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冠(guàn)军 露(lù)头 拗不过(ào) 龟裂(guī)
B.蓑(shuāi)毛 间(jiàn)隔 胆怯(què) 绰绰(chuò )
C.酝酿(niàng) 客舍(shè) 潜入(qián) 侯爷(hóu)
D.削弱(xiāo) 笨拙(zhuō) 冶炼(yě) 眼睑(liǎn)
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B.《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
C.《长相思》中表现将士们因思念家乡而失眠的句子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D.《白鹭》一文通过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描写,写出了白鹭的外形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下列句子在写作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
A.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B.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C.这里的花再美,也比不上母亲在院子里种的花。
D.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
4、根据积累填空。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
(2)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
(3)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
(4)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他还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对故土的依恋。
5、写出反义词
难—________ 闲—________ 寒—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1.bào zi( )是凶猛的野兽,但是胆大的猎人却不怕它。
2.为河神qǔ xí fu( ),其实是巫婆和官绅勾结敛财的借口,被他们拉走的女孩非常可怜,最后都被yān sǐ( )了。
3.红红和朋朋是好朋友,也是赛场上的jìng( )对手,这次红红主动把wéi yī( )的参赛名额让给了朋友。
7、《论语》积累。
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是_______________。
8、听力测试
先读题,再认真听老师读短文两遍,然后答题。
(1)听了短文,我知道白马湖名字的来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____、夏、____、冬四季的顺序来叙述的。
(3)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句子“春天,细雨绵绵,像无数牛毛,悄无声息地飘着、飘着,它们飘在田野上,飘在建筑物上,也悠悠地飘进了白马湖。”用了______描写。(A.静态 B.动态)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
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累得精疲力尽,也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他不小心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手。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原来这叶子两边长着许多锋利的小细齿。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锥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应该需要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精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班受什么启示发明了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小故事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欣赏。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拍摄这张照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直线”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4.“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太空小精灵
在布满群星的天空中,有许多人造卫星。它们在自己的轨道上,按照人们的指令,忠实地为人类工作着。可是你知道吗?在这些工作着的人造卫星中,有一些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小型卫星,它们就像活跃在茫茫宇宙中的一群太空小精灵,个头虽小,本领却大得很呢!①
②当初因为火箭的推力比较小,所以发射的卫星体积都比较小,重量也很轻。后来,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火箭的推力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希望卫星干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所以,人造卫星上的仪器设备也一再增加,其个头和重量也随之增加。现在,人们已经可以把5~6吨的卫星送上距地球约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
那么卫星究竟是越造越大好呢,还是小点好呢?③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例如,大卫星的研制时间长,花钱多,一旦失败,损失巨大。因此,发展重量轻、作用大的小卫星,已经成为各国努力的方向。现在,全世界每年都要发射数以百计的小卫星。然而,多大的卫星才是小卫星呢?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发射重量在1吨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而重量在100千克以下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今天的小卫星与当初人类发射的小卫星可大不一样了。今天的小卫星虽然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它们的功能强,本领大。一颗现代小卫星顶得上以往的一颗大卫星。
④比如,现在一颗重量只有200~300千克的小型成像侦察卫星,它可以看清楚地面方圆几百千米内1米大小的东西,而在过去,这要一颗重达几吨的大型卫星才行。
【1】阅读这篇短文我大约用了______分钟。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请把相应自然段的序号标在下面。
____小型卫星个头小,本领大。
____卫星究竟是越造越大好呢,还是小点好呢?
____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卫星越来越大。
【2】国际上一般将什么样的卫星称为小卫星?( )
A.发射重量在5~6吨的卫星。
B.发射重量在1~2吨的卫星。
C.发射重量在100千克以下的卫星。
D.发射重量在1吨以下的卫星。
【3】“一群太空小精灵”在文中指( )
A.璀璨的群星
B.人造卫星
C.小型卫星
D.茫茫宇宙
【4】“其实,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是从小卫星开始的。”这句话应该加在( )处。
A.①
B.②
C.③
D.④
【5】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句说明其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中华文化的原创力量
我们认知一种文化是不是优秀,首先得看原创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原创来自哪里?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前 4世纪,人类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先哲,那是人类文明的“哲学突破”,也被称为“轴心时代”。全世界出现了一次伟大的智慧普及运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生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不曾中断文明进程的文明体。我们搭上了人类文明这“第一趟列车”。
中国向世界贡献了非常多的原创思想。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要读书,要为民请命,遇到危难要献出生命;法家推崇以法治国,严刑峻法;道家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的老子提出的“要有克制地改造社会”的思想非常宝贵;庄子提倡绝对自由,要保全自己。各家相互补充,成为人们应对万千变化的不同价值取向。中国给世界出了主意,拿了方案,开了方子。
中华文化的传承力量
世界上的文化原创的多,传承下来的不多。比如,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在背《三字经》《论语》,试问还有多少民族在用几千年前的思想教育现在的孩子?
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都能在古典中找到出处。富强——《管子》:“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民主——《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文明——《礼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谐——《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由——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平等——《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公正——苏轼:“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爱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敬业——《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诚信——李白:“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友善——《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
中华文化的育人力量
《新唐书·选举志》中写道:“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尤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如何用人的标准,中国古人早就总结了。
近代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写信说:“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点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的。
【1】解释词语的意思。
休戚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儒家讲“仁义礼智信”。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的观点。
C.法家提倡绝对自由。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老子》。
【4】用自己的话,写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节选自《落花生》
【1】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下列事物可以形容人具有怎样的品格?(写出关键词即可)
胡杨____________ 荷花_____________
14、阅读《父爱之舟》片段,回答问题。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 彩色的纸风车 布老虎 泥人 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 ”句子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3】读画“﹏﹏﹏”的句子,用批注的方式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喝“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货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搓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搓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唉的山冈。
【1】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一气呵成——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____________
【2】在第一自然段划出和文中画线句子前后照应的句子。
【3】文章开头写了我和父亲因为______一事发生冲突,从文中看出“我非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你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体会到父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从父亲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消瘦:“贴骨膘”、“瘦弱的虾米”、“条条隆起的胸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语段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 〕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 〕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括号内补充文章内容。
(2)用适当的词语替换文中的加点词语。
(3)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读完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爱阅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画“﹏﹏”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
【2】母亲“背直起来”“转过身”给你怎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连用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垂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岩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人手中,它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是塘边河岸,(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几十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1】请把下列关联词语分别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有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把这个过渡段用“ ”画出来。
【3】本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介绍垂柳的。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数学说明
B.打比方
C.举典型例子
19、我会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本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
【2】我知道“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作者不直接写36小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 的描写,说明了 .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 。
【4】我会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我对“了不起” 的理解。
父亲“了不起”: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了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
①我紧张。
②我敬仰父亲。
2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先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外出玩耍忘了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前 车站等车
__________________
23、笔下生花。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不同的角度决定不同的结果的文章,体裁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