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麻痹症(má pǐ zhèng) 讲述(jiǎng sù)
B.情况(qíng guàng) 摇晃(yáo huàng)
C.残疾(cán jí) 犹豫(yóu yù)
D.镇定(zhèng dìng) 忧郁(yōu yù)
2、《拇指姑娘》中,是( )救了拇指姑娘。
A.燕子 B.小鱼 C.田鼠 D.金龟子
3、[句子衔接]句子“不一会儿,王海追了上来,还冲在最前面了。”插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砰”,随着发令枪响,五名运动员像五颗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去。②看到我们班的王海落在后面了,我们拼命喊:“王海加油!王海加油!”③在一片掌声中,王海终于获得了200米跑的冠军。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之后
4、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 )( — )( — )( — ) ( — )
5、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骤然(_______) 热烈(_______) 镇定(_______) 鼓励(_______)
反义词:犹豫(_______) 忧郁(_______) 文静(_______) 持久(_______)
6、选字填空。
( )使 ( )然
( )别 ( )论
( )语 ( )路
( )击 成( )
自( ) 丝( )
鱼( ) ( )鱼
条( ) 祝( )
快( ) ( )长
( )误 ( )施
7、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hǎi bīn huò zhě chì bǎng yǎn zòu
bǎo guì lǚ xíng kěn dìng zhī zhū
yǒng qì wán shuǎ xǐ ài gǎn shòu
9、 春天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的气息。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1】语段中写了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具体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
【3】写出两个你积累的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______、 _____。
【4】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
10、课外阅读
齐白石画画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ěng)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的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仿佛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8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子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rán)干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住,他说拴上绳子的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短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第_____句话来写。
【2】我能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______) 仿佛——(________) 认真——(________)
【3】我知道“匠”字是______结构,他的部首是______,最后一笔是______。
【4】在文中找出体现齐白石爷爷刻苦画画的语句,用“ ”画下来。
【5】齐白石爷爷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在学习中有这样成功的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小喜鹊的两个家
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有一颗大树,树上住着喜鹊一家。
有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这时,外出寻食的大喜鹊正好回来,围着小喜鹊拍打着翅膀,叫个不停。郭奶奶发现后,把那只存活的带回了家,大喜鹊这才飞走。
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关怀备至。他们为小喜鹊买来了漂亮的鸟笼,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那只大喜鹊经常停在郭奶奶家门前的大树上,唧唧喳喳地叫。小喜鹊一天天地长大了。当小喜鹊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她们把它放飞了。
后来,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被放飞的小喜鹊找到了大喜鹊,树梢上不断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
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有时候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小喜鹊就这样有了两个家。
【1】从短文中最能看出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关怀备至的一项是( )
A.把存活的小喜鹊带回了家。
B.特别喜欢小喜鹊。
C.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小喜鹊 。
D.小喜鹊回到郭奶奶家过夜。
【2】小喜鹊有两个家,一个是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
【3】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中,作者把欢快跳跃的小喜鹊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小喜鹊对郭家母女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如果小喜鹊会说话,它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主题是( )
A.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B.关爱、保护动物。
C.回馈恩情 。
D.互相帮助。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悬梁刺股
苏秦有雄心壮志,可是起初由于学识浅薄,他走访了好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家里人也瞧不起他,对他很冷淡。这使他很难过,受到很大刺激。从此,他下决心发奋读书,获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本领。
苏秦读书非常用功,经常彻夜不眠。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他就咬紧牙关,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他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振作精神,驱逐睡意,坚持学习。后来苏秦终于学而有成,成为战国著名的政治家。
汉朝有一个人,名叫孙敬。他非常喜欢读书,又勤奋好学,从早到晚,很少休息,经常读到深更半夜。
夜间读书时间太久,就会疲惫困倦,影响学习。于是,他想出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到一条绳子,一头拴在屋梁上,另一头拴住自己的头发。读得疲劳打盹儿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拉疼头皮,使他立即清醒过来。
由于孙敬刻苦学习,他终于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汉代著名的政治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振作( ) 疲惫( )
2.这篇文章写了苏秦、孙敬____________的故事。最终________终于成为战国时代著名的____________。
3.苏秦和孙敬分别是采取什么方式刻苦学习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同住在一个窝里。
有一天,窝破了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么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 ”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的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 。”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能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的更紧些。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结果窝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1】“窝”字是(_____)结构的字,共(____)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音节是(_____)。
“耐”字是(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画。在“耐得住”这个词中,“耐”的意思是(____)。
(1)忍受 (2)厌烦 (3)麻烦
【2】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文章更完整。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么破了,它还能住吗?
___________
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能耐得住吗?
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给乌鸦兄弟俩怎样的劝告?
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李校长的脚步声很轻,像猫儿在走路。等我们发觉有点儿动静,他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让大家搓手不及。
教体育的何老师脚步声很重,好像和地面有仇似的。听他的脚步声,还以为是一个大块头呢!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才发现他又瘦又矮。他只能又瘦又矮,因为他是体操专业出身的。
【1】李校长的脚步声__________,何老师的脚步声__________。
【2】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3】教体育的何老师脚步声很重,好像和地面有仇似的。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说明了体育老师走路的脚步声______。
【4】仿写词语
又矮又瘦(ABAC):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阅读。
“春捂秋冻”有道理吗
人的正常体温总是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人体的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人怎样保持正常的体温呢?一是靠身体自己来调节。例如皮肤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出汗的多和少,都能调节热的发散。二是靠增减衣服来帮忙。天气热,要少穿点衣服,便于身体散热;天气冷,要多穿点衣服,避免身体的热量散失过多。
冬去春来,天气的趋(qū)势虽然逐渐转暖,但是气候是多变的,时暖时寒。太阳出来了风和日暖,赶上刮风下雨就会寒气袭(xí)人。整个冬天,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多,身体已经习惯于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就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单薄。穿得太单薄,人就容易着凉得病。所以,初春时节要有意“捂”着一点,逐渐减少衣服。
夏去秋来,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一早一晚,我觉得凉飕飕的。有的人刚到秋天就穿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捂上棉衣。这样也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身体受不到冷空气的锻炼,到了寒冷的冬天反而容易伤风感冒。所以秋天又应该“冻”着点儿,逐渐地增加衣服,不要一下子加得太多。
“春捂秋冻”这话是有一点道理的,但是也不能太死心眼。如果初春天气太热还捂着棉衣,初秋天气太凉还穿单衣,照样也会闹病。究竟穿多少衣服合适,除了根据气候的变化,还要根据身体的强弱和个人的感觉来决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凉(飕飕) 慢(腾腾)
冷( ) 暖( ) 软( ) 硬( )
【2】照样子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增加(增多)(减少)
扩张( )( )
寒冷( )( )
容易( )( )
【3】用简洁的话概括“春捂秋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科学小品,你知道气候交替时节究竟应该怎样穿衣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的口语交际。
小华和小东在一起折纸飞机,可是小华总是折不好,于是就向小东请教: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滩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壳。(扩句)
2.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穿着一身蓝色的上衣,一条红领巾。(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20、修改下面的句子。
(1)这本书我以经读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组织的“诗词大会”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去文具店买了好多学习用品,有铅笔、玩具、直尺和练习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交流分享。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不依赖大人,自己劳动挣学费,他们在劳动中获得了快乐。你在劳动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快乐呢?写一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