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国家。
B.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80°C的月球之夜来到之前,“玉兔”能否找到休眠点,决定着它在下一个月球之昼的安全唤醒。
C.“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见证,是几代航天人百折不挠、大力拼搏的结果。
D.神舟九号在轨时间约为13天左右,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3名航天员所带的物资比以往更加丰富。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窗》一文,“开窗”就是把阳光、空气和窗外的景致吸纳进来,使人得到精神的享受;而“关窗”却意味着一个结束,重新再来。
B.《门》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终极思考和感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C.《渐》一文,作者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提醒人们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做有“大人格”的人。
D.《菱角的喜剧》一文,作者通过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阐明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的道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屈心而抑志兮 ⑤籍吏民,封府库 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④/⑥ D. ①②/③⑤/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代在不断发展,月饼想搭上时代快车、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不能忘了本心,“跨界月饼”若只是一味卖弄噱头,难免不会饮鸩止渴。
B.“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新时代领路人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C.前段时间, Tik Tok事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不只是一堂意义深刻的“大课”,更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这堂公开课的主题就是:看清美国,坚定自己。
D.在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呼吁下,2021年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完成了升级和扩容,从采用单一的钢琴比赛为主扩展到弦乐、管乐等各类乐器的综合比赛。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的意思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名之日“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⑩其如土石何
A. 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 B. ①④/③⑤⑥⑦/②/⑧⑩/⑨
C. 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的起源,究竟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还是英国学者霍耳在1966年提出的,无关紧要。国际化大都市应是区域中心,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是移民之城,外籍人口的比例,存在着5%、8%、15%、20%四种不同的说法;是会展之城,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是组织之城,小小瑞士就有近400个国际组织,没有沙漠的德国争取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设在波恩,连印度和泰国都各有10多个国际组织机构;是服务之城,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是传媒之城,大众传媒体系可谓是城市的神经网络,国际大都市应尽可能地创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还应是文明之城。
(何树青《国际大都市的八道门槛》,有删节)
材料二:
(提高上海大都市四层次的竞争力)
材料三:
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到“四个中心”,再到“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定位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08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作为上海的城市精神。面向“国际大都市”,上海已具有城市品牌营销意识,发展重点已从经济导向转向了经济与文化并举。
2010年公布的上海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了“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各项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展览、论坛、赛事等活动:营造国际化的居住和商务环境;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若干国际文化风情街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世界主义”的文化巨作。
上海的城市规划力求凸现国际化与现代性的形象。许多标志性建筑是由国外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者是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金茂大厦的设计者为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上海科技馆由全球第四大建筑事务所RIKL公司设计,上海大剧院的设计者则是法国建筑师夏邦杰。这些新兴的城市地标展示了上海新的“世界性”形象。
自2002年起,上海年鉴每年公布来沪的外国人增长比率,并开辟专栏,对于优秀外国人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做出报道。除此以外,上海市政府每年都通过颁发“白玉兰奖”,来表彰在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奖项创立以来,上海市每年授予白玉兰奖的外国人数量从1993年的十几位,增加到了2010年的七十多位,获奖人士大多为外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媒体中也开始用“新上海人”来称呼在上海生活的,对上海作出贡献的“外国人”、“港澳同胞”及“外地人士”。
(钟浴曦《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构建及其“世界主义”内涵》,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不属于“国际大都市”要求的一项
A.一个区域的政治中心,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B.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产业非常发达。
C.城市人口中外籍人口的比例占5%以上,且逐年上升。
D.城市文明程度高,并构建了发达的大众传媒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八道门槛值得各国借鉴,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会增多,不变的是发展国际化大都市是各国的追求。
B.上海从治理结构、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人类发展四个层面展开,逐步推进,非常具有规划性,实现了四个层次的竞争力的目标。
C.上海为了发展成国际大都市采取了一系类的措施,在建筑设计方面凸显现代性和国际化,展示了上海新的“世界性”形象。
D.上海多年来对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沪实行奖励,对他们的优秀事迹作出报道,政府还颁发特别奖项表彰做出贡献的外国人。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具体体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桑树作比,______,________ 女子以桑树的日渐温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2)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心胸。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表达对国事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虽无月字,却处处有月,并借此写出思妇无休无止思念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常用“丝竹”借指音乐,比如相关的句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上片描写湘江江水澄碧舟船往来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句结尾,巧妙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
(4)《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回忆起往昔的革命岁月,那时他和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他和同学们的书生意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人们一个哲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自比用反问句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直叙其事,道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制衣自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景。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征辟,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 传: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 路: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 榷: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 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 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 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爱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许多城市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供了方便。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特别是成都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