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重庆市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苞治学围绕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B.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和完善,影响深远。

    C.清代统治者为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D.方苞的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较有现实意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空军运-9机群近日从西部某机场出发,一日千里,抵达南海某岛礁进行空投演练后返回,这标志着运-9飞机已全面形成战斗力。

    ②中医养生理论讲“五色入五脏”,红色事物入心、入血,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冬季,能让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工作者心脑得到休养生息

    ③10月11日,安徽66岁的环卫工人李兰英在雨中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其丢失的7万元,这一消息被媒体炒得沸反盈天,感到了无数网友。

    ④文艺教育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一些数学家常常萧规曹随,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难以真正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⑤特朗普访华期间,他6岁的外孙女唱中文歌,背古诗,表现可圈可点,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中文小网红”。

    ⑥虽然意大利队全场控球率高达75%,但是瑞典队的大门始终固若金汤,最终,意大利输给了对手,时隔60年后再度无缘世界杯。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雪初(天由雪转晴)   弥望(满眼) 东风(春风)

    B.吴楚东南(分裂)   墙(高) 上白沙(沙滩)

    C.月照花林皆似(雪珠) 月华(月光)   腕(洁白)

    D.缺霹雳(通“裂”,分裂)  水(清澈) 岩泉(雷声)

  • 4、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数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信息化和技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更为猛烈,产生的问题②  更加复杂。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③ 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实。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④   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来标榜自我,⑤ 更应该防止文化限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⑥--担任守护者。

     

    A

    应该

    然而

    /

    B

    对于

    /

    不必

    C

    对于

    不会

    /

    而且

    D

    对于

    /

    能够

    但是

     

     

    A. A   B. B   C. C   D. D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 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应有堆花时

    何永康

    ①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堆花。

    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好酒好酒!若干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洲时,百姓沿途把“谷烧”酒相送——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庐陵百姓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②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

    ③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小时候参加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轻松干净。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④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朵朵白云,会想到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凌,会想到堆花……

    ⑤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细细揣摩,原来作为量词的堆,总是给人多的感觉。求多,多多益善,是人的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愉悦,对从小生活在物质短缺年头中的我来说尤其如此。比如,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一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成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须知,如果我到集市去买,鱼是一条,李子是几个,红薯是几根。一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

    ⑥如果说量词的堆,对人来说往往是被动地接受,那么,作为动词的堆,却是主动作为地去改变物态。比如堆花,绝无“一堆花”的意思,而是让花堆积、集聚。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堆花压柳桥”。花是雪花,积压在柳桥上,意境是冷清了点,但想到雪化后,桥两岸柳树会抽枝发叶,会飘起春天的飞絮,所以雪虽是冬天的堆花,但也与春天相关。

    ⑦宋代有个诗人叫方千里,名气远不及白居易,但也留下了一阕非常有名的《庆春宫》:“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篱落堆花,帘栊飞絮,更堪远近莺声……”篱落堆花,堆的是春天的落英,往往会把春天的愁绪堆在人的心头。林黛玉是春愁最多的人,见不得花谢花飞,受不了红销香断,更不堪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是就去葬花。葬花,先要把落花堆拢,收入花篮,再提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挖个坑埋了。因此,堆花就不只是行为方式,也是情感的托付。

    ⑧中国是工艺大国,很多传统工艺品都有“堆花”的技艺环节,即在物品上凸起花朵或纹理,成为别致的艺术。比如陶器瓷器,就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堆出相关的造型,增加鲜活感与立体感;比如面馍糕点,会在食物上堆五颜六色的花朵,使之更美观灵动,刺激感官增加食欲。如此看来,堆花其实是一种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的表达,有锦上添花的情致,也有烈火烹油的热烈,乃雅俗共赏之事。

    ⑨中国的昆曲是雅到极致的,男女主角清辞丽曲的唱腔和细腻含蓄的表演,体现出温煦、婉约的剧种特征。但为剧情需要,也有群体的载歌载舞。鼓乐齐鸣,排场热闹,就有了人间烟火的凡俗。譬如《牡丹亭》著名桥段“游园惊梦”中,当杜丽娘和柳梦梅“惊梦”之后转到台下时,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他们手持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花卉绢灯,边舞边唱“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这样的堆花,既再现了良辰美景,也烘托了亦真亦幻的梦境。

