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白居易)
B.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黄庭坚)
C.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陆游)
D.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蒲松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看了网络上的负面评论,王涛十分气愤,他在微博发文称:“种种指责,无非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希望大家弄清事实真相后再作发言。”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体育盛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承办者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加,賽后的设施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③小刘这篇文章的第四段和第五段本来衔接得很好,让你加上这么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很别扭,读起来一点也不顺畅了,简直是狗尾续貂。
④这是一栋风雨飘摇了十几年的楼房,破得不能再破,早已不能居住,人们从楼下经过,总是提心吊胆,都希望早一点把它拆除,消除安全隐患。
⑤班主任刘老师在这个班刚组建的时候,就天天研究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思想活动了如指掌。
⑥法兰西学院共有40个席位,一旦入选,终身都是院士;由于席位珍稀,有不少大文豪与法兰西学院擦肩而过,比如赫赫有名的卢梭、萨特。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称谓语用得准确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2018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D.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5、下列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D.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没有阶级性”和“语言是工具”,一直在语言学界起着不言而喻的渗透作用,“没有阶级性”,指的是外部形式,只能成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另一个观念随之产生——语言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
语言文字既然是符号,研究它外在的形式和结构,当然没有错;语言文字符号既然有系统,当然会有一部分数理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这也是一种进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确实没有阶级性,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一点也不贬低它。但是,语言首先是人说的话,不是只有形式,形式是内容决定的。语言文字的确是符号,但这种符号不是纯数理符号,而是人文符号。语义是语言的内容,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不是语言。意义不是纯粹客观理性的,是包含经验的,意义关系呈不等距的网络状,不能抽象为完全等距的数理符号。汉语恰恰是重意义而意义又是隐形、内化的,如果我们把意义全部抽象掉,让其中的经验流失,置隐于底层的内化意义于不顾,语言文字研究会丢掉多少信息?还能真正描写出它的真相来吗?汉语当然不是没有句子结构,但是韵律常常对结构形成“挟持”状态。韵律是汉语的血小板,没有它,不成为正常的血液。韵律像陷阱,想躲它,一不小心就掉进去。单句里不能说的,对句里都能说,散文里不能说的,韵文里到处有。没有形式的意合法,不具标记的内在范畴,形成一种“文气”,充满了特例,汉语语感不强的外国人甚至早就远离了传统的中国人都难以体会,完全形式化的归纳。挂一漏万,四处不适应,到处是特例。
语言文字都是负载文化的,如果我们连文化都抽象掉,把人文性抛弃,它还能是真正的汉语汉字吗?语言文字抽象到只剩了形式,最后完全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它丢掉的信息恐怕会是最本质的东西,得到的结论还能不能还原为人说的话?研究一个事物,最后验证时已经不再是这个事物,还谈什么科学性?
把人文性排斥在语言学之外的一些观念,已经越来越显性化了,变成一种价值观,很让人担忧。这样做,我们将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更会越来越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这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妥善解决。
(摘编自王宁《谈语言文字学的人文性》,有删改)
材料二:
解放周末(《解放日报》解放周末版记者吴越,以下简称“解放周末”):一种文字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黄德宽(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文字,既有产生于本土的自源文字,也有借自其他文字系统发展而来的借源文字。对自源文字体系而言,文字是历史、社会、审美和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综合,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文字系统,都是在借鉴、移植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汉字是从中华文化沃土上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相伴随,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字记载下的汗牛充栋的历代典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后人正是通过文字记载才能更好地走近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过去。
解放周末:步入信息化时代,当人们习惯于打字之后,就容易提笔忘字。这么下去,人们以后是不是都不会写字了?
黄德宽:技术的发展和工具的改变是时代的必然,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信息化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捷,整体利大于弊。当然,这也伴随着对文字书写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汉字的传承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不必过分担忧。与此同时,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加强汉字教育,有意识地适当做一些日常习惯上的改变,避免书写功能的下降。我们不妨把书写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审美,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来弥补信息化时代下少有书写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要改进和加强语文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不能只教汉字怎么写,还要告诉学生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要兼顾汉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了,才能增进文化的传承。
解放周末:汉字有书写规范,但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上的表达十分丰富。前几年出现了“火星文”,近两年则随着弹幕文化的流行,出现大量的字母缩写表达,比如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这些网络用语会对人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正常表达产生影响或危害吗?
黄德宽:首先要明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众媒体、公众人物、正式的公众场合,都应该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不能胡乱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其次,对于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表达,比如用符号、字母和汉语拼音来替代汉字,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是独特的虚拟世界的表达。这些流行的亚文化更新迭代非常快,可能没多久就会被自然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维护好主流阵地的语言文字规范不动摇,对于网络上这些突破规范的表达,我们不必将其看得太严重,可以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摘编自2021年9月3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符号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量化。
B.语言文字符号不是形式上的纯数理符号,而是有意义的人文符号。
C.汉字一经发明和使用,就标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
D.亚文化是一种局部的、流行性的、隔离于真实世界的非主流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重视汉语中的经验,探究隐于汉语底层的内化意义,才可能在语言文字研究中不丢失信息,还原出它要表达的真相。
B.排斥人文性已是语言学研究的共识,将使我们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是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C.日本的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个语音书写体,由于它们来源于汉字的草书,因此日本文字是一种借源文字。
D.只要每个公民都能够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就有可能实现。
【3】如果记者就中国语言文字承载文化的功能请黄德宽具体来谈,下列最不适合他举例的一项是( )
A.古人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B.“田”在商代为狩猎之意,即所谓“田猎”,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初兴的商代,畜牧业已经极为发达了。
C.《红楼梦》塑造的黛玉和宝钗,是两个由古典文化熔铸出来的艺术典型,分别代表着诗和礼两个文化流脉。
D.“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煞葬花人。”在《葬花吟》里,我们读出了世事无常的思想和人情如纸的现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论证特点。
【5】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请依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间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开头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继而收束全篇。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坚定地表明自己的信念的同时,也明确表明先贤崇尚美德是自己有此决心的原因。
(2)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借用刘备与良马的典故,追忆自己的戎马生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②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③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压”,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实写了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很小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2】请简要赏析“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两句。
13、阅读下面文段(共18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
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挑出错误。
B.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檄:用檄文声讨。
C. 勃往省,渡海溺水省:探视,问候。
D.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抵:抵偿。
【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皆以文章齐名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 ①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①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慨然思诸葛亮之功②是谁之过与?
【3】(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出王勃文才卓著的句是( )(3分)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 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 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答应,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 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5】(小题5)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3分)
译文: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2年度尼康小世界摄影大赛结果揭晓,中国江苏的程序员章叶飞凭借—张蛾卵照片获得比赛第11名,这是近年来首次有中国选手在该赛事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也刷新了人们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埋头敲代码、“996”加班、发型“地中海”、格子衬衫牛仔裤沉默寡言、无聊无趣……
材料二:
广东东莞,35岁的炒粉摊主唐女士和丈夫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在街巷小摊点娴熟地翻锅抖粉,日销二百余盒炒粉。近日,她因衣着时尚、妆容精致、颜值与烟火气齐飞而引人注目。人们惊叹:风吹日晒、备菜颠锅、油烟扑面的大排档摊主,原来也不止不修边幅、素面朝天的一种形象。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当下实际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