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桥的多和设计精致合理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的是:(  

    A.五亭桥(江苏扬州)、安平桥(福建晋江)、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

    B.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

    C.赵州桥(河北赵县)、洛阳桥(福建泉州)、广济桥(广东潮州)、卢沟桥(北京丰台)

    D.安平桥(福建晋江)、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风雨桥(广西三江、湖南、湖北、贵州)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疾:遗憾

    B.卒使上官大夫屈原    短:诋毁

    C.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D.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改变,更改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要每个社会个体、企业单位乃至公职机关,都能做到一言九鼎,诚信之树就一定会参天而立、枝繁叶茂。

    ②有些人写作时为用典而用典,所以常用成语典故来应付,或东抄西抄格言警句,结果常常是胶柱鼓瑟,显得生硬。

    ③教练原本打算让林羽打一个赛季的替补,可林羽的良好表现让他改变了主意,他觉得再让林羽打替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④在汶川大地震过后的这八年间,香港特区政府与四川省政府之间培养了互助合作的默契,也建立了胼手胝足的情谊。

    ⑤“干我们这行心要静,要耐得住寂寞,稍不耐心就把文物损坏了。”修复师李英工作了三十五年,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⑥把传统的孝道一成不变地移到今天,会产生方枘圆凿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传统孝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起先,东边天空那轮淡黄的朝阳,仿佛是用纸剪贴上去的,没有温度和光泽,也不见它攀升,可就在不经意间,便见万道霞光照透云雾,直________人眼。而云雾之下,又是一个清清朗朗的世界,村庄与村庄遥遥相望却十分清晰,农家屋顶还冒着袅袅青烟,挑水的农人三三两两穿过田坎,齐腰深的庄稼迎风________。瞬间云雾消散了,不留任何痕迹。那时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太阳远离东山之顶,发出耀眼的光芒,农人也________地走进了田地。

    A.刺 摇晃 继续

    B.晃 摇摆 陆续

    C.射 飘舞 不断

    D.照 晃动 依次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大家究竟该不该开设“风水学”课程,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 我们对于高度重视外语学习却十分轻视母语学习的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必须敦促有关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重视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D. 阴雨连绵的天气,着实让许多旅行社和游客懊恼,但一些旅行社也以雨为噱头,做起了“雨中赏景”的文章,纷纷推出“雨中游”系列旅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剖面

    劳马

    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

    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

    可能是怕我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有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美术馆看看画展。我直接问:“让我赞助啊?”“说啥呢,不愿去就不去呗。”他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还是禁不住好奇,跟他去了。儿子告诉我,他的一幅作品获选参展,这很不容易,因为这次展出的画作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他是参展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开幕式新颖而简短,十几位被称为大师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贵宾室出来,走过长长的红地毯,站在了巨幅背板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媒体记者们一阵咔咔咔地拍照。然后便是揭幕,展览开始,人流移动。我走路慢,儿子扶着我的胳膊缓缓前行,不少人都主动向他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有人还跑到前面为我俩照相,记录下我与儿子前所未有的融浴亲情。

    儿子说,待会儿要开一个小型研讨会,找人先开车把我送回家。我说别麻烦人了,我跟你去坐着歇会儿,等你忙完了再送我。他说,那也好。

    会议就在展厅里举行,用红绳围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算是独立的会场。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摆了几把折叠椅作为发言席,听众席提供了二三十把做工精致的小板凳。有年轻人见儿子扶着我走来,连忙起身让座。儿子耳语我:“今天研讨的作品就是眼前的这幅巨作,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金奖,今天是头一次公开展出。您千万别现场睡着了;您打呼噜的声音能把吊灯震下来。”他指了指屋顶。

    会议开始了,先请画家本人介绍作品。画家说,这幅画他取名为《上帝之心》,灵感来自他本人的一次奇特经历,这次经历震撼了他的灵魂,从此他梦中反复出现一个神秘诡异的场景,这是梦幻之作……

    “屁!撒谎!”我小声嘟囔。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

    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听得我头昏脑涨。

    “这画画得挺像,有水平!”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大声说道。儿子根本没有防备,吓得脸都红了。他拽着我的胳膊,用力往下拉,希望我坐下。

    “这位是……?”主持人指了指我。

    “噢,我不是,不,我是……”

    “对不起,他是我父亲。”儿子连忙站起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

    主持人显然认识儿子,他示意一位年轻姑娘把话筒递给我。我儿子满脸涨红,汗水流到了脖子。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首先,这幅画画得很好,很像!”这句话一出口,我儿子差一点儿昏过去。接下来,我讲了如下意思: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看了这幅画也很激动,因为我是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看到了我热爱的场景,看到了熟悉,你们却看到了陌生。刚才画家说这是神来之笔,也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画家的天赋灵感和凭空想象……

    那位得意的画家倒在了台上……秩序乱了,场面有些失控,照相机和手机一下子对准了我。儿子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

    “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不要害怕。

    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

    我告诉他们,这幅画的原型离这里不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到,地点在黄院村北部。

    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有几处被昨夜的大雨冲出沟坎,我们下了两次车,撇了几块石块垫在车轮下才开过去。

    “哇!”众人一起发出了赞叹声。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了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

    跟画家画的一模一样,不,比他画的震撼!

