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丙

  • 2、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 3、新型汽车的车窗采用“智能玻璃”,可自动调节温度和透明度。冬天行车时,车窗出现白雾,其形成的物态变化和智能玻璃的温度调节趋势是(       

    A.液化   调高温度

    B.液化   调低温度

    C.凝华   调高温度

    D.凝华   调低温度

  • 4、如图,下列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折射产生的是(  )

    A.杯弓蛇影

    B.海市蜃楼

    C.凿壁偷光

    D.小孔成像

  • 5、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在阳光照射下会引起森林火灾。装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 6、下列图像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                                           

    A.

    B.

    C.

    D.

  • 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乙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片中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

    B.照片中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C.照片中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5∶3

    D.照片中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 8、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 9、 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38.20的成绩摘得金牌。关于全红婵跳水的整个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红婵在跳台上只受重力

    B.全红婵在空中翻腾时受到翻腾力

    C.全红婵在最高点时不受力

    D.全红婵受到的重力始终竖直向下

  • 10、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越短,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B.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11、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排练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 12、甲、乙两个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是2∶1时,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速度之比是(  )

    A.3∶1

    B.4∶3

    C.1∶3

    D.4∶3

  • 13、玉不琢,不成器。在雕刻过程中,玉石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 14、小红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小红身边超越的汽车

  • 15、如图,将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红、蓝圆环粘成“8”字,将其竖直放入水中,下边的蓝环刚好浸没。关于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蓝环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B.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C.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比水面上的红环更明亮

    D.红环在水中的“倒影”和看到的蓝环完全重合

  • 16、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3∶2,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

    A.3∶1

    B.3∶4

    C.1∶3

    D.4∶3

  • 17、大门和一楼“刷脸”作为教师考勤识别手段,刷脸成像过程与手机镜头成像原理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在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摄像头的镜片是凹透镜

    C.为使屏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靠近摄像头

    D.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 18、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是为了使钟发出的声音主要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 19、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 2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D.“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21、2023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中国队在女子反曲弓团体射箭项目中获得亚军,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下列图中实例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镜子中的宝宝

    B.放大镜看字

    C.标志塔下的影子

    D.太阳周围的光圈

  • 22、下图所示的“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如图所示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游戏

    B.池水变“浅”

    C.水中倒影

    D.激光准直

  • 23、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捕鱼时的情形。针对这情境,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岸上的人看到白鹭的倒影,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人们能看到空中的白鹭,是因为光照射到它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C.空中飞行的白鹭看到水中的鳜鱼,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D.空中的白鹭俯冲捕鱼时,距水面的距离越近,它在水中成的像越大

  • 24、人身上有许多“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长度,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标尺。如图所示为小丽用手估测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宽度的情景,宽度约为(  )

    A.25cm

    B.25mm

    C.18cm

    D.18dm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5cm处时,通过凸透镜能成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透镜(选填“靠近”“远离”)。

  • 26、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如果让光_____的方向射到镜面那它被反射后就会沿着原来的______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27、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则单个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若作出这两种小球的m-V图象,则甲球对应的图象是_______(选填“a”或“b”)。

  • 28、如图是常用的测温枪,它是利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教室,看到老师利用无线投影仪播放影像。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在屏幕上发生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班同学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看,这种反射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29、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   的选择,这就是__________  和静止的相对性。

  • 30、一束与水平面成40°夹角的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50°(选填“>”“<”“=”).

  • 31、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8米/秒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5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米,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当眼睛患有近视时,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前/后)方,近视眼镜对光起___________(会聚/发散)作用,可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 33、单位换算:13.6g/cm3=______ kg/m3;1440km/h=______m/s。

  • 3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操作后,继续试验,得到如下数据。在乙图中绘制出水沸腾的温度变化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

    (4)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梁平新城湿地公园开放后,国庆假期小红同学全家一起开车到湿地公园游玩,车上还带着折叠自行车,以便下车骑行,如图所示,小红对这辆折叠自行车进行了研究:先查看了这辆折叠自行车,其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由此还知道该自行车车架是用铝材制成的,已知ρ=7.9×103kg/m3ρ=7.9×103kg/m3,小红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1)这辆折叠自行车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是多大?

    2)如果该车车架用铁材制成,则整车的质量变为多大?

  • 37、某同学郊游时,遇到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____

    (2)声速与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___

  • 38、某同学从一块长5m、宽2m、高1m的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求:

    (1)这小块岩石的密度是多大?

    (2)这块大岩石有多少吨?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 40、如图,被弹簧弹出的木块沿粗糙斜面向上滑行,作出木块在位置A处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 4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相向匀速行驶,已知乙车从s1处出发,t1时刻与甲车相遇,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在该图中作出乙车的st图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