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 )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
A.卖火柴的小女孩
B.善良的拇指姑娘
C.真诚待人的灰姑娘
D.坚定的锡兵
2、“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
A.夸奖
B.讥讽嘲笑
C.嬉笑
D.责骂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现在山东省。
B.《元日》中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C.“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屠苏草。
4、《白蛇传》是( )著名的民间故事。
A.希腊
B.中国
C.阿拉伯
D.埃及
5、多音字组词。
挑tiāo( )tiǎo( )
挣zhēng( )zhèng( )
处chù( )chǔ( )
舍shè( )shě( )
斗dòu( )dǒu( )
磨mó( )mò( )
6、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部首外有几画 | 音序 | 选择正确义项打“√” |
果实累累 |
|
|
| ①连续成串;②疲乏,过劳;③使疲劳 |
四通八达 |
|
|
| ①没有堵塞;②通顺;③有路达到 |
淡雅 |
|
|
| ①不热心;②不浓,很淡;③营业不旺盛 |
7、知识积累回顾。
(1)诗人杜牧这样写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作家陶金鸿这样写秋天: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____________,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___。啊!这真是知秋”呀!
(2)古人告诉我们要讲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还告诉我们要常说善意的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__________,深于矛戟”。
(3)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向我们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4)当微风拂过,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大自然的声音》)
(5)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的司马光和___________的老屋。
8、读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zhī zhū lǚ xínɡ kě lián
tú àn chǔ fá yán liào ɡuī zé
9、阅读理解
消失的小人参
梅子青
“嗨!树洞。”小巫仙开口说道,“有个秘密我藏在心里很久了,它就像一头小兽般一刻不停地用尖牙啃着我,让我痛苦不(勘 堪)。我必须把它讲出来,不然我会疯掉的。”
“我有一个可爱的朋友,他叫小人参。他生性腼(碘 腆)、胆小,多数时候都过得战战兢兢,因为他不知道哪一刻就会被人类什么的逮去。他一直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那样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他了。”
“说说容易,世界上哪里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啊?”树洞怪习惯了自言自语,反正他的话也没有人听得见。
“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小牧童,被他优美的笛声吸引。有时听得入神,小人参会手舞足(蹈 滔),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小人参盯着我的眼睛,突然说道:‘求你把我送进牧童的那首曲子里吧!那里的世界一定美极了,我想进去看一看,哪怕就一眼。求求你,答应我吧。’”
“我最见不得小人参难过、受委屈,看他如此苦苦哀求,我的心软了。行动前我反复叮(嘱 瞩)小人参:‘必须按我说的去做,在规定的时间出来,否则笛声停止,你将永远留在那里。’然后,在那个灿烂的春日午后,当牧童的笛声再次响起时,小人参如愿进到了曲子里。可让我做梦都想不到的是,直到一曲终了,都不见他的身影。小人参就这样消失了。
(选自《故事作文(低年级版)》 2018年第7期)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汉字。
【2】照样子,写词语。
战战兢兢(AABB式): 、 、
自言自语(ABAC式): 、 、
【3】小人参消失了,你觉得他去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人参还会不会回来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风雨
贾平凹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滑倒 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房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 一扇),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shū)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1】在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下面画“ ”。
【2】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并判断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______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______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_______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________
(2)槐树上的葡萄蔓再_____也不住了,才_____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______下来,软成一堆。_______
【3】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动物?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够表现风雨特点的句子,并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并填空。
(1)本段中把“浮萍”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2)池塘中的水被风卷起,凝固成_______________。
(3)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段形容小兴安岭树木青翠茂盛的词语是______;体现枝叶很密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句话中用得最巧妙的是“______”字,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小兴安岭的雾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甚至逝世前几天也坚持工作,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两句名言。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鲁迅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鲁迅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紧张地工作
【3】为什么说“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珍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感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单选题。
(1)上面第①自然段为我们描绘的是( )
A.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美 B.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整体美 C.水泥道上的每片树叶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②自然段中“规则”一词不正确的是( )
A.制度或章程 B.不凌乱 C.整齐
【2】照样子,写词语。
例:闪闪发光(AABC):______
一片一片(ABAB):______
【3】读了文段中描写落叶的句子,我不禁想起了描写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小河马的大口罩
①有一天,小河马得了重感冒,不停地打喷嚏(tì)。
②它去医院看病,熊医生给它一包药和一只大口罩。
③小河马戴着大口罩,捧着药回家去,半路上,这个大喷嚏可了不得,让小河马蹦得老高,飞过了大树梢,不见了。
④小白兔正在采蘑菇,看见落在草地上的大口罩,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菜篮子吗?”于是小白兔捡起大口罩,拎着一包蘑菇回家去。路上小白兔遇到了小鹿,就送些蘑菇给小鹿。
⑤小白兔回到家,把大蘑菇倒进盆里,把大口罩往窗外一扔,_____。
⑥第二天早晨,森林医院门口的病人可真多,“阿嚏!阿嚏!”一个个喷嚏打得可响了!
⑦熊医生打开门,傻眼了。
【1】小河马戴上大口罩是因为
A.它想遮住大嘴巴。
B.它捡到了一个大口罩。
C.它得了重感冒。
【2】第二天,森林医院门口的病人可真多。下面的猜测不合理的是
A.可能大家都想戴口罩。
B.它们可能都传染上了感冒。
C.当中可能会有小白兔和小鹿。
【3】预测故事,在第⑤自然段空白处写下你编的故事。
正好被 ________看到了。它捡起大口罩,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煮书(节选)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疑惑不解、得心应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诗人杜甫小时候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 ,用爷爷的话说就是____。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B. 爷爷借用杜甫的例子给“我”讲解“煮书”的含义,教给“我”学语文的方法
C. 爷爷告诉“我”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
16、联系生活,完成练习。
课文中的炮手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古往今来,像炮手那样甘于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1.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物?写一写。
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会 。
①以个人利益为重 ②以国家利益为重
3.学了“奉献”这一单元后,我想到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乐于奉献的人,我能写一个句子来赞美他们。
(1)老师:
(2)环卫工人:
17、句子训练营。
(1)松柏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穿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个句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照样子,写一写)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
(4)书桌上摆着很多文具,有钢笔、直尺、跳绳和笔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把字句.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列病句。
(1)果园里种着许多水果,有苹果、香梨、茄子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戴着一顶蓝帽子,一条蓝裤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年1班的队伍排烈得很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成为有休养的人。
(2)走在千灵山的秋色中,感受到家乡越来越美了。
21、快乐习作。
最近你的家里或班级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或令你难忘的事?请选择一件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注意做到格式正确,写清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过程。3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