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黄山

    B.峨眉山

    C.天姥山

    D.庐山

  •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B.多情应笑我

    C.同行皆狼狈 D.回首向来萧瑟

  •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黙,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  高屋建瓴  肃静

    B. 不苟言笑  高屋建瓴  肃穆

    C. 不动声色  高瞻远瞩  肃穆

    D. 不苟言笑  高瞻远瞩  肃静

  • 5、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 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 “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2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    

    A. 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 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 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屈原《离骚》)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荀子《劝学》)

    (3)大道之行也,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4)人有不为也,________ (《孟子·离娄下》)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8)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一句点明了君子跟一般人并没有差别,而君子学识超过一般人是因为他们“_____”。

    (2)李白《行路难》中,借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报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两句感叹人生苦短,自然永恒。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古讽今是史论文常用的方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警告统治者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覆辙。

    (2)《论语·十二章·阳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学习《诗经》对于侍奉父母、君主的重要意义。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迭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骇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注)①局蹐:小心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广义上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敢于直言进谏,他大胆弹勤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王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往往可以达成普遍共识。但是,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却不同,道德分歧是普遍存在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