    ⑩又比如,年轻时候喜欢插花,追求花枝的舒朗与错落有致。画花鸟画时,也最爱画一枝梅或几瓣菊,喻示不慕繁华、耐得孤寂的清欢之境。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打堆”,由倾心独枝到喜爱花丛,偶尔也就画起大红大绿的牡丹来,在一重一重繁复的绿叶上,把红花一朵压一朵地堆上去,图个热闹图个红火,这就是不能免俗。但俗与雅往往会互为转移,大雅反俗或大俗成雅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想到此突然有所参悟:人生应有堆花时。是的,人们不能老是把眼光落在奇花异卉或闲花野草上,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也要干点堆花的事——把最普通的花朵收集起来,缀合成花团锦簇的景致,装点大众化的生活。这与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缀合起一段人生一样必要。时不时地堆一下, 或许会堆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来。

    (取材于何永康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③段,会计“堆花”的吆喝声,为作者儿时不繁重的农业劳动更添一份乐趣。

    B.作者写黛玉葬花的情节,意在说明堆花不只是行为方式,也是情感的托付,丰富了“堆花”的内涵。

    C.第⑨段“便有生且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写出了表演滑稽可笑的特点。

    D.第回段作者写年轻时爱画梅、菊到年长后也画牡丹,触发了他对雅俗关系的思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文天祥的故事,为“堆花”一词赋予了情感意蕴,与下文形成照应。

    B.第⑧段使用排比手法,强调“堆花”其实是一种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的表达。

    C.本文围绕“堆花”,“思接千载,神游八荒”,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文章句式灵动,语言雅致,娓娓叙说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真切而细致的体验。

    【3】分析第⑤段中不同量词的使用效果及作用。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说明身处朝廷就心系百姓,身处偏远也不忘国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大鹏“背若泰山”,之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展现了大鹏翅膀的庞大,翱翔万里的磅礴气势。

    (3)《锦瑟》写“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离骚》中的“涕”也写泪,写“太息以掩涕”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洞天石扉,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

    (6)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 。(《中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 。(《孟子》)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古诗常用意象,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一句中借月下杜鹃的鸣叫衬托哀愁之情;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一句也用杜鹃的传说隐喻内心怨恨,意境无比凄美。

    (2)在庄子看来,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开篇表现作者哀叹百姓生活的艰辛而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木”与“金”的变化来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刘裕北伐的煊赫气势,引发了后世的无限感慨。

    (2)《登泰山记》中,姚鼐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入,“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________________”,登山的过程相当艰辛。

    (3)古人写诗词,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对盛衰兴亡的感慨,如“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人公在三十岁时凭借自己的勇猛通过了军队选拔,而后远离故乡来到了荒凉的北疆。

    B. “宝剑落秋霜”是说秋霜落到了宝剑上。用“秋霜”写“宝剑”,暗示了戍边将士长期征战的艰辛。

    C. “杨柳”与“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含义相同,均指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发离情别绪。

    D. “长驱”“驰捷”与 “骁勇”相呼应,展现出戍边将士为立功受赏而抛妻别子、舍家忘我的豪情。

    2《从军行》为乐府旧题,不少篇章都言军旅生活之苦辛,情感基调沉郁悲凉,本诗是否也如此?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洁说

    [明]李贽

    余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余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必无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余之好洁,不亦宜乎!

    今世龌龊者,皆余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而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皆似之而非也。

    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务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可也。然二上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吾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笃实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二上人师事李寿庵,寿庵师事邓豁渠。邓豁渠志如金刚,胆如天大,学从心悟,智过于师,故所取之徒如其师,其徒孙如其徒。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之。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高则倨傲而不能  下:降低身份

    B.能取人,必无人  遗:遗漏

    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也  恨:愤愤不平

    D.实以其笃实也  笃实:淳厚忠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用心躁

    B.好高,不亦宜乎/杳不知其所

    C.余狷隘而不能容/徒吾两人在也

    D.二上人其务我始终之/客亦知夫水月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切入论题,表明自己“不能下、不能容”的缘由,并且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反驳切中要害,鲜明有力。

    B.“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也可发表议论,写法比较自由。本文以议论为主,有议有叙,充分发挥了“说”这一文体的特长。

    C.作者在文中剖露心迹,阐明自己交友的原则,并说明自己闭门谢客的真正原因是“有所长”的知己难以寻觅,但这又很难向外人诉说。

    D.作者礼待黄安的两位高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德行笃实,知道作者的苦衷,作者对他们的礼遇并不是世人所说的“偏爱”他们。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好 友 难  遇 若 非 吾 礼 敬 之 至 师 事 之 诚 则 彼 聪 明 才 贤 之 士 又 曷 肯 为 我 友 乎 必 欲 与 之 为 友 则 不 得 不 致 吾 礼 数 之 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2)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

    近日,一些印着“清华妈妈语录”的墙贴、挂画走红网络。如“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等。这些语录传递的观念大多与“钱”有关。对此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