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C.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D.松鼠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漂亮 偶尔
B.翠鸟 观查
C.假装 钩鱼
3、下面加点字有一组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清香 轻便
B.吹佛 仿佛
C.相遇 偶尔
D.乘法 剩下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盛开(shèng chèng) 几乎(jǐ jī)
看守(kàn kān) 白发(fā fà)
晃眼(huàng huǎng) 似的(sì shì)
5、看拼音,写词语。
chuàng jǔ bǎo cún xīn shǎng nuò ruò
( ) ( ) ( ) ( )
xiū jiàn yuān yang mì fēng fēn fāng
( ) ( ) ( ) ( )
6、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组词。
赠( ) 载( ) 弹tán( )dàn( )
增( ) 栽( )兴xīng( )xìng( )
8、我能把字写漂亮。
博学多识,疑则思问。
________________
9、
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片段,回答问题。
等等
老屋
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
不注意根本听不到
请再站一会儿吧
我肚子好饿好饿
外面的树被砍光了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1】根据课文原文,给文段加标点。
【2】面对小蜘蛛的请求,老屋会怎样做,说明一下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一下,老屋最后倒了吗?说出你推测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bào pào)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chòu còu):“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miāo māo)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预备——(____) 放心——(_____)
【3】老屋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4】小猫为什么请求老屋不要倒? 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的句子,请你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1、阅读。
地球清洁工
①动物环境保护站要招收一批清洁工。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都争先恐后地跑来报名。
②担任这项工作的主考官是大猩猩,他说:“你们都来报名,我很高兴啊!可是,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呢?”
③小海鸥得意地说:“我呀,能把人们坐船的时候扔到海里的剩饭剩菜全都吃掉,所以我做海洋清洁工最合适。”
④小鲫鱼说:“我呀,生活在淡水里,河里的水草、水虫和垃圾都是我的食物,我可以做淡水清洁工。”
⑤“我来说。别看我乌鸦的模样不好看,可是我爱吃地面的蝇蛆,所以,我做地面清洁工是最合适的。”乌鸦说。
⑥大猩猩四面环视了一下,发现小蚯蚓默默不语地站在角落里。于是他说:“小蚯蚓在这里等了半天了,我们就让他来说说吧!”
⑦我呀,能在地下将生活垃圾制造成肥料,让植物长得更茁壮。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合适吗?”小蚯蚓细声细气地说。
⑧“当然可以啊!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环境就能变得更好、更清洁。从明天开始,大家分头去做环境保护工作吧!”
⑨“行!”动物们高兴地齐声回答。
【1】第①自然段中“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我采用的理解方法是___________。
【2】下面这些小动物分别是什么清洁工呢?根据故事内容用线连一连。
小海鸥 地面清洁工
小鲫鱼 地下清洁工
乌 鸦 海洋清洁工
蚯 蚓 淡水清洁工
【3】读读下面这些绘本题目,选择其中一个,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①《在森林里》 ②《野兽国》 ③《爱心树》 ④《月亮先生》
我选___________(填序号),书中可能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泥姑娘
①老艺人手巧,捏了个泥姑娘。当泥姑娘站在桌上的时候,她好像就要翩翩起舞了。你别以为我说得过分,那天夜里,这泥姑娘果真活了!在闪电划过的一瞬间,你也许可以看到,她的眉毛在动,她的眼珠儿在转;还有,那两条甩着的小辫子,也被窗外吹进的狂风刮得像拨浪鼓似的前后摆动。
②老艺人年纪大了,忘了关窗户,还把泥姑娘留在桌子上,以致发生了下面这件事。
③泥姑娘本来是准备跳舞的,但是现在她正侧着脸谛听:在狂风暴雨声中,有一阵细细的呼喊声。当然,只有泥姑娘才能听到:“哎呀!——哎呀!”
