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非我也,岁也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⑤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③/④⑤/②/⑥⑦ B.①⑤/③④/②⑥/⑦
C.③④/①⑤/②/⑥⑦ D.②③/①⑤/④⑥/⑦
2、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离骚》——屈原——诗歌——战国
B.《三国演义》——罗贯中——小说——清代
C.《雷雨》——曹禺——剧本——现代
D.《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剧本——英国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博友认为,规定气候资源归国有并非不经之谈,但要防止《条例》在执行时伤害市场公平,进而挫伤民企积极性。
B.有些女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能照出人影的东西,总喜欢凑过去照几下——你看,她又在玻璃窗前顾影自怜了。
C.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余秋雨和余杰就做到了这一点。
D.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5、( )评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周恩来 B. 鲁迅 C. 毛泽东 D. 郭沫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小学校长
金克木
本县第一小学请我的哥哥去当教员,教英文、算术、音乐、体育,于是他不在家中教我念古书,带了我去上小学。
学校门口除了校名牌子以外还有个横匾,上写三个大字,从右到左,“八蜡庙”,据说是一位书法家写的。进门又是一道匾,上写两个大字,右“勤”左“俭”。这是校训,大概是校长写的。入学,猫进校长室。我一抬头,看见一对好威风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连忙低下头。听到哥哥略略介绍我几句,随即是校长说话:“论国文程度可以上四年级,算术只能上一年级。好吧,上二年级。晚上补习一年级算术,一两个星期跟上班。”当晚哥哥便教我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及等号。
开学第一天校长对全体教员和学生讲话,讲“校训”。他说:“勤就是不懒惰。应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俭就是不浪费,不毁坏有用的东西。要从小养成习惯,长大再学就来不及了。中国大人有贪图省事和糟蹋东西的坏习惯,所以受外国人欺负,被外国人看不起。一定要从小学生改起,革除坏习惯。教员也要这样。我是校长,是第一名,我如有不勤不俭的事,新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当面对我讲出来。只要讲得对,我一定改。”我清楚看见他的威严的眼睛向全体人员一扫。
不久,县教育局将第一小学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又召集全体人员讲话。这可不是庆祝会,县教育局来人宣布后,校长一个人讲话,说:“不是我们要给人家当模范,是人家要我们做模范。我们全校的人,从我校长起,挑上了一副重担子。从此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模范’二字,要当作馍馍稀饭一样天天离不开。讲错话,做错事,知道了就要改。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
那时,“修身”课改为“公民”课,各年级都有,都是校长教,一星期上一次。没有课本,各年级讲的也不一样。他有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得。
“我们都学唱《国耻纪念歌》。什么是国耻?就是日本逼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要我们亡国。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们,侮辱我们?因为日本比中国强。日本地比中国小,人比中国少,为什么能比中国强?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我在日本看见到处都是小学。小孩子个个上学,不上学就罚家长。小学生的一切费用都是政府管的。谁伤损了小学老师和学生就是犯法,要抓进监狱关起来。那时中国还没有小学。日本办小学不到20年,小学生长大了,成了好公民。政府用他们打中国。中国就打不过了,这时才办小学,已经迟了,还不快办,多办,好好办,照这样拖下去,10年、20年以后还是没有好公民,还得挨日本的打,还会亡国。我从日本回来,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所八蜡庙改办成小学,自己当校长。我要办一辈子小学。你们从一年级就要不忘国耻,立志当好学生,将来当好公民,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负耻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中国要比上日本就一定要把小学办得比上日本小学。一国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小学好不好,要看小学生会变成好公民还是坏公民。不论什么国,小学生都是一国的将来;小学生是一国的性命,命根子。我们大人不能让你们长大了当亡国奴。”这是70年前的话了。说话的人早已化为尘土了。
文本二:
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福楼拜致力字句的推敲,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至于字的声音、句的长短,都是艺术上不可忽略的问题。譬如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在修辞学的范围内,有许多地方都是写散文的艺术家所应当注意的。
散文美妙多端,然而其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最常犯的毛病无非下面几种:太多枝节,太烦冗,太生硬,太粗陋。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地追寻文章的旨趣,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太烦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琐碎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引人入胜。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堪卒读,并且也失掉了纯洁的精神。散文的艺术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旁征博引多少,亦不在于你有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活泼流动。要避免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要写得自然。
(摘编自梁实秋《论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学第一天校长对教员和学生的讲话,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认知,塑造了他忧国忧民、率先垂范的形象。
B.自己办的学校被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不但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反而增强了忧患意识,认为师生们身上从此多了一副重担子。
C.文本一主要通过四处语言描写来塑造校长的形象,文中没有议论、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就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描写当中。
D.文本一紧紧围绕标题“小学校长”组织材料,主要讲了小学校长努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及他当初为什么要办小学。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蜡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八个农业神祗的场所,将八蜡庙改办成小学,反映了当时新文化运动反封建、反迷信的社会背景。
B.从校长关于《国耻纪念歌》的一段话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激发了有识之士兴办教育以图强国的责任感。
C.文本一中的校长与《藤野先生》中的“我”一样,都痛感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都将自己的人生事业与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
D.福楼拜致力字句的推敲,这与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文本二说散文“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如何理解这里的“简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如果以文本二的观点评价,你认为文本一是不是一篇好的散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一年后取得了使他国“__________”的成效。
(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明君子的天赋与他人等同,但学识却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年华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怒而飞,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5)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____________,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认为“无所待”的最高境界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左传·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自己祭祀神灵时从不虚报祭品的数目,做到了诚实可信,曹刿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言,“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连续的三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入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强大力量。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 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劝学》
(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4)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工开物》序
(明)宋应星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①;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②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③、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楚萍:楚国的浮萍。②苔鼎:苔国的铜鼎。①郑侨:郑国的子产。④晋华:晋朝的张华,编篡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⑤肃慎:先秦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稠人推焉 稠人:众人
B. 釜之范鲜经 范:模样
C. 由先生而授梓 授梓:付印
D. 丐大业文人 丐: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世有聪明博物者 客有吹洞萧者
B. 而乏洛下之资 不知老之将至
C. 其亦凤缘之所召哉 重为乡党所笑
D. 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厌恶画实有其物的犬马,因为人们喜欢追求谈论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而不愿了解具体实际的东西。
B. 作者认为要了解世上的万物,一般都要通过别人的讲述或自己亲眼见到才能实现,而《天工开物》则用书本的方式为人们了解事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C. 作者指出本书是以“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次序编写,且本书讨论的尽是与功名进取毫无关系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D. 作者说明本书是他在困苦的条件下写出的,没有条件做充分考证,仅凭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写之,难免有不当之处,体现了审慎的科学态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2)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各大媒体频频出现以下一些句子:
①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②时代是思想之母。
③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⑤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⑥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这此句子或反映时代,蕴含思想,或贴近生活,温暖人心。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可分享经历,亦可阐述事理,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