我的骄傲!”(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原文:
孟姜女哭长城
那时候秦始皇征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缩写上面短文《孟姜女哭长城》,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