④是谁?那声音越来越微弱了。哗哗哗,呼呼呼的风雨声以及隆隆的雷声掩盖了一切。借着闪电的光,泥姑娘看清楚了:在石榴树下,一只蜜蜂陷在泥里爬不出来了。
⑤泥姑娘赶快爬出窗口,却被一阵透冷的雨点扑面打回来。她愣了好一阵,觉得浑身软绵绵的。这是因为水分渗进了她的身体,使她不再那么硬朗、结实了。不过,她还能支撑着冲进暴风雨中。
⑥一阵狂风把她刮倒了。她挣扎着爬起来,身上沾满了沉重的泥浆。猛烈的雨点把泥浆洗去,然后又把她光润的皮肤冲击得毛毛糙糙,而且使她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还是爬到石榴树下,把小蜜蜂抱了起来。
⑦当她艰难地爬回到屋里的桌上时,她带着微笑,渐渐地坐下了,然后又躺下来,变成了一堆稀泥。
⑧早晨的阳光射进窗户,照在桌上。
⑨小蜜蜂苏醒过来了。它记得昨夜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姑娘把它救起来的。可是,小姑娘呢?不见了,在它面前的只是一堆湿漉漉的泥。它不知道,那就是泥姑娘,暴雨已经溶化了她。
⑩小蜜蜂展开翅膀,四处寻找着。它要找到昨夜救它的那个小姑娘。
【1】请在第①段中找出比喻句,并画上“ ”。
【2】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A. 全文中心句。 B. 承上启下。
【3】认真品读第⑥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当小蜜蜂知道是泥姑娘救了它的时候,小蜜蜂会对泥姑娘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爱湖
①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大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②静静的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③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漂荡。
④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⑤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⑥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⑦湖是美的……
【1】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闪烁着( ) ( )的湖面 ( )的掌声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词语。
A.互相争着抢着绽放。( ) B.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
【4】第③自然段写作者湖畔展开的_____,他认为湖水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作者从______和______两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雨中的湖。
【6】第⑥自然段中“礼花”指________,“礼炮”指________,“玉花”指______,“掌声”指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的舞蹈
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狐狸一家要到河那边的树林里去采草莓。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坏。
“下雨了!下雨了!”小狐狸却欢呼着,撑开了红雨伞。
“下雨有什么好?”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下雨连草莓都采不成了。”
“妈妈,你应该这么想:雨后的草莓更新鲜,更好吃。”
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太太的心情变得好起来。狐狸先生却还在发愁:“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再新鲜的草莓也采不到了。”
“爸爸,你应该这么想:下过雨后,河面上说不定会出现一座彩虹桥呢!”
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雨更大了,地上盛开着白色的水花。小狐狸撑着红雨伞,在雨中跳起舞来。
“你疯了吗?”狐狸太太朝小狐狸喊道,“下雨还跳舞!”
“有这么好听的鼓声,怎么能不跳舞呢?”
“哪里有鼓声?”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伸长了耳朵,“我们怎么听不见?”
“你们到伞下来听——”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果然听到了欢快的鼓声“咚咚咚”……
在雨中,有一把鲜亮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在雨中舞蹈,多么有意思的事呀!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下雨了,狐狸妈妈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小狐狸却认为:雨后的草莓_____________。
(2)下雨了,狐狸爸爸认为: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______________。而小狐狸却认为:下过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小狐狸一家伴舞的“鼓声”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给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话。
【4】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狐狸一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预测一下,继续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
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zhōu jiū)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尾巴。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闪闪发亮,让人不忍惊扰它。
当我抬头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如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
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短文第__自然段写明“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第2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对燕子____的描写,描写燕子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
【3】“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将描写“群燕舞空”景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5】下列对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在老家时与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与人的亲密关系。
B.短文结尾表现出作者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叹。
C.群燕舞空的景象非常壮观。
16、修辞手法我知道。
A.小鹿在溪边散步。
B.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C.这不是刺猬吗?
(1)句子C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______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写活力。请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得更加生动。
春天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瞧,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树上的布谷鸟咕咕地叫着,就连青蛙也从洞里爬出来了。
春天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瞧,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近来雨多路滑,张明不小心撞了李华一下,由于惯性,李华又撞了王红,致使王红手上拿的书掉落在污泥中。此时,张明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王红又应该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病句。
(1)教室里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
(2)长白山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你喜欢干什么呢?家乡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请你来说一说(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