    我介绍说,你们看到的是北岭弧形上叠向斜南段西翼,因采石场工作而裸露,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构造现象……我滔滔不绝,把这些艺术家搞得晕头转向。他们听不懂那一堆烧脑虐心的地质专业术语,但面对比足球场还大的巨幅天然“油画”,个个目瞪口呆,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纤弱和微不足道。

    “挂在展厅里的那幅逼真的大画太假了,”有人小声说,“这才是神来之笔!”

    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

    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擅长人物画,“我”欣赏的则是山水画,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真正原因。

    B.小说写《上帝之心》和山体剖面长与高的数据,充分表明画作就是自然原型的微缩版。

    C.《上帝之心》的作者“倒在了台上”是因为“我”当众叱骂他作假,并导致场面失控。

    D.“我”作为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热情介绍山体“剖面”,表现出了对地质工作的热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我”的视角,描写了画展中的各种人物,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圈外人的独特感受。

    B.对画展开幕式的描写,烘托出研讨会的热烈气氛,也为后面大家的即席发言做了铺垫。

    C.小说交代进村的过程,延宕了情节,而且欲扬先抑,反衬出画作原型带给人的震撼之大。

    D.以“我”的书房新添两幅油画结尾,既呼应开头,又是情节发展的巧妙收束,耐人寻味。

    【3】细读作品,会发现作者精心设计了多组冲突,试加以梳理。

    【4】小说题为“剖面”,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以南海鲛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

    (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正面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时还从反面列举了蟹虽有“六跪”和“二螯”,但“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雄心壮志,也写出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抱怨君王糊涂,是因为君王“_________”。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实迷途其未远”,其句意则是仿用了《离骚》中“________”一句。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精神追求可战胜物质贫困。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来者犹可追。已而!己而!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中秋月

    【唐】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因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于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独倚苍苍桂一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点明赏月的地点,然后写诗人因被月色吸引而留恋水岸。景物描写与诗人悲伤的感情形成反衬。

    B.古人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颈联化用这两个典故,借蟾蜍“矜爪距”和玉兔“弄精神”写出月的明亮。

    C.尾联表面上写嫦娥的惆怅和孤独,其实是暗示诗人自身。结合中秋这一特殊时节,诗人之悲更增一层。

    D.全诗借写月之圆,暗喻中秋佳节人的团圆;借写嫦娥的惆怅,暗示诗人自身的孤独。通篇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2】在有的版本中,诗题写作“咏月”,以颔联为主,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试说明为何“咏中秋月”诗题更为合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思不及报,以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与王定国书(节选)

    苏轼

    定国所寄临江军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之”者,愿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困穷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定国,每有书皆有感恩念咎之语,甚得诗人本意。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

    文字与诗,皆不复作。近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书,辄书此奉寄。今日马铺李孝基送君谟石刻一卷来,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作恶久之。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

    【注】①王定国: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林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③君谟: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风》好色而不             淫:过分

    B.是识变风、变雅耳             特:特别

    C.以其父祖耳                         忝:有愧于

    D.非苟知之,亦允             蹈:遵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乘月                           侣鱼虾友麋鹿

    B.又病止酒                  其无礼于晋

    C.眊眊真一老农夫也            犹且从师而问

    D.甚得诗人本意                  进退,实为狼狈

    【3】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B.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C.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D.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4】下列句子分别表现王定国豁达和与作者感情深厚的一项是(       

    A.①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

    ②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B.①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②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

    C.①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②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

    D.①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

    ②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定国诗集叙》开篇引用太史公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引出诗作“发于情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评论王定国的诗歌,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

    C.王定国在两封军书中谈论到处于忧患时应注意的事,不仅帮助作者解忧,还帮助作者洗涤愚昧,让作者收获不小

    D.两篇文章都写到杜子美在困穷之中未尝忘君,以此来衬托王定国的心志气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3)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

    【7】结合原文分析作者畏服王定国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传序》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企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

    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